兴趣教学法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 来源:素质教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文言文,激发兴趣,活跃气氛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7-16 14:30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我们可以从课堂导入、情景诵读、情景再现等几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的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师生互动,寓教于乐,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文言文是我古代先贤的智慧结晶,文言文篇目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普遍存在畏惧心理,导致文言文教学陷入困境。我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还在于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找到教学突破口。现将我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应用兴趣教学法的具体方法详细阐述。
一、巧妙导入,激发兴趣
巧妙的课堂导入可以先声夺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课堂导入方式多种多样,包括介绍作者生平事迹、作品创作背景、讲述佚闻趣事、引入名言佳句、播放相关视频等。巧妙的课堂导入,能够让学生对作者和文言文本身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1、运用多媒体、诗配画等导入,有利于相应诗词内容的视觉形象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深入学习诗词的兴趣。如学习韦应物的《滁州西涧》,用多媒体播放一叶扁舟停靠岸边而无人问津的画面,让学生深入体会“野渡无人舟自横”的韵味;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让学生通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景物的描绘,充分发挥想象力,利用手中的画笔尝试再现“断肠人在天涯”的凄凉,体会主人公思乡凄苦的情怀。
2、巧借故事,化繁为简的导入。在教学时,也可以利用文言文中的成语典故,将课文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例如在教学生《勾践灭吴》时,教师从范蠡携西施经商的故事入手导入课文,然后再让学生查找并讲解“卧薪尝胆”、“休养生息”、 “轻徭薄赋”等成语故事。当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听完了这些故事之后,对这篇课文的内容和勾践的性格也有了很深的了解。对于像庄子的《逍遥游》这样比较难懂的文章,还可以由庄子的寓言故事入手,化深奥的道理为有趣的思考和讨论,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巧妙的课堂导入能最大限度地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热情,是整节课堂能否高质高效的先决条件(1)。
二、情境诵读,活跃气氛
对于初中学生,尤其是小升初的初一学生而言,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一切新鲜的事物都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当然也包括文言文的学习。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并以此为契机,采用情境诵读的教学手段,活跃文言文课堂的教学氛围。以人教版七年级《论语十则》为例,我曾在网络上看到一位江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这样做的:在解释重要字词及疏通文义之后,让学生模仿古人摇头晃脑的读书方式进行自由诵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所有的学生都摇头晃脑,不亦乐乎,课堂氛围轻松活跃,学生没有任何压力,消除了文言文学习的畏惧和压抑心理。在此基础上,这位语文老师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孔子是在何种情境下向学生说的这一番话。如此一来,学生既轻松的记住了课文内容,也实现了与古人和经典的对话。这位老师的做法不仅教活了课本、教活了知识,也活跃了课堂和学生的思维。以此为基础,循序渐进,此篇文章的教学就是水到渠成了。笔者在教学中也尝试了此种方法,实践证明有效的情境诵读法,能活跃课堂氛围,令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2)。
三、情景再现,提高质量
由于文言文这种文体与现如今人们的表达方式和写作习惯相去甚远,学生普遍存在理解上的困难,所以我们可以应用情景再现的方法,复活当时的情境,以此取得练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多媒体以其生动、形象、直观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实现了声音、图像和视频的融合,令单调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构建活跃生动的学习氛围。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可以巧妙地应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在八年级《水调歌头》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王菲版的《但愿人长久》一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八年级上册的《三峡》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三峡分光,让学生领略三峡美景,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对比书中三峡与视频中三峡的异同之处;在九年级《隆中对》的教学中,笔者以动画效果展示有关颂扬诸葛亮的名联名句,让学生对诸葛亮这个历史人物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些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的运用,都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带去了深刻的情感体验。
四、拓展课外,领悟主题
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创造思维是教育教学的重点所在,而语文学科在学生想象力和发散思维的培养上更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初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语文的优势,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思维和能力。虽然教无定法,但是语文老师应当争做教学的有心人,主动拓展课外知识,让学生深刻领悟教材,在学习中得到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全方位训练,从而不断提高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在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自编、自谱曲子,把自己喜欢的诗词唱出来,如:李清照的《声声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等。或者借用时下一些流行歌曲的曲子演唱诗词,如:《关雎》一诗可借用《小白杨》的曲调来演唱;或者欣赏已经谱好曲的诗词,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无题》、《虞美人》等,运用音乐来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如,在学习《陈太丘与友期》时,我要求学生就生活实际,向大家讲述自己曾经与朋友交往的案例;在教学《陈涉世家》时,让学生将该文改编成剧本,进行情景表演;在讲授《论语》时,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切身的体会谈感想说感悟等等(3)。
文言文是我古代先贤的智慧结晶,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所以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语文老师应当坚定自身教学信念,采用形式多样的兴趣教学法,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推动初中文言文教学工作更好地开展。
参考文献:
[1]周成荣.激发学生兴趣,展现文言魅力——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思路浅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10):82,219.
[2]李钰娟.以兴趣为引导的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
[3]于洋.愉悦原则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