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SACE-R教学模式的情境创设策略
- 来源:《广东教育》(综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学,道德与法治,SACE-R教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8-18 10:01
SACE-R 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S、A、C、E” 分别表示“情境创设、活动体验、交流分享、外化提升”, “R” 则表示“调控”, 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以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由情境引导学生开展活动并建立交流群组, 进而由情感到体验,将教学内容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在该教学理论中, 情境的创设是根本, 本文以情境的创设原则与策略入手, 解析 SACE-R 教学模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
一、SACE-R 教学模式的情境创设原则分析
1. 立足于学生主体视角
以学生为本是现代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 在SACE-R 教学模式中创设情境, 其目的是诱导学生兴趣, 激发学生情感, 让学生产生亲切感与体验感, 进而更加深入地展开探索与学习。对于小学生而言, 由于受到年龄限制, 身心发育尚未成熟, 他们的认知、观点、喜好、生活经验与教师截然不同, 如果教师的情境创设以自身视角出发, 难以符合小学生的身心规律, 由此其创设情境的目的就难以达成, 进而导致SACE-R 教学模式在第一阶段就陷入困境。因此, 立足于学生主体视角, 是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创设情境的第一要求。
2. 能引发学生情感认同
情感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体系下重要的教学理念, 其目的是通过情感的引导, 让学生建立主动、积极、认真学习的观念, 通过情感的加持, 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感受与深刻的印象, 进而提升学习效率。在SACE-R 教学模式中,引发学生的情感认同也是情境创设的核心目的之一, 这是让学生将知识内化于心的表现, 更是让学生将道德与法治知识转化为自身道德水平与文化底蕴的过程。所以, 创设可以引发学生情感认同的情境, 是教师应遵循的第二原则。
3. 能指导学生未来生活
生活化教育理念一直都是素质教育中重要的指导思想。SACE-R 教学模式中, 不仅要让学生将基础知识内化于心, 更要达到外化于行的目的, 尤其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 仅仅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还不够, 必须要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与学习中, 表现出良好文明素养的行为, 比如尊老爱幼、感恩父母、友善待人、热心助人、遵守学校制度与国家法律等, 通过行为习惯的引导, 指导学生未来的生活发展与成长。这是教师应遵循的第三原则。
二、SACE-R 教学模式的情境创设策略解析
1. 以学生体验为核心的角色演绎情境
小学生的社会经历不多, 认知视野不足, 很多课程内容是第一次接触或者第一次认真对待, 尤其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 教师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建立基础认知, 掌握基本理论知识, 也要让学生将所学习的内容转化为技能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再通过行为进行反馈, 引导学生向善、积极、健康、快乐地成长, 在道德品质、综合素养、行为举止等各个方面展现出高素质的状态。而SACE-R 教学模式恰恰就是以类似的教学进程, 让学生由直接认知到深度理解再到行为引导, 这其中情境创设的体验性质就显得至关重要。学生只有亲自体会所学知识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状态与价值, 才能真正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所以角色演绎情境就成为教师必须要掌握的一种手段。
例如对于《买东西的学问》这一课, 笔者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体验式情境。首先, 利用硬纸盒模拟商品, 在上面填写商品的种类以及产品名称、配料、执行标准、生产厂家、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净含量、二维码、标志等, 但在设计过程中, 故意将部分产品略去一些信息, 作为考查学生的要素。其次, 将学生进行角色分配, 设计了一个购买年货的情境, 由学生小组模拟购买年货的一家三口, 而独立个体扮演货商, 只有货商才知道每一件物品的进价与成本, 要求学生在10 分钟之内, 既采购到需要的年货, 又保证货物品质良好, 还要花费最少的钱。在这样的过程中, 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 就会注重观察商品上的各项标志, 通过对生产厂家、质检标准等信息进行判断, 从而掌握了购买物品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2. 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的模拟场景情境
生活往往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不仅能够给予他们丰富的经验, 而且能让学生根据经历收获体验, 进而得到生活所带来的启示与引导, 让学生获得更深层次的思想观念与社会认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既与生活息息相关, 又与社会紧密相连, 因此在SACE-R 教学模式下, 教师就必须要将学生的生活作为基础, 通过模拟社会场景, 进而让学生感受社会与生活的接触, 并从中发现课程中所讲内容的本质, 获得真正的理解。
例如对于《生活离不开规则》这一课, 虽然社会上开始出现无人售货商店, 但是其建立在人工智能与监控摄像头的基础之上, 不过笔者在新闻中看到, 某地出现一个无人监管的矿泉水售货点, 于是便以此为出发点, 设计了一个模拟场景情境。首先, 准备两箱矿泉水瓶放在教室门外, 并且树立一个牌子, 上面写着“矿泉水三元一瓶, 零钱自找”, 牌子旁则放置一个收纳盒。其次, 准备一个不透明盒子, 里面用纸包着1 元、2 元、5 元、10 元等不同的钱币, 然后随机选择学生, 要求学生抽取一个纸包到教室外, 期间不允许学生透露教室外的情况, 直至矿泉水被“购买” 完之后, 笔者再拿回收纳盒, 检查里面的钱币数额, 发现刚好等同于矿泉水售卖的总额。这时候笔者再向学生说明刚才的场景模拟实质, 其实就是检查学生的规则意识, 而通过这样的情境,也让学生认识并了解到, 生活与社会中处处都需要规则, 更需要遵守规则。
3. 以学生情感为中心的故事阐述情境
情境往往可以引发学生产生特定的情感, 尤其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 情感教育的影响力十分显著。小学生的情感是影响他们行为趋向的关键因素, 因此在SACE-R 教学模式中, 还需要进一步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问题, 在情境构建时也要突出情感的渲染与烘托作用。如果说角色演绎与场景模拟所构建的情境能够强化学生的真实体验, 那么通过故事阐述的方式塑造情境, 则可以更有效地引发学生共同的情感。
例如在学习《少让父母为我操心》这一课时, 笔者就构建了一个故事会情境, 首先讲述小时候父母为我辛苦操劳的事例, 以此作为引子, 让学生思考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小故事, 然后依次进行讲述, 学生对于父母的情感在此过程中逐渐变得浓厚, 并且在相互影响下, 学生就会自发形成“少让父母为我操心” 的意识, 进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与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 SACE-R 教学模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应用中, 情境创设是最关键的环节, 教师要想达成更好的教育效果, 就必须要遵循学生主体、情感认同以及贴合生活三大原则, 并且掌握角色演绎、场景模拟以及故事阐述三种情境的创设技巧, 针对学生的身心规律, 结合课程内容的特殊性质, 进而选择最合适的策略, 为学生打造更优质的道德与法治课堂。
注: 本文系广州教育学会小学品德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 年度) 第六批小课题“小学道德与法治SACE-R 教学模式的课例研究” (课题立项编号: SXP2019093) 阶段成果。
责任编辑罗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