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深化, 以核心素养为主线的新高考对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高中政治教师应该认识到政治学科的独特性以及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要以较高的思想觉悟、政治认同以及有效的教学方式, 化解学生的政治认同困境, 引领学生从内心深处获得政治认同感。
创设情境, 内化于心
政治教材上的知识点都是高度浓缩的精华, 如果教师仅仅照本宣科, 就会加深政治课堂的刻板印象。要加强学生的政治认同, 教师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课堂情景, 让学生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升华。
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课为例, 在导入环节, 我引入视频《40 年,中国就是这样干出来的》。短短的150 秒浓缩了改革开放40 年的主要成就,尤其是动态展示了我国GDP 经历了从十名开外一路提升到全球第二。学生马上被带入到情境中, 看完这个视频不禁鼓起掌来。紧接着我又补充文字材料: “你可能知道中国的高铁里程是世界第一, 但你可能不知道这个第一是超过了第二到第十名里程的总和, 而且近六成是近五年建成的。最近五年, 平均每年 7400 多亿元的投入, 这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投产新线最多的时期。” 接着提问: “这是让全球震惊的中国速度, 这是只有中国才能创造出来的世界奇迹。为什么我们国家短短40 年就能创造出这样的奇迹呢?” 这些数字的背后都凝结了亿万中国人民共同努力的心血。让学生先感受到祖国的繁荣和强大, 再去探索这背后的制度原因, 从而理解我们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 加强制度自信和政治认同。这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原理知识, 又让学生受到爱党爱国的思想洗礼, 提升自己的理想信念, 强化个人与国家命运相连的认识。
在本课的最后, 我截取了《人民日报》发的一条微博: “前进之路从来不是坦途一条, 有汗水甚至泪水, 要勇气也要指挥。40 年改革开放, 我们不曾向往过轻轻松松的成功, 也从不见敲锣打鼓的进取, 毕竟, 难走的都是上坡路。用心做好自己的事, 挺进风光无限的‘无人区’。我们以祖国为傲!” 配图是一张芭蕾舞者的双脚, 右脚穿上舞蹈鞋看起来高贵优雅, 而左脚却是脱下舞鞋后向世人展示的, 因为过度练习而伤痕累累的脚趾。这条微博的深意在于他选取的这张图, 正是华为副董事长、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在加拿大被保释之后发的第一条朋友圈所用的图。我想通过这两件事告诉学生, 我们国家现在正处于内忧外患当中, 而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都是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的。最后,我总结道: “百年前, 有位少年掷地有声地说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而现在, 孩子们, 你们要‘为中华的伟大复兴而读书’!” 下课铃刚好响起, 我从学生闪亮的眼睛中看到了他们内心的触动。
立足实践, 外化于行
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核心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 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常识、公共参与四要素之间内容上相互交融, 逻辑上相互依存, 是多元一体的关系。其中政治认同代表的是学生成长的方向, 是其他三要素的基础, 政治认同要内化于心, 最终要外化于行, 也就是迁移运用到实践之中, 实现公众参与。
这就要求我们把政治课堂延伸到课堂之外, 充分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 对教学进行优化整合, 如在学校社团方面, 可以开展模拟政协、模拟联合国、时政论坛等高质量的社团活动。除此之外, 我们要让学生通过暑期综合实践活动和社会调查活动, 从学习走向生活,灵活运用课堂知识, 在实践中理解我国各种制度的必然性以及制度推行中会遇到的困难, 从而进一步强化政治认同。比如在教学“价格变动的影响” 这一框题, 可让学生做调查报告, 以自己社区猪肉价格上涨带来的变化为例, 对本课内容进行延伸, 就猪肉价格上涨带来的变化以及党与政府的有效应对举措进行合作探讨, 以此来帮助理解政策的制定以及实施, 建立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外化于行, 要善于利用时政热点,加强课本知识与生活经验的联结。比如, 最近讨论热度极高的“地摊经济”, 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素材。于是, 我利用学校跳蚤市场传统活动,让学生小组合作制作一份活动策划案,在这个过程中模拟政府的决策过程。如此, 既增强了学生对政府角色的理解, 也深化了学生对公民角色的认识。
我一直认为对教育最美的形容就是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一朵云推动另一多云,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作为政治教师, 我们应该认识到当前的国际国内发展环境下高中政治教育的特殊性、重要性、迫切性, 用坚定的理想信念与创新的教学方式, 为祖国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责任编辑黄日暖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