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的预防和处理

  摘要:本文以妇产科护理风险为主题展开论述,首先对本文背景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分析了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并对相应的预防和处理策略进行了分析探讨。

  一.引言

  妇产科护理风险的出现,往往会引发诸多负面效应,在风险因素的作用下,既会对产妇的产后恢复形成阻碍,还会对新生儿的生长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所以,在明确妇产科护理风险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预防及处理则显得十分必要。

  二.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

  2.1 感染风险

  从我国当前的医院现状来看,妇产科的患者数量相对较多,而且护理人员还需要为很多产妇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工作,并且在这一科室中,病床的周转率非常高,在大密度的科室环境下,在加上产妇的频繁检查及病床更换,则会极大的提升产妇感染的几率。而且在分娩完成后,很多产妇的身体还处于比较虚弱的状态,需要一段时间其身体机能才能够有所恢复,而且很多产妇属于长期卧床的状态,给细菌滋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所以,这也很容易引发产妇感染。另外,受基础疾病及身体虚弱状态的影响,很多产妇会出现痰液积聚的情况,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清除,则也会增加产妇出现呼吸道感染的几率。最后,在分娩完成后,部分产妇需要进行插管,如导尿管,插管属于侵入性操作,在插管中极易对产妇尿道粘膜造成损伤,进而增加产妇出现尿路感染的几率。

  2.2 安全防护漏洞

  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安全防护漏洞首先表现为用药错误,这会使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都受到一定的威胁,在对产妇用药时,由于忽略了产妇的禁忌症和适应症,进而引发以上风险隐患。其次,这一问题表现为医院对产妇的护理安全标识使用不规范,比如输血安全标识的缺乏所引发的输血失误风险,医疗企业安全标识的缺乏所引发的产妇受伤风险。

  2.3 操作风险

  在产妇护理中,由于护理人员的操作失误也会引发相应的风险。总体来看,护理人员是妇产科护理工作在参与主体,其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产妇的护理效果,而在具体的产妇护理实践中,部分护理人员因心里紧张或护理技能不熟练,在产妇护理中会出现诸多不规范之处,比如因操作操作不熟练致使产妇会阴破裂、大出血等,进而引发不必要的风险。另外,从宏观层面来看,一些医院由于妇产科护理工作量较大,护理人员数量有限,所以超负荷工作的护理人员经常出现,再加上产妇护理内容涉及广泛,护理内容比较琐碎,所以,在较大工作压力或精力不济的情况下会出现操作失误,进而引发不必要的护理风险。

  三.妇产科护理风险的预防和处理

  3.1 感染防护

  在产妇护理中,为了达到感染防护的目的,首先,护理人员要能够对产房进行全面而细致的清洁,重点包括病床、护理台、橱柜等,为了确保清洁,以每日清洁2 次为准,在此基础上,护理人员需要利用消毒液对病房地面进行清洁,在病房每日通风换气后,还需要使用消毒液进行室内空气消毒,消毒频率最好为每2 小时一次。其次,对妇产科病房进行划分并做好隔离,其中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普通病房、待产室、隔离产室、隔离待产室等,在产房内还可以做进一步的划分,包括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等,而且,如果外部人员需要进入上述区域,需要对其进行消毒,并安排其身着防护服。通过这种方式,将病菌的传播渠道进行有效阻隔,从而不断降低感染发生的几率。再者,如果需要对产妇进行插管等侵入性操作,需要对插管进行系统消毒,而且插管过程动作要轻,防止对产妇组织造成损伤,进而减少不必要的感染。为了为了进一步提升幡然防护效果,还可以对病房细菌进行定期检测,一旦检测结果显示超出正常水平,则需要进行病房消毒或其它应对措施,还需对病菌大量出现的原因进行查找,进而完成对产妇的有效保护。

  3.2 做好安全防护

  在妇产科护理中,为了有效减少安全防护漏洞,首先要做好产妇的用药管理,,护理人员要督促产妇按医嘱严格用药,而且针对产妇所使用的每一种药物都要使产妇明显影响的禁忌症和适应症,以此有效降低用药失误所引发的风险。其次,对安全标识进行合理使用。比如,针对病区内产妇可能接触到的各类医疗器械进行标识,减少因对器械的不合理使用对产妇所造成的损伤。护理人员还可以为产妇佩戴输血安全标识,所佩戴的标识要标明患者的血型、输血量等,进而减少输血中的失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因剖宫产或其它原因而导致产妇出血量较大,在输血中则要从医院血库中选择新鲜血液进行输血,这样能够有效维持患者血液红细胞特性,防止外部因素对红细胞聚集能力的负面影响,在为产妇输血中,还要静脉输注抗凝药物,常见药物为复方丹参,还可以为患者服用阿司匹林,以此来达到抗凝效果。

  3.3 做好护理人员管理

  在妇产科护理中,为了不断降低护理操作中的失误率,必须做好护理人员管理工作,在具体的护理人员管理中,首先要做好护理人员教育培训,围绕妇产科护理内容对护理人员进行技能训练,并进行护理理念传递,从而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并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高质量参与到产妇护理中。其次,医院要做好护理人员的值班安排,使现有的护理人员轮流参与到护理工作中,其中普通护理人员连续工作不得超过9 个小时,护士长连续工作不得超过12 个小时,确保护理人员保持良好的状态参与到相应的护理工作中,进而减少工作中的失误,从而将妇产科护理风险出现的几率降到最低水平。另一方面,从医院层面出发,还应该做好相应的监督管理工作,通过建立专门的妇产科监督管理小组,对产妇护理工作进行全面监督,及时查找各个护理环节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并及时制止,以此达到风险防控的目的。所建立的监督小组应该保持相对独立性,在监督工作中不会受到多头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和制止,进而将妇产科护理风险控制在源头。

  四.总结

  综上所述,妇产科护理风险的出现,会给产妇及新生儿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进行风险的预防和处理则显得十分必要,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对常见的护理风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从多个层面入手予以应对。

  参考文献:

  [1]妇产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安全文化理念的意义研究[J]. 龚玉华. 中国卫生产业. 2019(32)

  [2]关于妇产科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与防范对策[J]. 高艳丽.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24)

  [3]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严会蓉.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31)

  [4]浅谈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心理护理[J]. 马慧娇.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19(30)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