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 来源:西部论丛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方法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8-26 20:01
摘 要:阅读理解能力是一个人搜索获取信息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一种发展自我思维能力,获得审美能力的重要方法。通过阅读,可以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小学生人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语文教育应当积极探究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途径,使小学生能够快速进入阅读情境,代入故事情节,感受人物悲欢,进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自身的修养。
引 言
在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被动的进行阅读,很难在阅读的同时理解其中的内容,再加上学生机械式的学习,无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导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低下。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中精心设计有趣的问题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投入其中;最后教师安排学生的相互合作相互探索,培养学生沟通能力的同时增加阅读情感,体会课文的深层意义。
一、问题式教学导入,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高效的语文教学水平取决于是否有一个有效的教学导入。优秀的教学导入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让学生的大脑高度的集中起来去阅读文章以及探索未知世界。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在导入环节中创设有趣的问题来调动学生去探索和研究,并且诱发学生积极的去阅读捕捉文章正确答案,同时为实现高质量的语文阅读教学保驾护航。
比如学生在学习《夸父逐日》一课时,教师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在导入环节中给学生提出几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例如夸父为什么要去逐日?最后,夸父可以追逐到太阳吗?等等问题。学生不管在生活中还是学业中多多少少会接触一些有关于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但是学生们就像听故事一样,听了就忘记了,不会主动的思考甚至了解不到故事带给学生们的启发。现如今教师利用几个问题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全身心的去讨论教师的问题,最后学生针对教师提的问题积极的阅读文章,希望从文章中找到答案,加大了学生阅读课文的积极性。问题式的教学导入有效的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并在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不断的进行探索和阅读,丛中获取正确答案,长此以往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找寻答案心中会增加满足感和自豪感,真正意义的喜欢阅读,从而有效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多媒体技术教学的融合,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以往科技还不够发达,教学方面并没有过多的教学模式来进行实施,教师只能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依据课文口述的形式给学生们讲解知识,学生长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习,兴趣会受到抑制,很难让学生高涨的去投入语文教学之中,使得语文教学质量得不到显著提高。现如今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不仅影响着学生的日常生活,还有助于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在实施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时,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段段逼真而又形象的画面,让学生感同身受,同时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了解作者创作的主旨所在,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及阅读欲望。
还是以《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为例,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总是带领着学生朗读课文,学生在阅读方面处于被动状态,激发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想象,扩展新的知识面。比如圆明园毁灭之前是什么样子,毁灭之后又是什么燕子?经过多媒体的勾勒和展现,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脑海中不断勾勒出层层画面,并与课文内容相结合,加深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和阅读兴趣。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现形象而又丰富的画面,增加了学生想象力,有效的开拓学生知识面,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组织朗读比赛,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
当代二胎政策的实行,依然改变不了当前的社会局势,独生子女还是占绝大多数。而学生们在家庭中深受爷爷奶奶们的过度宠爱,致使学生养成坐享其成的性格,甚至无法和同龄小朋友更好的交流和沟通,严重阻碍了学生综合性可持续发展。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以及阅读情感,经过学生小组之间相互合作与沟通,从中学会揣摩词语间的深层情感及主要内涵,并与作者的主旨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此外,教师开展的朗读比赛可以抓住学生的求胜心理,并诱导学生积极的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增加学生的学习效率及教学质量。例如学生在学习《鸟的天堂》一文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们四人一组进行阅读,并且分角色阅读。每一名学生挑选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看哪一组朗读的较为形象并且声情并茂。教师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准备,小组成员相互交流与探讨,商量怎样阅读的更逼真,更形象,最后教师夸奖每一名学生阅读的非常棒。由于比赛机制的实施,学生们的求胜欲望非常强,都积极的认真阅读并参与其中,有效调动了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加大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同时还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四、引导合作学习,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保证各项活动顺利展开,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身心投入到阅读学习中。结合学生个体情况,带着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持高度学习热情的同时,构建更具趣味性的阅读课堂。教师可以构建生活化课堂,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内容引入其中,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如,讲解《蝙蝠与雷达》中,教师提问题目中提到了什么?在初步阅读文章后,学生可以了解到文章中主要是讲述蝙蝠和雷达之间的故事。然后,教师提问这些内容与飞机有哪些联系?学生分组讨论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加深层次的理解和记忆语文内容,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能力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五、多表扬赞赏,让学生有充足的动力
在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去寻找课堂上能够表扬学生的时机,可能是很好地把握住了中心思想,也可能是一段文章读得很顺,教师要从各个角度去发现可以对学生进行表扬及激励的契机。教师表扬的话语要能够直接对学生的阅读兴趣产生影响,让他们的自信心得以提高,从而更愿意去进行文章的阅读。
例如,在带领学生阅读《小壁虎借尾巴》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文章中涉及很多动物这一情况给学生分配文章中各种动物的角色,让学生按照课文内容开展的顺序及流程去进行表演,让学生用课文中的语言有情感地进行对话。
结 论
综上所述,小学生阅读能力及阅读情感的培养是一个长久而又艰巨的任务,在实际教学中不仅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还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喜好来创设多样的教学模式,以此来增加阅读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积极的去投入教学活动之中,同时带动学生主动去阅读课文内容,增加自身的阅读兴趣。此外,语文教师还需要不断结合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创设更为高效的阅读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阅读情感,为实现学生的综合素养提供了良好保障。
参考文献
[1] 董波. 如何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绘声绘色”[J]. 中国新通信,2020,22(02):215.
[2] 贾云琴. 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有效性[J]. 名师在线,2020(02):6-7.
[3] 汪静东. 小学语文教学提高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研究[J]. 名师在线,2020(02):51-52.
[4] 孙鹏. 自主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 名师在线,2020(02):68-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