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视角下办公空间优化设计对策
- 来源:建筑与文化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女性视角,办公空间,优化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8-29 20:30
引言
纵观建筑设计历史思潮,大部分建筑师都遵循无性别差异或男性化观念对城市空间与建筑空间进行设计,女性群体的差异化需求总是被设计师忽略或同化。然而,随着全球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社会地位的提升以及在职场中话语权与责任的增加,职场女性面临着更多来自工作与生活的双重压力,职场女性数量的增加也使得其对办公建筑空间需求愈发多元化。然而,大部分办公建筑中功能空间与环境设计并没有针对职场女性特殊需求进行相应的设计。文章通过文献研究、学科交叉以及调研访谈等方法,分析职场女性生理、心理以及行为特征表现所对应的办公建筑特殊需求空间,并结合实际案例对其特殊需求和环境体验进行解析,力图从更深层次创造一种关怀女性需求、包容两性差异、利于两性平衡发展的办公空间环境。
1职场女性特征表现与空间需求关联解析
职场女性在办公环境中的特征表现主要可以从生理特征、心理特征以及行为方式等三个方面进行解析,能够指导办公建筑内针对职场女性特点所进行的特殊功能设计以及空间优化研究。
1.1生理特征
女性在生理特征方面与男性相比最大的差异即女性独有的四个特殊生理时期:经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使得职场女性对于办公建筑有明确的特殊时期休憩空间以及功能性辅助空间需求。
男女两性大脑结构的差异化也使得其对空间感知感受能力以及偏好趋向等有所不同。哈佛大学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女性脑内顶叶皮质、杏仁核、额叶以及边缘皮质[1]等负责感知空间环境、把控意识行为以及控制调节情绪的部分通常小于男性,而神经元连接体数量却是男性的10倍之多[2]。因此,女性相较于男性而言,对周边环境的变化、舒适感知以及图像搜索处理更为敏锐,但对于立体空间信息以及复杂路径识别等逻辑思维较强的方面稍显劣势,所以需要更加清晰明确的空间导向以及能够包容女性敏感情绪的舒适环境。此外,有研究显示,女性肌肉含量一般较男性少40%,因此其机体耐劳能力以及适宜运动强度相对较弱,当代男性化思维的办公建筑设计更应该关注适宜女性运动强度的休闲空间设计。
在公共建筑设计中,公共卫生间的合理设计往往是备受关注的议题,在办公建筑中亦是如此。由于女性如厕方式较男性而言更为复杂,女性如厕的平均时间为男性的2.3倍[3],生理期或孕期女性如厕消耗的时间更长,因此女性对卫生间厕位数量的需求量往往多于男性。当办公建筑厕位比设置不合理时,上下班高峰时间段女性公共卫生间内的排队候厕现象更加明显,给女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因此,需要对此进行优化改善,有助于提高职场女性的工作效率。
1.2心理特征
女性内心柔软细腻且大多具有与生俱来的母性与自然特质,因此职场女性在与他人交往或者与周边环境的接触过程中会更加敏感,但也更加包容。因此,设计师应该更加关注办公空间小品化的灵活交流或私密对话等的多层级交往空间设计以及自然元素和地域文化等细节设计,如采用柔性细腻的材质以及合理搭配符合女性观感的色彩与时尚元素,打造包容职场女性心理、适宜职场女性活动的办公建筑空间环境。
同时,大部分女性相对于男性而言柔弱娇小,自我防护能力较弱,因此对一些昏暗闭塞的大空间环境极易产生恐惧心理,这类空间对于女性而言也确实有一定的威胁性。因此,在办公建筑空间优化时也应关注此类空间的安全有序,在满足基本导视功能的基础上,通过交通流线的优化和公共环境的改善来减轻女性的恐惧心理,创造安全健康的公共空间。
1.3行为特征
女性在生理和心理特征方面与男性有差异,导致其与在行为方式方面与男性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实验表明,女性在与同性交往时的人际距离一般要小于与异性交流时的距离数值。在公共办公区域中,相对于空间中心而言,女性更加喜欢处于边缘或可供依靠的位置,以便观察周边情况并进行自我保护,其活动区域也更倾向于明亮开阔、多元组织的空间布局。因此,办公建筑内可以布置一些封闭或半封闭的会议交流空间或景观小品,在交通环境中创造舒缓安全的通行空间,满足职场女性对于办公环境的安全感与归属感。
2女性视角下办公空间优化原则
通过对女性生理、心理以及行为特征的分析可知,女性对办公空间的需求可划分为从基于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出发的对物理空间(如办公空间、交通空间、卫生间以及家具设施等)的需求到基于心理和行为特征出发的对精神空间(如休憩娱乐、交际交往以及自然环境营造等)的需求[4],由此可以提出女性视角下的当代办公建筑空间优化设计原则。
2.1功能空间人性化原则
分析女性生理特征可知,办公建筑应根据女性员工需求,在办公区设置符合女性特殊时期办公需求的人性化专用办公区,配备尺度适宜的办公家具,降低辐射以及其他隐患。辅助功能区也应为女性职工提供专有休息空间或特殊生理需求空间,设置孕妇休息室以及女性卫生室等,体现公司的人文关怀,有助于职场女性快速恢复工作状态,提升工作效率。
2.2交通空间安全性原则
分析女性心理及行为特征可知,职场女性主要关注办公建筑中的办公区域流线以及交通空间中的地下停车场两个区域的灵活性和安全度问题。办公区域流线应在可达性较强的基础上尽量做到简洁明晰,并能够结合女性动线趋向,设置灵活自由的交际空间,改善整体布局。地下停车场不仅要增强导视系统空间节点标识,布置便捷合理、安全有序的车行和人行流线组织,同时还需关注女性安全,消除隐患、预防犯罪,避免消极空间的产生,满足职场女性对地下停车场的安全性、便捷性等基本要求。
2.3办公环境包容性原则
分析女性心理及行为特征可知,办公建筑设计中应融合自然或仿生元素和地域文化,有助于缓解职场女性的工作压力,打造包容两性情绪情感的绿色生态办公区。对于感官敏锐、情绪敏感的女性群体而言,长期接触单一的冷色系色彩更加容易引起疲劳和倦怠。因此,办公建筑应在符合企业理念的基础上,适当采用符合女性审美的时尚元素或明亮的色彩装饰,注重色彩或时尚元素应用的主次关系,体现办公空间的鲜明性与个性化,为职场女性创造富有活力且温馨的办公氛围。
3女性视角下办公空间优化设计对策
从女性视角出发,更应对办公建筑的功能办公空间和辅助空间、交通流线组织和空间布局以及办公环境等设计有更高的要求,打造优质的专有化功能空间、符合女性行为特征的交通空间以及迎合职场女性行为感受的空间环境。
3.1特殊功能空间设计
针对职场女性特殊时期的需求,对办公区、休息区以及卫生间等辅助空间进行优化设计,为职场女性提供良好的工作和休憩条件,有助于其办公效率的提升。
3.1.1专设孕期办公区
办公建筑内可设置供孕妇专用的单间式办公区,根据笔者调研,按照办公建筑每层有200位员工计算,平均每层可设置一间能为4~8位孕期职场女性提供独立办公空间的专有区域,并通过家具的选择、色彩的搭配以及材质的特殊柔性打造专属于女性的办公区。
由于孕妇在怀孕期间身体表现变化最大的一处就是腹围,正常成年女性腹围一般不超过80厘米,而随着孕期的增加,孕妇的腹围会增至100厘米左右。因此,办公桌也应该按照适合孕妇坐姿的形状设计,比如弧形内凹式的办公桌就比普通矩形的办公桌更加适合孕妇使用。对于色彩的选择,也应针对孕期女性心理特点,布置温暖明亮的色系搭配,营造温馨愉快的办公环境。在办公家具材质方面,女性通常不喜欢长时间接触金属等冰冷坚硬的材料,有研究表明,由比热容小的材料制作而成的家具如木椅或网布座椅等更容易被女性接受,因此在设计时可多采用网布、棉质、藤制等材料,墙面和地面也应尽量采用柔软吸声的材质,营造安静的办公环境。同时搭配大量的防辐射绿植等,为孕期职场女性提供安全温馨的办公空间。
3.1.2增设女性休息室
根据女性特征可知,办公建筑休憩室的优化设计主要由休息室和集乳室两大空间组成,为分区明确以及使用方便,宜布置于每层卫生间附近,其规模数量应根据公司女性员工占比决定。休憩室在设计时除了保证饮水机、躺椅、沙发、化妆台等设施的完善以外,还要注重空间色彩的选择,明亮的颜色往往能够烘托活跃积极的气氛,安抚女性的情绪,利用植物景观营造自然的氛围也能够有助于女性放松身心、快速恢复良好状态。在布局方面,也应有可伸缩屏风或滑动隔板,从而实现布局的灵活多变,提供不同组合的空间类型,给予不同时期女性所需要的安全感和私密性。由于集乳室涉及隐私,因此应在休憩室内部单独设置并提供休息座椅以及衣柜等必要设施,解决哺乳期职场女性面临的棘手难题。
我国办公建筑针对女性员工的休息室设计较少且对于相关空间的设计也比较简单,以杭州阿里中心为例,其每层楼都设置有妈咪休息室,房间配置专属门禁,墙面布置有温馨的手绘,休息室有专用躺椅,备奶间有冷藏柜和置物架,但对于柔性铺装以及格局分隔设置等有待进一步完善。
3.1.3优化女性卫生间
有研究显示,由于女性的如厕频率、如厕方式和如厕用时等因素,女性对公厕的需求大约是男性的二到三倍[5]。因此,办公建筑内的女性公共卫生间应通过调整男女厕位比例、扩大女厕面积以及增加女厕厕位数量等方式解决此问题。除了解决如厕需求,女性卫生间还应充分考虑职场女性对于修饰妆容及更换服饰的需求。因此,女性公共卫生间应适当分隔出一定面积,设置独立的更衣室供女性更换装束,并布置化妆台供女性化妆使用。日本许多办公楼内的公共卫生间都会为女性开辟专门的化妆、补妆区域,并设置有数个相对独立的化妆台形成专属化妆区域,每间通实体界面相隔,尊重并保证女性的私密性。
3.2交通空间安全有序设计
除了关注办公区域的环境外,交通空间环境也应充分考虑职场女性对社交、安全以及运动等的需求,打造不同领域等级的场域空间,同时充分利用自然或仿生元素的抽象表达,营造亲切舒适、安全多样的多元化交通空间,有助于激发女性积极向上的工作活力。
地下停车空间除了合理设计人车分行流线外,还应针对女性容易缺乏安全感的敏感情绪以及对空间明亮美观的主观需求,建立完善、合理并具有人文关怀的地下停车空间。地下停车场应尽量采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以防闭塞昏暗的空间环境引发女性害怕压抑的消极心理。车库空间不应存在多余的死角,可将其改造为景观小品或设备用房等,使地下车库内空间规整明确。由于女性对光感和色彩的敏感度较高,因此地下停车场应使用白色的日光灯,以保证足够光线的照明。同时,明亮的暖色搭配、手绘墙涂鸦等艺术装饰以及当地特色文化元素等都会有利于缓解女性停车过程中的紧张和不安,提高地下空间的安全感、趣味性与有序性,消除女性对地下停车空间等密闭空间的恐惧心理。
结语
性别意识作为建筑设计中重要的价值关切立场,对唤起人们对城市空间人性化设计的关注具有重要意义。在各大城市不断发展更新的今天,办公建筑中人文关怀的体现能够进一步有利于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因此文章从关怀职场女性需求的角度入手,解析了女性特征与办公空间优化设计的内在联系,提出了女性视角下当代办公建筑的功能空间、交通组织以及办公环境的优化设计原则,并提出特殊功能空间环境以及地下交通空间环境的优化设计方法,以此为当代办公建筑设计提供新的借鉴与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