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文理念的高校教学楼改造刍议——以浙江万里学院53号教学楼改造为例
- 来源:建筑与文化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教学楼,高校,空间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8-29 20:40
引言
当前,高等教育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许多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然而,因种种原因,在传统的高校教学楼设计中,往往呈现一种“公式化”、生硬死板的建筑特点,功能单一、利用率低、灵活性差,给人以冷冰冰的感觉。现代高等教育强调“以人为本”,不管是教师传授知识,还是学生学习,都需要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进行。对既有教学楼进行适当的空间环境改造,有利于激发教师的热情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高校教学楼功能分析
1.1教学空间的功能分析
高校教学楼的使用人群主要为大学教师和学生。对他们而言,在教学楼内的活动是多种多样的,如课程学习、学术交流、小型研讨会、素拓活动、创新创业活动、社团活动、自习、考试,等等。在不同的活动中,人的行为方式是不同的,对空间感受也是不同的。例如在课程学习中,主要采用教师授课的方式,使用人群的活动空间相对固定;而在小型研讨会、素拓活动、创新创业活动等,使用人群的活动相对自由。因而,在相同的教室里,因时间和目的性不同,其功能也有所不同,教学空间的布置应适时而变。
1.2交通空间的功能分析
高校教学楼的交通空间包括过道、楼梯、天井、休闲区域等,这些空间除了正常的交通功能外,同时还具备休息、交流、作品展示、集合等功能。因而,对这些交通空间可加以利用,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
2基于人文理念的高校教学楼改造设计理念
对教师而言,先进的教学设备、温馨的教学环境能更好激发其教学积极性。对大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身心高速发展和寻求外界认可的关键时期,在实现个人奋斗目标、人生价值和情感满足方面有很大的需求,表现为人际情感的需求、个人领域感、集体自豪归属等[1]。教室的设计风格与功能划分、交通空间的功能设置等,成为影响大学生与空间环境和谐相处的主要因素之一。
为了让学生受到适合时代发展的需要,高校教学楼设施先进、功能齐全,既能让学生安静地集中学习,又能让学生进行各种交流讨论活动,还可以给学生提供素质拓展和创新创业等发展特长、培育兴趣的活动空间,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2]。因而,高校教学楼的改造设计,应满足广大师生的要求,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即人文理念。
2.1灵活性
在高校教学楼里,除了传统的理论授课之外,师生活动还包括开放式的师生间自由讨论、作品展示、学术交流、社团、素拓活动、创新创业活动、会议、考试等。
从人文理念的角度出发,高校教室布置应相对灵活,满足不同的教学功能需求,例如通过配置可移动的桌椅,变换出不同的空间布置,以满足不同功能下对教室的使用需求,如普通教室与工作室的转化、普通教室与会议室的转化、教室与考场的结合等。
2.2交互性
过道、天井、休闲区域等属于教学楼公共开放空间,既是一种交通空间,又可作为良好的交互活动空间。因此,在教学楼改造中,应突出这些公共开放空间的交互性功能,丰富其内容,延长学生在公共开放空间的停留时间,提高学生学习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改造设计中,应尽可能利用教学楼内过道、休闲区域等的每一块空间,如在过道上布置展板、在休闲区域设置休息桌椅等。
2.3展示性
教学楼的主入口往往是学生上课的必经之路,可通过增设网板等方式,在提供良好的透光性的同时,给予一个良好的展示背景。
3基于人文理念的高校教学楼改造——以浙江万里学院53号教学楼改造实施为例
浙江万里学院53号教学楼建于2003年,共5层,拥有教室、教师休息室等54间,其中公共教室34间、阶梯教室16间。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师生需求的日益提高,53号教学楼显得较为陈旧,功能单一,维持普通教学楼的面貌,仅能满足传统多媒体教学,缺少公共交流区和休息区,无法满足学生日常交流、讨论、展示等需求。
在浙江万里学院53号教学楼改造实施之前,学校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先期调研工作,对其他高校教学楼改造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咨询了使用单位的意见,和改造方案的中标设计单位进行了多次深入的沟通,要求在各个方面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
3.1入口处改造——突出展示性
浙江万里学院53号教学楼主入口是学生上课的必经之路。在本次改造中,强调其展示功能。53号楼教学楼入口处顶部采用复古的藻井造型和九宫格结合,运用线性灯光,对整个中央门厅进行视点的聚集,外加动感的墙面,使之成为信息展示中心。整个改造突显整栋建筑的历史感,使之与边上设计学院的艺术感相结合,给人以庄重、朴实之感(图1)。
3.2教室改造——强调灵活性
教室的改造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强调其灵活性。如通用教室,在改造方案中采用固定和移动桌椅两种方式,这样可通过桌椅的灵活布置,组成横向排列、方阵排列或者环形布局等,以满足课程学习、学术交流、小型研讨会、素拓活动等不同功能需求(图2)。
部分教师有工作室的需求,通过对通用教室进行分割,其中一开间作为教师工作室,在教师工作室配置上,除了几位老师正常办公外,还预留出足够的空间放置操作台和置物空间,以便师生沟通交流。
对于阶梯教室,在本次改造中,功能转为国际会议厅或报告厅,采用弧形的吊顶和具有吸音材料的墙面装饰,通过大面积亮化处理,增强报告厅的光线强度来提高空间的视觉效果,教室两侧放置音控室及同声传译室,符合国际会议定位。
3.3过道、楼梯、休闲区域改造——凸显交互性
对过道、楼梯、休闲区域等公共交通空间,在改造方案中除了保证满足其正常的交通功能外,同时还强调其交互性,增加其休息、交流、作品展示、集合等辅助功能,从而延长学生在开放空间的停留时间,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在实施过程中,过道、楼梯等公共空间,使用木饰及铝制附在墙上,加以灯光,动态装饰整个艺术空间,给予师生灵感及创意(图3)。
南边休闲区域在改造方案中设计为学生的交流中心场地,设置活动桌椅,与过道公共空间连在一起,成为集展览,文化交流,休闲娱乐,艺术长廊为一体的开放式场所(图4)。
通过上述改造方案的实施,浙江万里学院53号教学楼的功能得到了大幅提升,满足了不同使用者的空间需求,创造了不同活动的可能性,极大地改善了教学环境。
结语
作为高等院校,若想提高教育质量,不仅要完善师资队伍和教学设备,还需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作为高校教学楼的设计和改造,除了满足日常教学需要之外,更多从人文理念出发,强调注重教学空间的灵活性,充分利用交通空间的交互功能和艺术展示功能,以满足高校师生多方面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