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再回乡村,带着春的期待
- 来源:海峡旅游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着春,期待,旅游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9-13 19:06
已是秋日,最是多彩多姿的季节,瓜果飘香,层林尽染,自然万物借着秋风,散发邀约探访的信号。
井喷式疯长的中国旅游业突然被按了暂停键后,已经横盘休整了快两年。在今年春天渐渐苏醒,热闹了半个夏天,也积蓄着重启秋游的热情,但是,这份热情里多了份小心翼翼的尊重。两年的硬隔离,疫情反复带来的不确定性,让我们从“心” 开始思考与自然的相处模式。
费孝通说,从基层上来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但是,我们努力奋斗,快速追赶现代化,逐渐建立了基层之上的新一层城镇文明。现代旅游业在中国野蛮生长的二十多年,正是满足着国人迫不及待摆脱乡土,探索异域,放眼看世界的渴盼。一个个景区、一座座酒店、一条条路线被快速开发出来。但是,看尽繁华之后,留下的是内心的反问:诗永远只在远方吗?美丽的总是别人的家乡吗?看到和享受美好万象之后,我们还能做什么?
慎终追远,午夜梦回,冒着炊烟的村居,外婆家那道热气腾腾的菜,四季分明的田园乡野,或模糊或清晰,你说是乡愁也好,是追忆也罢,被时间净化得越来越美好。就像乡下人初一十五去拜祭土地公土地婆,看到这对白首偕老、管着乡间一切闲事的神仙夫妇,就心生温暖,如被庇佑一般的心安。我们有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这种我们曾经努力想摆脱的束缚,在今日,反而成了对抗不确定性的心安。
心安即是归处。于是,有了一个个人、一个个团队、一群群组织,循着记忆,再回乡村,用自己的技能、热爱,投入漫长的时间,去重新梳理、唤醒、营造我们曾经遗忘甚至遗弃的乡村“土气”和它的象征体系。本期杂志从这些乡旅行者、乡村整理师和乡创营造者的平行视角,试图呈现这段正在进行中的乡村再造进程,记录变化、沉淀思考。
当然,并非所有的努力都会成功,但是我们相信,放慢脚步,是为了走得更稳更远。汲取了乡村“土气”、容纳了乡愁的中国文旅业,犹如长对土壤的植物,当季发生,可望在乡村振兴战略春风抵达之际,更加蓬勃。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保存种子的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