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纤维含量检测中的常见误判分析

  • 来源:科技研究
  • 关键字:纤维含量,纺织品,误判分析
  • 发布时间:2021-09-19 14:50

  摘要:众所周知,纤维含量是影响纺织品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样,它也是关乎消费者购买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检测纺织品纤维含量时,往往比较容易出现检测结果上的差异,这是因为受到某些样品、设备仪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检测手段的不断提高,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测定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改良,但一些难以避免的误判情况还是会发生,影响纺织品的质量,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某些常见的误判情况进行分析,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服务。

  现如今,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纺织品作为人们中常用的工业化产品之一,也被赋予了更高的品质要求[1]。针对纺织品,我们主要是会对其进行纤维含量检测,纤维含量关乎产品质量,同样也是消费者在购买纺织品时的密切关注部分。通过了解常见的误判情况,并借助有效的手段提高检测水平,可以使得自身的产品获得更多消费者的信赖与喜爱。鉴于此,本文将从样品、设备仪器、人工操作以及定量检测方法四方面因素入手,分析误判情况发生的原因。

  1.样品因素对纺织品纤维含量检测的影响

  在对纺织品进行纤维含量检测时,主要是从纺织品中选取部分样品来进行检测,样品普遍是通过随机抽样的形式来进行甄选。借助这种方式来对一些比较贵重或具备代表性的纺织品进行纤维含量检测可以有效地避免其由于大范围的检测而浪费较多的时间以及对物品造成不同程度上的破坏。虽然抽样检测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抽检样品的过程中依然会出现一些问题使得某些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检测结果出现误差以及误判。因为对于纺织品而言,根据工艺和用途的不同,其纤维所呈现的方式往往是多样性的:散纤,纱线,绒毛,熔喷等等,为了使的所取得样品能够更具有代表性,我们必须结合不同纺织品的特性,继而再进行样品的甄选与检测,只有这样做,才能降低风险。

  在大多数情况下,纺织品纤维含量的误判往往源于检测样品。一方面是由于在取样时没有按照要求的规范流程来对样品进行甄选,导致所选取的样品无法真实反映纺织物的实际纤维含量,正是因为检测样品的离散程度较高,从而造成了检测结果上的较大差异,使得相关检测人员对该纺织品纤维含量出现误判。在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样品甄选时,需要在满足相关条件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考虑,包括色彩、纤维类型等因素,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正确选择样品的目的。通过对所选样品进行仔细地研究,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在样品调转的过程中,记录上的偏差以及描述上的不精确也会影响最后的检测效果,导致后期时间成本的增加,因此操作人员需要时刻保持谨慎的态度,以避免误判情况的发生。

  2.设备仪器对纺织品纤维含量检测的影响

  在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检测过程中,我们需要借助相关仪器和设备,因此对于设备的各种功能等,操作人员必须充分了解。当检测人员不具备相关素质,对设备性能的掌握程度不高时,就会影响纺织品中纤维含量的检测。以烘箱为例,若操作人员没有等烘箱达到规定温度就进入下一步骤或是没有有效地控制烤箱的温度,就会造成在纤维含量的检测上出现比较大的差异[2]。

  另外,如果操作人员没有遵循规范的流程来操作仪器设备,会使得检测设备无法正确地对纺织品的纤维含量进行测量,因为操作上的步骤颠倒或缺失都会影响检测的最终结果,这不仅会损害设备的寿命,也会增大检测的误差。由此可见,在检测纺织品纤维含量的过程中,仪器设备的使用以及规范的检测过程是至关重要的,操作人员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与设备的使用技巧才能有效地应对在整个检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然只能是白费功夫。

  3.人工操作对纺织品纤维含量的影响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得知,如果操作人员对仪器设备缺乏熟练度会影响纺织品中纤维含量的检测。事实上人为因素是就是影响检测最终效果的主要因素,因为目前大多数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检测过程都是依赖人工而进行,只有当操作人员具有足够的专业水准才能胜任相关的工作。在测定纺织品的纤维含量时,操作人员需要根据自身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完成检测工作,所以相关企业必须定期对人员进行考核和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检测水平。

  具体来说就是要在行业内部制定统一的标准要求来甄选操作人员,考察他们是否真正地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具备检测工作的相应能力。其次,在工作中还要提供必要的技能培训来提升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使其能够广泛地接触到前沿的先进技术手段和方法,让其能够学习到先进的检测技术和知识,以应对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人才培养关乎纺织行业今后的发展,因为它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纤维含量检测的准确度,因此必须加以重视。

  4.定量检测方法对纺织品纤维含量检测的影响

  纺织品中纤维含量的检测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因而也会造成其检测结果的差异。

  第一种方法是手工拆分法,顾名思义,它是指依赖手工对所选择的样品进行分类,然后再进行后续的检测工作,最终是根据数据来计算纺织品中纤维含量的占比。它的优点表现为能够对所选样品进行简单的检测处理,降低检测过程中纤维的损失量,从而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程度。但手工检测对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并且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因此会提高检测成本。第二种方法是显微镜法,在这种方法中主要会用到显微镜这种设备,通过利用显微镜对纺织品中的纤维含量进行测定,可以根据截取面积计算出纤维含量的占比,下相比手工拆分,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节省时间。然而这种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只能针对纤维中的某些成分进行检测,如麻、棉等,对其他纤维则无可奈何。第三种方法叫做化学溶解法,该检测方法主要是依靠化学试剂来溶解物品,达到鉴定纺织品本身材质的目的,其原理是计算和对比残留物的纤维含量。但是化学溶解法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因此可能会对产品本身的纤维造成损坏,最终导致误差的产生。因此在选取以上任意一种方法时,我们要能够明确其优缺点,选取更适合的方法[3]。

  5.结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对纺织品的纤维含量进行检测是一项漫长且复杂的工作。检测结果不仅会受到样品选择、仪器设备、人工等方面的影响,还会涉及到很多其他方面的因素。通过对常见误判情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误差是可以有效避免的,只有始终以谨慎态度对待整个检测过程才能有效地削减误差。另外,针对常见的问题,相关人员要格外注意,及时采取手段进行补救,完善优化其余各个环节,如此才能保证纺织品中纤维含量的检测效果,提高检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为消费者带来更高质量的产品服务。

  参考文献:

  [1]邓文川.纺织品纤维含量检测中的常见误判分析[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9,48(09):191-192.

  [2]李永威.加强纤维检验 提升纺织品质量[J].化工管理,2019(16):92-93.

  [3] 周苏祥. 纺织品纤维含量检测中的常见误判分折[J]. 科技创新导报,2018,15(12):89+91.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