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的问题与策略
- 来源: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农村,小学,教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10-26 14:41
【摘 要】 目前农村小学科学新课程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原有的自然教学模式和方法,学生的绝大多数科学实验是形同摆设,本文着重探讨小学科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随着新课程的大力推进,原有的小学《自然》课程已被新课程《科学》课所取代,它的改变并非只是课程名称的更换,而是紧密结合时代需求,赋予了科学课程更加丰富、系统的内容。它不仅关注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积累,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更多科学而富有意义的实验操作,让学生更多的去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让更多的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学会观察、学会动手、学会探究,促进孩子们能够朝着更加全面的方向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的科学发现、技术突破及重大创新不断涌现。科学技术在当代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认识并合理利用自然提供了可能,推动了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繁荣,促进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科学技术正深刻改变着社会,而社会的发展对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科学不仅作为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驱动力,也代表着一种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一种当代公民必备的素质。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对于增强公民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改变生活质量,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目前农村小学科学新课程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原有的自然教学模式和方法,学生的绝大多数科学实验是形同摆设,即使开展了实验,也往往缺乏规范性,甚至有时学生的实验完全错误,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得不到培养,相对城市学校的学生更是相差千里。
农村小学科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校领导对科学新课程的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
全面推行科学新课程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为认真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头等大事,是每位教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培养国家新型人才的奋斗目标。省、州、县对中小学“普实”验收时,各校实验教学起步势头非常好。然而,验收一过学校领导就对这些“非考试”科目的教学放松了管理,只需教师完成相应的资料,实验教学变得可有可无。而教师对科学新课程教学变得十分茫然。
2教师教学观念滞后,知识业务水平跟不上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在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历程中,师资配备上主要以语文、数学专业,其他科目的教学都是语文、数学教师兼上。由于小学科学课的内容的科学性是很强的,教师又没有扎实的科学知识基础和规范的实验操作程序与方法,那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上好一节科学课是很困难,因为他不知如何去引导学生的学习和动手操作,使科学新课程教学效果与科学新课程的目标越来越远。
3农村学生学习环境,家长观念,文化基础限制科学教学的发展。
农村学生学习条件比城市的孩子差得多。有的父母离异,有的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问题极为突出,长期缺少亲情和家庭教育,放松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有的父母则要求孩子学好语文、数学,“副科” 会影响语文、数学考试成绩,这种观念的家长在农村占80%,阻碍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有的因家庭经济困难,学习条件落后,没有课外阅读,科普知识面窄,制约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欲望。由于有诸多的因素,使得农村小学科学教学面临的挑战严峻。
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的策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专业知识过硬的教师队伍,全面推行新课程。
合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知识强的教师队伍,是全面实施新课程的关键。尤其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和活动性很强,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课程。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动手操作的活动多,教学活动的组织难度大,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有较高要求。因此,需要从职前和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两方面来提升教师的素质。
(2)加强校级领导管理,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全面实施新课程。
新课程的实施,重点在学校,关键在教师。校长是新课程实施第一责任人,是新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校长必须充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紧迫性和责任感,制定实施新课程教学方案和管理措施,才能使教师全员参与,用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学理念,积极投入到新课程教学活动之中。建立完善的校本教研体系,每期明确各科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定期、定课题、定执教人(骨干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拓展教师对新课程教学视野,提高教师新课程教学水平。
(3)深化科学课堂改革,建立以学生自主学习的、同伴之间共同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一堂课的起始阶段,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撩拨学生学习的欲望,在其求知欲处于高亢的时候,教师趁势导入新课程,并机智地引导学生确定和识记学习的目标,在整堂课的学习过程中,这个学习目标自始自终是学生学习的灯塔,师生的整个活动,就是要逐步接近并解决这个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同的观点发生碰撞,在碰撞中学生对问题要进行更深的研究和思考。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把探究作为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尊重学生的想法与他们平等合作。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尊重探究活动的多样性、尊重学生的创造性,要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民主的教育关系,牢记自己的责任是教育所有学生,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力。
总之,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实践性、综合性比较强的,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联系的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通过科学课程教学,使学生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的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