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一名反思型教师
- 来源:新玉文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教学反思,反思型教师,反思性教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10-26 18:51
摘 要:教学反思是促进年轻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的重要因素,是教师自行将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作为认识对象,并对其进行概括和总结,从中获得反馈,从而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达到更高层次的实践活动。教学反思是年轻教师在早期教学实践活动中快速自我提升的绝佳方式。要想成为一名反思型教师,获得长足的发展,反思是必由之路。
一、引言
反思教学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有效教学,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积极主观、持续深入、以及自我调节性的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能够发现、准确表达所遇到的教学问题和难点,并积极主动地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过程[1]。最初对反思的研究仅仅是在哲学领域内进行的, 但随着反思性文化的出现以及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壮大, 此外,批判理论和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影响亦与日俱增, 教师便逐渐开始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3]。反思型教师教育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西方国家开始兴起并逐渐流行起来的理念,然而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学者大多研究各种具体的教育学科,主要侧重于阐述反思型教师教育的必要性、背景和实践性研究。总体来说,缺乏相对深入的、系统的研究。对于年轻教师来说,反思是成长为专家型教师必经之路。
二、如何成为一名反思型教师?
美国学者波斯纳曾经研究并总结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即:经验+ 反思= 成长[2]。随着反思性教学的兴起, 如何更好地培养及提高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 并促使其成为一名真正的反思型教师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尝试通过以下途径成长为一名反思型教师。
1、教育教学观念的反思。
在每一次授课后,教师要从根本上反思自己的课程设计是否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课堂活动安排是否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是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新时代的教师,须得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通过反思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使自己及时接触国际国内的最新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并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评价观进行反思,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摒弃落后的教育理念,使其符合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促使自身素质不断提高,亦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2、教学内容的反思。
笔者认为教师应首先认真思考所教学科教学内容各板块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如某单元的知识点与另一单知识点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联系,自己如何利用好该种联系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教材为何要这样编排?如何使新旧知识点更自然地衔接而不显得生硬突兀?在讲述过程中,自己的语言又能否做到逻辑自洽?其次,教学内容的进度安排得是否得当?欲速则不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是否讲解清了知识点?有没有为了赶进度而拉低教学质量的行为?如果有,是哪个环节安排出了问题导致后续需要赶进度?再者,学生能不能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又或者自己的教学会不会过于拖沓?甚至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最后,教师应思考:每堂课既定的教学任务是否全部完成,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较好的突破。如果未能较好完成教学任务,是什么原因?倘若重点未突出、难点没突破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果这节课任务完成得好,重难点均得到了突破,自己从中有什么新的收获?如何在下次课堂上发挥得更好?诸如此类的许多问题都需要教师在课后认真反思,只有不断反思并根据反思结果及时调整自己的授课方式和进度,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
3、教学能力的反思。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渐提高的,并非一蹴而就。因此,年轻教师要想在就业初期快速地获得发展与进步,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及时进行反思以获得反馈是非常有必要的。笔者认为,年轻教师可以通过观看各种优质课例、学校组织的公开课、专家的视频课等,发现其他优秀教师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授课风格。让自己在实际工作中扬长避短,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课后,教师也要认真思考自己的长处与不足,能否以更好的方式输出某个知识点,如果在某方面自己确实存在短板,也应客观看待自己的“不足”,积极调整心态,努力提高自己的实际教学能力和水平。
4、教育理论的反思。
为避免教师在反思时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直觉性的判断, 教师必须借助于理论分析,先进的教育理论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审视和检验自己的教学实践成果和问题,因此,教师必须大量阅读对教育教学有益的文献。这样教师才能更全面、准确、系统地看待问题[3]。发现问题,并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实践检验和内化自己所学的理论,最终去解决问题,才是理论的价值所在。我们应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坚定地继承国内外优秀教育理论,与此同时,我们还要认真辨析这些理论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摘取其中对我们有益的部分来借鉴学习促进自身的发展。但是,我们不能盲目迷信理论。一些看似已有定论的理论成果,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给予其新的活力与解释,对其进行修正补充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推进教育理论及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现在全民都在倡导“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教师作为专业从教人员,更应以身作则,不间断地学习教育理论,使其为自己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综上所述, 反思型教师的成长是一个持续的、长时间的理论和实践交互进行的过程。因此, 教师应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极主动地探索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策略, 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更科学民主, 既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亦有利于学生的成长。要想成为真正的反思型教师, 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教师就必须不断地对自身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能力、教育理念进行反思。
参考文献
[1] 白姣. 问渠那的清如许——做一名反思型教师[J]. 新课程(下),2011,(04):41.
[2] 吕言侠.(2011). 教学反思对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04),35-36.
[3] 韩敏. 浅析“ 反思型” 教师[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2,33(04):53-55.
作者简介:姓名:胡入云(1997),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四川广安,学历: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科教学- 英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