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策略的研究
- 来源:素质教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体育教学,学习兴趣,方法策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11-16 10:35
【摘要】体育是小学的基础课程之一,对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素养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小学体育作为体育的基础阶段,在小学体育中对学生进行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技能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体育知识,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在素质教育下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综合发展。然而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长期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简要分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对小学体育教学有所帮助。
一、结合实际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只有加深学生的情绪体验,让学生感受到体育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才能让学生始终对体育保持兴趣,这也是对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关键因素。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积极有效的方式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结合实际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既不能刻板地按照课程计划制订千篇一律的教学目标,也不能忽视学生的学习情况。小学生由于先天身体素质和发展等因素影响,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如果为全班同学都设置一样的教学目标会大大降低体育教学效果。
因此,体育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如对于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适当降低目标和要求,让学生通过努力就能够使达到目标。对于体育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要适当提高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促进学生体育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同时,教师在因人而异。设置教学目标时,要有一定的原则性,既不能毫无下限地降低目标,也不能设置过高的目标。教学目标设置的过低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降低学生的情感体验,而设置的过高则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如果屡次尝试仍无法达到教学目标将会逐渐丧失对体育自信,进而产生消极的心理,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因此,体育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规律和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开展教学。
二、科学地处理教材内容
教学内容是影响学生体育兴趣的关键因素。然而,现阶段体育教材内容大多过于单调,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中感到枯燥无趣。同时,体育教材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技术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较大的困难,导致学生对体育难以提起兴趣。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对体育教材内容进行整合,科学处理体育教材,降低体育的学习难度,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使单调的体育教材内容更具富有趣味性。
例如,在田径类体育项目教学中,大多数学生都对田径运动存在着一定的抗拒心理,教师可以设计多种花样的跑步形式,如分组比赛、接力赛等形式,利用学生的好胜心调动学生的运动热情,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获得较好的情感体验。教师还可以评选出跑得最快和表现最好的同学进行表扬,设置合理的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学生主动投入到体育教学中。
又如,在跳绳运动中,教师可以将男女混合进行分组,让组与组之间进行比赛,比一比哪一组跳的最快,哪一组跳的花样最多。在学生运动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树立学生的体育自信,营造活跃的体育课堂氛围。而对于一些技术性较强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和体育基础在节奏、幅度、速度等方面适当调整难度,由易到难开展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放松心理,提高学习效率。
三、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前提,也是提高体育教学效率的基础。小学阶段学生在学习中受教师影响较大,如果学生信赖和喜欢一位教师,就会主动亲近这位教师,模仿教师的言谈举止并主动学习这位教师教授的课程。反之,学生如果不喜欢一位教师,就会对课程产生抵触和抗拒心理。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良好师生关系。
首先,体育教师要提高专业素养和人格修养,提高自身人格魅力,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仰慕心理。其次,体育教师要主动关心爱护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获得学生的认可。只有教师先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学生才会给予教师相应的回应。再次,体育教师要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顺利开展体育教学的必要条件,也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同时,体育教师还要学生创设愉快的体育环境,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巩固学生的体育兴趣。
四、开展趣味教学,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为了改变传统体育课堂严肃、刻板、枯燥的课程教学氛围,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教材知识教学外,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增加趣味性的内容,开展趣味教学,提高学生体育兴趣。例如,课前热身运动是开展体育活动教学的前提,教师通常让学生通过围绕操场慢跑的形式进行热身。跑步是一项比较消耗体力的运动,学生在跑步结束后会感到疲劳,影响体育课程教学。因此,体育教师可以采用体育游戏的方式开展课前热身活动。
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教材进行科学地处理,结合实际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营造和谐师生关系,开展趣味教学提高学生体育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郝心开.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策略的研究[J].信息周刊, 2018(15):1.
[2]杨宁.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策略的研究[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1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