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问题导学法助力高中数学教学

  • 来源:素质教育
  • 关键字:问题导学法,高中数学,优化路径
  • 发布时间:2021-11-16 10:41

  【摘要】问题导学法在教学改革以及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备受关注,许多老师围绕这一教学方法实践的具体内容及要求不断的革新传统的教学策略和教学理念,站在提问教学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积极的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其中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之中受到了许多老师好评,对此本文将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相结合,了解这一教学方法与高中数学教学相结合的应用策略。

  进入新世纪以来,教育的成败往往与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密不可分,两者在某种程度上也直接决定了教育发展的大方向走势。问题导学法是一种高效实用性极强的教学方法,能够迅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面对各种问题的解决能力,特别是在高中数学教学领域中,这一教学方法已经得到充分应用和实践,迅速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的个人能力。

  1、采用合理的方式将问题引入

  问题导学法必须要以问题的简单引入为基础和前提,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保障学生在教学内容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之中对不同的数学知识有一个深入且直观的认知。与其他阶段的学生相比,高中生所面临的课业负担较重,同时存在极为明显的厌学情绪,这一点在高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呈现的尤为明显。高中数学的学习难度偏大,知识非常的枯燥和乏味,老师所采取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比较传统以及落后,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分析及调动,直接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较低,难以真正的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引导。在对这一部分学生进行引导的过程之中,数学老师必须要了解不同的影响要素,分析青春叛逆期学生的教育规律和成长背景,设置与学生学习成长联系比较紧密的问题,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保证学生能够产生一定的熟悉感,从而主动的在老师的引导之分析相关的问题。另外,老师还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通过话题的分析以及研究来描绘一个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的场景,积极的将多媒体教学策略和手段融入课堂主体教学环节,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构建高效课堂,促进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配置。

  2、设计教学问题,创造导学情境

  问题导学法中教学问题的设计和提出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问题的设计中需要授课教师结合课堂实际教学内容与学生接受能力对问题进行环环相扣的层次设计,并有效地引导学生对学科问题进行自主思考,同时,从问题类型、数量及逻辑特性等层面看,导学问题应着力兼顾抽象性、思维性及逻辑性,强调受教个体的数学思维对接与概念深化理解,例如在高中一年级的课程中,授课教师在讲解集合的概念时,可将正在听课的全班同学看成一个集合,班级中有多少同学会打篮球,有多少同学会打羽毛球,通过将这个集合进行分析来引出交集和并集的概念,显而易见,这种新颖的教学情境的创建相比于抽象地对集合的概念进行讲解,促进参与主体对特定数学概念的精准理解与应用效益解析,以此来保证教学效率的强化提升。

  3、提问式问题导学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学生往往缺乏对问题的主动探索的动力,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往往是被动的。而提问式问题导学就是要让教师发现学生的学习的困难和关键点,在合适的时间提出关键的问题,从而不断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不断地进行思考,并且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来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专业那个学生就能通过一系列的思考和操作得到自己的答案,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针对学生的答案和探索过程做出总结和评价,真正教会学生正确的解决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法。

  4、结合实际情况运用问题导学法

  数学知识抽象性较强,尤其是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更加需要学生运用抽象思维能力去理解和学习,而在学习理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看到学生的思维变化,并且学生要学习新的知识需要以旧知识为基础。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和学生的能力,灵活使用问题导学法。例如:在讲解立体几何知识时,学生需要掌握矢量知识,这样才会更大的空间来拓展立体几何教学。教师可以在讲解立体几何内容之前,向学生展示平面几何图形和相关知识,根据学生对平面几何知识的了解情况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对立体几何产生兴趣,并引出立体几何知识。利用平面几何过渡到立体几何,学生不会感觉到困难,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知识的信心; 同时,教师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知识,可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吸引力,促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此外,由于教师提出的问题考虑到教学目标和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能够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充分调动思维,难度适中,有利于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立体几何思维,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因此,高中数学教学要积极的与实际情况结合,提出合理问题引导学生学习。

  5、设计情境合理运用问题导学法

  目前,情境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法方式,教师在利用问题导学法讲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同样可以通过设计情境的方式,合理使用问题导学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因此,教师如何设计情境则成为重点。

  6、进行思维创新

  问题导学方法只是一个理论方法,是需要让学生作为主体来进行作用发挥的,实现问题导读法应用,同时让学生自主探究所得的结论,然后进行思维的创新才能够更好的把握课本知识。例如高三数学教材中“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这一节,本节开始的问题导读是“任意三角形中有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的边角关系,我们是否能得到这个边、角关系准确量化的表示呢?”在问题导读下,学生会根据教材内容去探究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需要知道相应的公式才能够解决应用问题,而且在实际应用中往往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都是结合来做题的,学生就需要能够针对固有的公式定理进行创新应用,能够举一反三将其定理公式推导展开并且有效的结合来解决应用问题,更好的拓展思维,深刻理解教材内容。

  结语

  就目前高中数学教学的发展方向而言,如何将教师在课堂中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们第一时间最快速度吸收学习到最有效的新知识和新技能,是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的一大难题。笔者通过个人教学经验以及多年摸索,对目前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以上几点,希望这一教学方式、方法能让学生和教师们双双受益。

  参考文献

  [1]丁建军. 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科技创新导报, 2015,12(12):96+98.

  [2]刘东强. 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17(23):75-769.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