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美术欣赏•评述领域教学难点突破
- 来源:素质教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学,美术,欣赏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11-16 10:38
自我从事美术教育教学二十多以来,有一个怪现象:凡事要上公开课、研讨课和竞赛课等,老师们最喜欢选择“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领域的课型,很多有选择“欣赏·评述” 和“综合·探索”的课型,特别是“欣赏·评述”领域的课型无人问津。究其原因,首先是教师需要一直在引导,太费劲了,太累!其次是简单欣赏,学生没有兴趣!再次学生评述语言单一,东拉西扯,难以达成目标!基于以上种种原因,“欣赏·评述”是公认最难教学的课型。那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廖正林美术名师工作室”专门确立了“欣赏·评述”教学实践研究方向,就如何上好“欣赏·评述”课开展了一系列的课题研讨活动,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效。怎样才能使“欣赏·评述”课变得轻松、有趣、高效呢?
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有很多教师在教学欣赏评述课时没有把握好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主次关系,一堂课下来教师都在唱独角戏,而没有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这样教师当然很累了,学生在这种被动的填鸭式学习中自然也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欣赏评述课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是通过教师组织引导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之中,对美术作品、自然美、生活美和社会现象进行感知、理解和再创作。这种感知、理解和创作可以是视觉上的,也可以是语言文字上的,还包括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等方面的。让学生主动欣赏主动感知自觉理解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语言、文字和肢体等)去表达内心情感,从而达到再创作的教学目的。例如我们工作室成员李静老师在教学《伙伴》一课中《扑枣图》时,并没有通过介绍式的教学方式向学生讲解,那样的话教师成了主角,学生未必能听进去,参与度低。而李老师则是先组织学生进行观察,采用提问式逐步引导的教学方法:“图中都画了哪些内容?”“他们在做什么?”“他们的动作是一样的吗?”“哪些孩子愿意上台模仿一下他们的动作和姿势?”学生积极参与,努力摆好各自的姿势,心里忒高兴,李老师顺势引导学生体会画中小伙伴儿的情感,学生自然而然就体会到了扑枣时开心快乐心情。最后李老师让孩子们用一个动作来表达自己心情。孩子们有举起双手的,有跳起来的,有比划一个笑脸的……可见,欣赏评述的主体一定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此,在欣赏评述课中一定坚持学生主体性,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翁,教师也就很轻松,至少不会那么累了!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学生为主体,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欣赏评述课中来,激发学生兴趣是关键!如果没有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他们也不可能真正参与课堂学习中,还是会回到教师唱独角戏的状况,教学效果也很差。反之,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就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我们的教学就会事半功倍。例如我们工作室成员伍红艳老师在移位教学《四季的色彩》一课时,就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在开始上课时用亲切的语言让学生介绍自己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有什么爱好,进而通过视频介绍教师自己的姓名、个性和爱好等,引出最喜欢旅游,感受大自然四季的美。这样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不仅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而且还激发了学生对伍老师这堂课的期待,为后面的教学活动奠定了良好基础。其次,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分组,设置闯关晋级的游戏:每组成员在闯关活动中每回答正确一个问题就会前进一步,最先到达终点的小组将获得神秘的百宝箱。整堂课下来,学生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利用游戏活动使教学循循渐进,轻轻松松完成任务,顺利达成目标。可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使欣赏评述课变得轻松、有趣、高效!
三、引导学生运用美术语言
曾经听过这样的欣赏评述课:课堂上教师也用了不少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气氛也很活跃,看似是一堂成功的课,但总觉得哪里不对,似乎少了点啥。仔细一想,不难发现:整堂课评价单一,没有体现美术课的专业性,忽视了美术的基本特征。在教学中体现欣赏评述课的专业性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美术专业语言,让学生在欣赏评述中通过教师的提问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用美术语言来评述和表达,有利于学生对美术相关知识的掌握,从而达成教学目标。例如伍红艳老师在教学《四季的色彩》一课时,设计了六个闯关游戏活动,而每个活动中都引导学生进行美术语言的表达和美术知识的学习:第一关“火眼金睛”,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的色彩;第二关“能说会道”,引导学生说出各是什么季节,是怎样的季节;第三关“手到擒来”,指导学生动手对色彩按季节分类;第四关“妙语连珠”,通过提问的方式循循渐进地引导学生查找、观察、思考等并说出作品的相关信息、画面内容、色彩的运用以及揣摩作者表达的情感,总结出欣赏评述的方法;第五关“活学活用”,组织学生运用欣赏方法完整连贯地欣赏一件作品;第六关“终结挑战”,运用相关美术语言和欣赏方法欣赏作品。可见,伍老师在每一个环节都注重美术语言的渗透,都围绕美术目标来设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提问要有针对性和艺术性
提问法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维活动的一种教学手段。在欣赏评述课中,也需要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欣赏和评述。但是,如果提的问题过于简单,意义就不大,反之,提问过于难,学生答非所问,或难于理解而答不上来,会造成冷场,教师自己会陷入僵局。如果提问缺乏针对性,抓不到点上,难以达成目标。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深钻教材和课标,把握知识点和核心问题,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恰当的问题,由浅入深循循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同时,提问还要有艺术性,使提问更加有效。在工作室针对欣赏评述课进行实践研究活动中我归纳起来有这几种提问方法:一是引趣提问法,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提问引发学生的兴趣,大多用在课堂引入;二是分解提问法,对于较难的问题,我们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分解成多个连续的小问题,化整为零,分化难度,事半功倍,这种方法屡试不鲜;三是发散提问法,有时候提问的目的不是为了要学生答出教师心中的标准答案,而是开放性的、探究式的,是为了发散学生思维的,这种方法更适合在引导学生评述时使用。
总之,通过我们的实践研究,找到了一些上好小学美术欣赏评述课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当然,还有许多方法还有待我们去发现研究。正所谓:教无定法,学无止境。如何上好小学欣赏评述课是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地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