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生活化美术活动的实践探索

  • 来源:中小学教育
  • 关键字:美术,活动,探索
  • 发布时间:2021-11-18 21:15

  【摘要】幼儿园的美术教育课程属于培养幼儿价值观的关键所在,使幼儿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真正感受美,走向正确的成长道路。同时,通过生活化的美术教学还可以使幼儿轻松接受更多美术知识,全面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满足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理念的不断优化,人们对于幼儿美术教育的需求也在改变,传统幼儿美术活动中单纯的美术技能培养已经无法满足当今幼儿教育的需求,教师及家长更加注重幼儿美术教育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更加注重幼儿美术兴趣、美术意识、美术技能应用能力的培养及其生活中艺术涵养的提升。

  一、将活动情境生活化,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

  在“生活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教师应在美术活动设计过程中积极引入生活元素,深入挖掘生活元素与美术活动的共同点与交融点,为幼儿营造一个生活化、情趣化、故事化的美术活动情境,激发和保护幼儿的活动积极性,确保幼儿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活动中,使其思维、情绪、潜能被充分调动,从而获得最好的活动体验。“水果”具有形状各异、颜色丰富的显著特点,既是幼儿喜爱的生活物品,又是常见的美术绘画教学道具。将“水果”这一生活元素引入幼儿美术活动中,结合“水果”自身特点与幼儿的兴趣特点,创建以“水果”为主题的故事化、情趣化美术活动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以“果园舞会”美术活动为例,活动前教师可以配合多媒体教学设备营造以下童话式活动情境:“夜深了,在遥远的森林深处,萤火虫们聚集在一起,将一片空地照亮,空地中陆陆续续走来了许多不同的水果,哦,原来他们要在这里开舞会呀。小朋友们,让我们拿起手中的彩笔,将自己化身为一种水果,一同去参加舞会好不好?”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快速沉浸到童话故事教学情境中,此时,教师在画板上画出一种幼儿熟悉的水果,然后为水果添上四肢及五官,并配以生动化、拟人化的语言讲解,将水果变为具有生命力的“水果娃娃”。完成上述环节后,教师通过“你们看,我已经变好了,让老师看看你们都会变成什么水果娃娃?据说品种少见且长得漂亮的水果娃娃会得到树爷爷的神秘礼品哦!”的话语引导和鼓励幼儿进行大胆创作。基于幼儿常见生活元素创设的童话式、情趣式、生活式美术活动情境开展教学,既能快速吸引幼儿的活动注意力,激发其活动兴趣,又能培养幼儿的联想能力以及想象能力,提升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艺术感悟能力,使其更加热爱生活。

  二、利用生活资源,美术教学素材生活化

  生活中的材料具备丰富性、熟悉性以及具象性等特点,与幼儿很容易产生情感的共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对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生活用品、自然物等均应用至美术活动中,充分挖掘幼儿生活中多元的美术资源,通过丰富真实的材料开展多样化的生活教育活动,使幼儿可以真正体会到美术教育的乐趣。一方面,教师可以在大自然中寻找美术材料,大自然中具备丰富的物质资源,可以为幼儿的美术创作提供更多天然素材,比如树叶、贝壳、石头、砂子等,通过幼儿常见的材料激发其创作热情。实际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在大自然中寻找素材,为幼儿创造美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在开展美术活动时应利用石头资源的优势,使幼儿在参观石展-收集石头-装饰石头-画出石头的流程中,感受不同的情感体验,获得良好的美术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废旧物品中寻找更多的美术素材,美术活动材料可以选择幼儿生活中既熟悉又新奇的废旧物品,在增强幼儿参与积极性的基础上,实现再创造活动,保证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与想象力。比如可以在美术教学中引入器皿、包装盒等生活材料,这些材料的造型较为独特,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并仔细挖掘,在适当加工的前提下,使其成为幼儿美术活动的亮点,在保证幼儿养成废物利用等良好习惯的基础上,实现环保效果,为美术教育活动增添更多的生活气息。除此之外,教师可以组织幼儿收集月饼盒、牙膏盒、茶叶罐等包装盒,在组合变形的前提下,设计楼房、机器人、交通工具等,提高美术教学效果。

  三、鼓励幼儿动手创造,展现生活中的美

  在生活中人们习惯用双手去探索、去感知,进而通过手与脑的配合体验客观事物中蕴含的美感。基于此,在生活化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在美术活动中也应注重解放幼儿的双手,让孩子去触摸、去探索生活,用真实的体验,激活创造思维,进而在生活中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总而言之,为了将美术教育生活化贯彻到底,教师就必须使幼儿结合起各种实际中的美学元素,并将其运用到创作之中,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创造,不行,可以在不断地训练之中提升绘画的技巧,又能培养出一双发现生活中美的眼睛。例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以“美丽的树叶” 为主题,组织幼儿来到户外,来到树林中观察、捡拾各种形状的树叶,在树林中用树叶做游戏。在自由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在户外用树叶进行创作,即鼓励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叶子和颜色,认真涂色,细心贴印,保证画面整洁,叶印清晰完整。教师巡视幼儿的创作过程,一边对幼儿的想象和创作给予鼓励和赞扬;一边对幼儿的创作进行指导,启发幼儿注意线条的设计、色彩的运用,让美术作品增添艺术美感。

  结束语

  总之,生活化美术教育应遵循幼儿年龄发展的特点和他们的生活经验。良好的幼儿教育应是充分利用幼儿生活的价值,和幼儿周围的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让幼儿在生活中扩展、迁移和巩固经验,从而提升他们的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 朱莹. 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J]. 漫画月刊,2021(08):14-15.

  [2]单瑜晴.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渗透生活教育理论[J].清风,2021(02):41.

  [3] 周维婷. 生活化幼儿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初探[J]. 家长,2020(35):147-148.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