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班级管理策略探究
- 来源:学习导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学,数学,班级管理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11-27 10:43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知识体系构建和学习习惯养成的基础阶段,班级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能够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形成科学的规范,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支持。班级管理工作较为繁琐,具有较大的难度,与学科教学的科学融合能够有效提升班级管理的实效性,本文结合小学数学课程实际,对数学课程中渗透班级管理的重要作用进行详细阐述,分析当前数学教学与班级管理融合开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科学的班级管理策略,实现与数学课程的科学整合,推动教学质量和班级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1 引言
数学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是小学教育体系的构建组成,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对推动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积极积极作用。数学课程与班级管理的科学融合,为班级工作工作开展提供优质的载体,能够形成高效的相互促进作用,提升班级管理效果,为学生科学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班级管理的意义
高效的班级管理为学科教学开展和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环境基础,班级管理在数学课程中的科学渗透,能够通过使学生通过对数学课程的积极参与,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规范,渗透班级管理思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和习惯。同时班级管理活动在课程授课中的有效融入,为构建积极的学习氛围提供有效的条件,能够使学生保持较好的课堂专注度,提升授课效率,推动教学目标的高效实现。良好的课堂氛围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供基础保障,通过班级管理活动的开展,强化师生间的互动交流,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将自身的问题和疑惑做到及时准确的表达,教师能够掌握实际的学生的学习状况,为课程授课和班级管理活动开展提供科学的依据。[1]
3 小学数学教学与教师班级管理现状
数学课程与班级管理的科学融合,能够发挥两者的相互促进作用,推动数学教学质量和班级管理效果的整体提升。但是在实际的数学课程开展中,班级管理的渗透力度较为薄弱,教师作为课程教学和班级管理的主导者,容易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对班级管理的重视力度不足,班级管理无法有效融入到课程授课中,不利于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2]同时当前的班级管理思路发展较为滞后,一般是通过在课堂授课中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保证良好的课堂激励,与数学课程缺乏有效的结合,无法有效适应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规律,只是通过严格的课堂行为准则对学生进行约束。特别是小学生处在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其思想认识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产生思想波动和情绪变化,无法在授课活动中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较高的专注度,而班级管理渗透力度的不足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无法有效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3]
4 小学数学教学中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
4.1 加强重视力度
数学课程与班级管理的科学融合为小学生科学成长提供有效的条件,数学学科作为小学阶段的主要教学内容,在数学课程中渗透班级管理理念,能够形成较强的相互促进作用,优化课堂授课环境,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科学的规范,保证课堂管理标准的严格执行,强化学生的纪律意识,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要优化班级管理思路,提升班级管理意识,在知识教学中渗透班级管理方法,强化人文关怀,帮助其解决现实问题和困难,保证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4.2 营造积极的班级管理环境
班级管理氛围的科学构建对推动学生科学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和谐的班级环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教师要提升主动意识,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切实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准确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状况,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要推动民主管理环境的构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构建和谐的班级环境,通过班干部的轮值选举,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推动班级管理效果的整体提升。
4.3 优化班级管理渗透策略
班级管理对数学课程的科学渗透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活动的实效性,教师要结合数学课程特点,深入挖掘数学知识中与班级管理相关的元素,对教学活动进行科学设计,推动教学班级管理理念的科学融入。在授课活动中要融入德育思想,利用数学知识中的情感内涵,对学生的思想认识进行科学的引导,将数学知识授课与学生实际生活进行结合,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形成有效的规范,并在授课活动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推动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能够在数学课堂中严格遵守课堂行为准则,提升班级管理效果,例如在授课中导入数学家的先进实际和优秀品质,如陈景润对哥德巴赫猜想的贡献等,引导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要增强数学课程的实践性,在教学工作中科学设计实践活动,明确活动主题,在锻炼学生数学知识运用能力的同时,对学生的思想品质形成有效的锻炼,例如在统计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班级管理情况,引导学生将班级管理中出现的数据资料进行自主收集,进行统计图的绘制,在知识教学中融入班级管理思维,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要在班级管理中融入数学知识,形成对课堂授课的有效巩固。教师要科学设计班集体活动,利用主题班会等途径,渗透数学知识,增强班级活动的实效性,例如在垃圾分类的主题活动中,要求学生对自身生活中的垃圾分类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有效锻炼学生的数据整理能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如某同学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一定的学习困难,存在厌学情绪,教师要任命其担任班干部,增强其自信心,使其能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5 结语
数学教学与班级管理的科学融合对推动小学生科学发展起到关键作用,教师要充分结合数学课程特点和小学生发展规律,加强对班级管理的重视,推动班级管理对数学课程的高效渗透,优化课程开展思路,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科学的引导和规范,营造积极的民主氛围,推动班级管理质量和教学水平的共同提升。
参考文献:
[1] 蒋巨星. 小学数学教学中班级管理的渗透[J]. 文渊(高中版), 2019(6):50-50.
[2] 王健. 小学数学教学中班级管理的渗透[J]. 家长, 2019(6):38-39.
[3] 张文芝. 小学数学教学与班级管理的有效融合探究 [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9(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