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 来源:学习导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学数学,空间想象力,培养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11-27 10:45
摘要:空间想象力是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是数学思维的主要内容,对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是数控课程的重要任务,对推动学生思维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基础时期,本文结合小学数学课程实际,对空间想象力的重要价值进行详细阐述,分析当前的数学课程开展中在空间想象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科学的数学课程开展策略,科学设计教学活动,对空间想象力形成科学的锻炼,为学生数学素养的养成提供基础保障。
1 引言
几何知识是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构成,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较为紧密,较强的空间想象力水平对学生学习几何知识和适应社会生活起到积极作用。空间想象力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对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要求较高,传统的授课模式无法有效满足空间思维培养要求,教师要结合实际的授课内容,加强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实现对空间想象力的有效锻炼。
2 空间想象力的内涵与培养价值
空间想象力是指学生通过观察空间物体,对其中的几何元素和位置关系进行科学的提取,能够在思想意识中形成对空间几何体的科学构建,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能够利用空间想象力准确掌握空间几何体的特征,并实现对数学问题正确解决。空间想象力的培养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是锻炼学生空间思维意识和能力的主要途径,对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起到关键作用。[1]特别是空间想象力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有效锻炼,使学生通过对空间几何体的探索过程,掌握空间几何规律,与相关理论知识形成有效结合,锻炼学生的几何知识运用能力。同时空间想象力培养在数学课程中的科学融入,能够有效增强授课活动的有效性,有效充实课程内容,对现有的教材知识进行延伸,增强课堂活动的吸引力,有利于学习数学兴趣的养成,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使其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2]
3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想象力方面存在的不足
3.1 思想认识不足
空间想象力是核心素养体系的重要组成,而在小学课程开展中,空间几何知识内容较少,教师对空间想象力的培养缺乏正确的认识,无法在课程中渗透相应的知识内容,影响培养效果,不能对数学思维意识形成有效的锻炼。
3.2 学生的思维意识缺乏有效的激发
空间想象力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在几何知识学习中保持较高的专注度和思维活跃度,而在实际的科学开展中,受到知识难度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对空间知识的缺乏较强的参与积极性,无法保持较好的参与度,较为困难的教学内容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无法形成对空间思维的有效锻炼。[3]
3.3 授课思路较为固定
当前的授课方式主要是以知识内容的讲述为主,教师处在主导位置,无法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学生在数学知识积累、思维能力和学习效率等方面存在着个体间的显著差异,而现有的授课方式缺乏层次性,无法有效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同时空间想象力能力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需要学生将动手实践与思维活动进行有效结合,而在当前课程授课主要是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缺乏实践性,影响空间想象力培养效果。
4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有效策略
4.1 优化教学思路
空间想象力的科学养成对学生今后立体几何知识学习提供有效的帮助,能够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形成科学的锻炼。教师要加强对空间想象力培养的重视,转变传统的授课思路,发挥自身专业素养和教育经验优势,深入研究教材中的几何知识,在课程设计中融入空间思维意识,形成对学生空间意识的有效培养。要明确学生的主体位置,进行全面细致的学情分析,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合理利用课前预习,设置预习任务,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形成准确了解,为后续课程开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4.2 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积极参与是保证空间思维培养效果的重要基础,细致的观察和积极的思维是锻炼的空间想象力的关键,需要学生在数学课程中保持较好的专注度和注意力。这就需要教师重视对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结合空间思维特点,有效把握授课难度,优化课堂导入环节,融入情境教学思想,为学生呈现空间几何场景,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情境构建中要融入生活化元素,将生活中常见的空间几何体通过实物、多媒体设备等方式进行展示,例如在《随处可见的形体——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3D 图像,对学生的思维形成科学的引导,实现对空间意识的有效培养。
4.3 丰富教学模式
空间想象力的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需要学生在掌握相应的空间几何知识的基础上,利用空间想象力对立体几何图形进行分析,提取其中的数学元素和空间位置关系,实现对相应数学问题的正确解答。教师要提升主动意识,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要丰富教学内容,提取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几何元素,如在《冰激凌盒有多大——圆柱和圆锥》的教学中,利用生活知识,充实授课内容,引导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知识进行探索,形成对空间思维的锻炼。要拓宽授课模式,利用微课资源构建翻转课堂,设置探究性任务,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材料,增强学习活动的实践性。在课堂授课中要融入合作学习思想,科学设置小学合作任务,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引导学生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协作,实现思维的科学发散。例如在《图案美— —对称、平移与旋转》的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纸质等材料,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对空间想象力进行锻炼。
5 结语
空间想象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课程的重要教学任务,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空间思维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结合小学数学课程实际,优化教学思路,科学设计授课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课程授课模式,推动空间想象力的高效养成。
参考文献:
[1] 张红.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策略 [J].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19(4):171-171.
[2] 戴清林.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J]. 西部素质教育, 2019, 5(2):79-79.
[3] 吴坤明. 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J]. 华夏教师, 2019(11):16-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