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管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策略
- 来源:系统医学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环境卫生,事业单位,管理分析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1-11 14:11
摘要:新时期,治理环境污染极为迫切,这意味着环境卫生管理事业单位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为了适应生态文明建设快速发展的新局 势,环境卫生事业单位应积极改革内部控制,将内控理念贯穿于各项工作,建立相互制衡的管理机制、清晰严谨的内部责任体系,严防资产不 清、账目混乱、预算控制不到位等现象。
1 环境卫生管理事业单位概述
环境卫生管理单位属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准则制 度,主要职能职责有城区主次街道的清扫保洁;城区生活垃圾的收集、 运输、处理;城区垃圾中转站、垃圾桶箱等环卫设施设备的维护管理; 等等。简单而言,环境卫生事业单位依靠专职队伍,依法对公共场所、 街道等卫生状况进行管理,做好环卫管理工作,保持城区整体的整洁 面貌。
2 环境卫生管理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的有效策略
2.1 强化内控意识,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第一,定期组织宣传活动与教育培训课程,以“内部控制”为主题, 设置活动方案与培训方案,加深单位全体职工对内控的正确认知,积 极配合内控工作。第二,将内控意识融入文件建设中,体现内部的作 用与价值,营造良好的内部氛围。
2.2 优化治理结构,建立完善的内控体系
第一,建立合理且符合单位实际的内控制度,关注内控制度的执 行与贯彻实施情况,分析内控制度与各职能岗位的匹配情况,不同岗 位职责明确划分,实现职责分离,即使出现问题也可对应到人,避免 相互推诿。第二,坚持预算制度,严格规范审批流程,要求各部门结 合实际编制预算,经核准之后统一组织实施。第三,定期或不定期组 织内审工作,增强内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建立有效的内审制度,严 格遵守廉政纪律,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确保审计结果的客观 公正与真实有效。第四,建立资产管理制度,实现专人专职管理、定 期盘点。第五,建立自评机制,职责履行到位与绩效管理相结合,充 分运用评价结果,找出问题,及时整改。
2.3 重视资金管理,维护单位资金安全
对环境卫生管理事业单位而言,加强资金管理,以制度为保障维 护单位资金安全,是确保单位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之一,也是全面 提升内控有效性的主要措施。资金管理属于单位内部控制活动,包括 流动资金、固定资产等,要想确保资金使用安全与使用效益,应尽可 能避免出现资金浪费、资金使用不合理等现象。为解决资金配置不合 理问题,某环卫单位结合自身特殊属性,建立健全维护资金安全体系, 完善管理制度,加大日常监督力度,对资金、资产正常使用的全过程 进行监控,涉及资金申请、调拨等。针对单位固定资金,必须实现账 实相符,该单位要求相关人员定期更新账目,定期组织资产盘点工作, 提高闲置资产的利用率,及时处置报废资产。针对单位流动资金,必 须查清收支的资金性质、资金功能、资金具体用途等,该单位建立了 完整的资金运作机制,严格控制每一笔资金的去向,确保资金为单位 项目、业务而服务,遏制部分人员违反规定套取财政资金私设“小金 库”、随意挪用财政资金等行为,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2.4 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加强预算控制
第一,合理授权,适当下发管理权限,要求各部门严格按照项目 需求填写预算申请表,进行仔细的计划与资金预算,同时明确项目负 责人的主要责任,加大对资金预算的约束力度。第二,加大监管力度, 重点关注预算执行情况,关注非税收入返回有无预算、预决算是否依 规公开、决算报表编制是否真实等。第三,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及时 发现预算与实际是否有偏差,严格履行审批程序,经批准予以调整, 确保预算的可实施性。同时要定期反馈实施情况,注重单位各职能部 门的共同参与,基于此提升执行效力,加强预算控制。此外,环境卫 生管理事业单位还应强化刚性预算,针对财政预算支出金额设置额 度,对于超出预算的情况可分析具体原因,据此适当追加预算。还应 注意的是,全面预算管理的“全面”二字体现在全员、全过程中,因此 在单位内部应树立起全员参与的意识,尽可能让各部门、各岗位参与 预算管理,实现全方位监管,公开预算执行信息,并加大监督力度,全面提升内控有效性及预算管理效果。
2.5 加强风险管理,构建风险评估机制
结合内部控制的五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 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环境卫生管理事业单位还需加强风险管理, 以财政部下达的文件通知为指导,定期组织以单位经济活动为核心的 风险评估工作,构建风险评估机制,提前预测、全面控制、全程监督, 准确把握关键风险点,制定可行的风险防控措施,将风险带来的负面 影响降到最低。以某环卫单位为例,该单位具体风控措施如下。
第一,设立了内控小组,由各职能部门核心人员组成,主要职责 为协调与内控相关的一些事务,指定专人负责风险评估工作。第二, 综合应用风险热图、风险矩阵图,建立二维表格,绘制动态变化图像, 实现可视化风险管理,合理划分风险类别,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 合,判断风险可能性与影响程度,制定针对性的应对策略。第三,完 善保障机制,建立财务信息公示机制,保障内控工作信息公开透明, 建立约谈机制,若内控工作不达标,及时与相关负责人沟通,建立跟 踪评价机制,严格按照内控规划开展预算审批工作。第四,建成内控 信息系统,以信息技术为主要依托,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管控;第 五,定期编制风险控制评估与监控报告,将风险监控制度化,组织专 项会议,分析实际问题、风险隐患及探讨改进方向,进一步完善风险 预警机制,保证风险管理的前瞻性与及时性。此外,该单位十分重视 基层人员培训工作,组织以“风险控制”为专题的培训活动,提升人员 的风控水平,同步建立深入检查与监督机制,尽可能降低风险发生率, 防患于未然,
2.6 加强信息化建设,优化环境管理体系
互联网时代,单位内部控制可将信息技术作为主要依托。如今, 城市环境卫生治理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心,不管是从社会层面还是 从单位层面分析,都应优化环境管理体系,提升环境卫生管理水平。 环境卫生事业单位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注重内部信息与沟通的时效 性与共享性,打破部门间沟通的壁垒,形成相互制约、积极配合、相 互协作的内部关系,确保内控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努力达到提升环 境治理能力的目的。一方面,单位可搭建共享平台,有效对接各系统, 在内部实现信息资源的高效传递与高度共享,走出“信息孤岛”的困 境;另一方面,单位还可建立公众信息平台,对外调动市民参与环境 治理的热情,在平台上发布环境卫生方面的知识,便于市民了解城市 环境状况,实现有效的社会监督,以助于提升单位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效率。
3 结束语
在生态文明建设大背景下,我国环境卫生管理事业单位迎来了前 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其要想实现平稳运行与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 内控建设,制定合理的内控机制,对内部控制有正确的认知与全新的 定位,立足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实际情况,通过强化内控意识、完善内 控体系、重视资产管理、加强预算控制等着力解决问题。在长期的工 作实践中总结经验,逐步改善内部控制工作,从而更好地为城市环境 治理而服务,为“美丽中国”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江杉.环境卫生管理事业单位做好内部控制策略探析[J].2021 (2020-8):118-119.
[2]吴晶晶.关于卫生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探讨[J].商讯,2020, No.225(35):178-179.
[3]李敏.卫生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商 讯,2019,No.181(27):154+156.
[4]廖芳.浅析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建议[J].中国乡镇企 业会计,2019,000(011):264-2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