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患急盼共享厨房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共享,厨房,医院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1-13 18:18
在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山西省肿瘤医院 附近,有一间专门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做饭场 地的厨房——启善爱心共享厨房。这里炊具、 锅碗瓢盆等厨房用具一应俱全,面粉、油盐酱 醋等必备材料完全免费。每到用餐时间,许多 患者家属就会带着各类食材来到这里做饭。 看着他们忙碌而专注的身影,创始人之一 的齐树强百感交集。
最后的遗憾
创办爱心共享厨房,源于“90 后”小伙齐 树强的一段亲身经历。
1993 年出生的他,在太原市小店区经营着 一家化妆品店。2019 年,他的叔叔因肝癌住院, 叔叔无儿无女,从小就跟叔叔亲近的齐树强便 长期在医院陪侍照顾。
叔叔不时表露出对家常饭的想念,但由于医 院离家较远,无论是家属送饭还是回家做饭都 有诸多不便。为了让叔叔能吃上顺口的饭,齐树强伤透了脑筋。他去过医院附近的旅馆,想 租一个做饭的地方,但被旅馆拒绝,理由是“不 租房不让用厨房”。在给叔叔寻找做饭地方期间, 齐树强意识到“吃口家常饭”不仅仅是叔叔的 愿望,也是不少住院患者的心声。
2019 年底,齐树强的叔叔去世,一口家常饭, 成了叔叔最后的遗憾,也成了齐树强心中难以 消解的愧疚:“他老念叨想吃家里的小米粥、蛋 炒饭,那时候我就想,要是医院附近有一个能 做饭的厨房该多好!”
叔叔去世后,齐树强依然对医院做饭一事 念念不忘。后来,他从网上了解了江西万佐成、 熊庚香夫妇创办抗癌厨房的故事后,萌生了在 太原创办一间爱心共享厨房的念头。
说干就干。2021 年6 月开始,齐树强一边 准备厨具,一边通过网络短视频平台分享自己 筹办爱心共享厨房的想法。“哈喽,大家好!我 是那个在太原开设爱心共享厨房的小伙子。”从 此,这句话成了他所有短视频的固定开场白。新奇的介绍方式和筹备爱心共享厨房的经历吸 引了不少人的关注,有网民看了视频后表示也 想加入,其中就包括同为“90 后”的赵刚和郭芳。
1994 年出生的赵刚是一家药企的药剂师, 1998 年出生的郭芳是一名肿瘤患者家属,两人既 对病患的遭遇感同身受,也被齐树强的善心感动。 仅仅吃了一顿饭,志同道合的三人就确定了合作 关系。为了少走弯路,几个年轻人共同前去郑州 考察共享厨房,尽可能吸取成熟经验。
以后这儿就是咱的家
创办爱心共享厨房,首先要解决场地问题。 山西省肿瘤医院附近店面的租金相对较高,而共 享厨房是公益性质,成本太高很难维持。经多方 寻找,一家开发商被他们的爱心感动,把100 多 平方米的商铺租给了他们,每年租金、物业费等 费用加起来不到13 万元,仅仅是市场价的一半。
同样被他们感动的还有不少社会爱心人士, 有的为他们免费设计制作门头牌匾,有的按成本价 为他们装修了店面,杏花岭区长江社区积极为他们 联系优质价廉的食材。一位王姓爱心人士捐助了8 袋大米、8 袋白面、2 袋小米和2 桶食用油…… “还有人想捐款,但都被我们谢绝了。”齐 树强说,“每次我都会跟他们解释,如果真的想 帮我们,可以捐助一些米面粮油,因为这些食 材的用量会比较大。”
8 月1 日,在众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3 位“90 后”共同创办的爱心共享厨房正式开业了。
爱心共享厨房里备有14 个电磁灶,大小案板、 各种刀具、锅碗瓢盆一应俱全。来到爱心共享厨 房的患者家属,可以自带食材免费使用各种灶具 和调味品,按家人的口味烹制饭菜。厨房门口有 价目表:炒菜3 元、烩菜5 元、炖汤8 元、炒臊 子+ 煮面5 元、蒸蛋1 元, 米饭和稀饭也仅收1 元。 烹饪时,爱心人士送来的蔬菜、米面可以免费选用。
因为使用者多为患者家属,为了保证厨房 卫生和饮食安全,3 位发起人还购买了洗碗池、 油烟机、冰箱、消毒柜等。每天使用厨房完毕, 他们都会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洗和消毒。
“如果有剩菜剩饭可以放到冰箱里,再过 来时加热一下,这些都是免费的。”齐树强介绍, 这间爱心共享厨房虽然仅有百余平方米,却可 供15 户家庭同时做饭。
齐树强记得刚开业的当天,一对患者夫妇 买了袋速冻饺子过来,问能不能煮。大家赶紧 帮忙,不一会儿热腾腾的饺子就上桌了。吃着 饺子,那对夫妻笑着说:“这可太方便了,以后 这儿就是咱的‘家’。”他们走时,齐树强只象 征性地收了1 元钱。
患者家属张女士在接触到启善爱心共享厨 房之前,每天吃饭不是去饭店,就是叫外卖。 “三个人在这边节节省省也得一天100 元钱,在 爱心共享厨房做饭三顿下来也花不了十来块钱。 最关键的是患者能吃上顺口的家常饭,身体恢 复得也更快一些。”
齐树强算了一笔账,患者或家属们在爱心 共享厨房做饭每月平均可节省1500 元。“肿瘤 患者非常需要钱,如果我们能帮他们省一分钱, 他们就能多一分希望。”齐树强说。
温暖更多人
开业以来,不管刮风下雨,爱心共享厨房 都会在每天上午9 点半开门,齐树强和他的小 伙伴们会打扫卫生、店内消毒,并把免费提供 给患者的小米粥、蒸红薯做好。
上午11 点后,患者家属陆续前来做饭,他 们要帮着使用电磁灶、抽油烟机,找寻炒菜的 辅料。现在每天有20 余位患者家属光顾,由于 患者输液时间长短不同,他们往往要等到下午2 点半以后才能忙完。
晚上,等最后一批患者家属做完晚饭,他们 再把用过的锅碗瓢盆清洗一遍,时间已过10 点。
一次,爱心共享厨房已经打烊,一位顾客向 齐树强打电话询问是否可以做饭,当时外出采购 厨房用品的三人马上赶回开门。顾客临走时动情 地说:“你们关门了,我都不知道该去哪儿吃饭。”
齐树强说:“肿瘤患者的饮食较为特殊:少 油少盐、口味清淡,想吃得软一些还能多煮一会。 在爱心共享厨房,一切都是可控的。能让患者吃 一顿可口的家常饭,家属的遗憾也就能少一些。”
在爱心共享厨房,齐树强、赵刚和郭芳三 人并没有明确的分工。齐树强、赵刚由于有各 自的工作,只能趁不忙的时候到厨房帮忙,刚 毕业不久、还在求职的郭芳就在大部分时间里 成了爱心共享厨房的“代理”店长。
每当有顾客来,郭芳总是热情招呼聊天,乐观开朗的性格不时让欢声笑语弥漫在热气升腾 间。刚刚步入社会的她,虽然身处异乡,却时 常在这小小的一间厨房里感受到家的温暖。“经 常有顾客做好饭以后,专门给我留一份,就像 妈妈一样。”郭芳说,“还有一次,我因为生病, 没有及时打扫卫生,一位顾客很自然地就拿起 笤帚开始默默扫地,这不就是家人们才会做的 吗?能捕捉很多细节上的美好,就是我愿意守 在厨房的原因。”
考虑到郭芳还没有稳定的收入,齐树强和赵 刚主动承担了爱心共享厨房的大部分运营支出, 这也让郭芳在感动之余,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 择。“哥哥们都很照顾我,我觉得厨房就需要人 情味和归属感来维持。只有我们之间足够温暖, 厨房才能温暖更多的人。”
艰难的“为爱发电”
爱心共享厨房运营4 个多月来,齐树强、赵 刚和郭芳三位“90 后”喜忧参半。喜的是,自 从今年8 月1 日正式对外开放以来,这间爱心共 享厨房已经帮助许多患者和家属吃到家常饭的味 道,且在顾客之间有口皆碑;忧的是,运营爱心 共享厨房成本极高,食材、水、电、房租、暖气 费……转眼已是年底,比天气更冷的是账单。
“现在每个月的收入有1000 多元,但是支 出却有9000 元左右。”齐树强说,“基本每个月 都是靠我们贴钱,用时下流行的词叫‘为爱发 电’。”齐树强的眼神里有自嘲,更多的是失落。 解决困境的出路在于客源,他们不是没有想过办法。到肿瘤医院附近发名片、邀请病患及 其家属共同包饺子……这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 果,但问题仍未根本性解决。
“我想到会赔钱,也能接受往厨房贴钱,最 起码有需要的人能用上。但是现在医院里还有很 多人因为没地方吃饭发愁,我们在这里却提供不 了任何帮助。”齐树强充满无奈。
赵刚平日里就热衷做公益献爱心,但运营爱 心共享厨房让他第一次切身地感受到做公益并不 容易:“起初我觉得房租是最大的开支,但随着厨 房的运营,商业用电、商业用水也是非常巨大的 一个开支。”现在他偶尔也会怀疑,“我们的爱心 共享厨房究竟会不会像别的城市的爱心共享厨房 一样,长久地生存下去,为需要的人提供帮助?”
营收惨淡,宣传的过程也有诸多阻碍。发传 单的过程总是伴随着拒绝和质疑。由于长期到山 西省肿瘤医院附近发传单,三人总是被肿瘤医院 的门卫们拒之门外。他们目前最大的愿望,就是 希望山西省肿瘤医院能支持他们,允许他们为病 患提供多一种选择。
截至目前,仅齐树强一人为爱心共享厨房的 投入就已经超过了20 万元。家人、亲友不理解, 为什么要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去赔钱呢?齐树强却 说,创办爱心共享厨房的初衷本来就不是为了赚 钱。“我们只是想让它保持收支平衡,这样就能 长久地运营下去。”
令人欣慰的是,不断有社会爱心人士源源不 断地送来米面粮油,也陆续有痊愈的患者来厨房 向他们道谢告别。通过短视频平台,他们在感动 着更多的陌生人,也时常被身边的乐观坚强感动 着。“他们都希望我们的爱心共享厨房能维持下 去,这也是我们的动力之一。”
爱心共享厨房内有一面墙,墙上挂着三人与 客人们的许多照片,还张贴着一些客人的留言: “我已经40 天没回过家了,但是我吃到了家的 味道”“感谢几个孩子”“要继续坚持下去”“几 元就吃饱了,谢谢”……三个“90 后”和病患 家属们,还在共同记录着爱心共享厨房的故事。
“启善,启发善心,让更多人加入爱心公益 的行列——这也是我们的服务理念。”齐树强坦 言,虽然目前运营爱心共享厨房还有许多困难, 但他们打算坚持下去,为更多患者和家属守护 “家”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