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 来源:知识文库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学,语文,教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1-23 14:23
小学阶段是学生正式学习语文知识的初级阶段,于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一个全面的认知,使其通过挖掘语文知识的趣味性而改善学生的学习认知。对于语文这门学科,其中所涉及的内容相对较为枯燥、死板,大量的文字信息会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畏惧的心理。因此,教师便需要不断的改变教学模式,深入地挖掘语文知识的趣味性内容,让学生认识到文字的闪光点,使学生能够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下都进行语文文章的主动学习与思考,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本文将针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趣味教学法这一问题,提出几点相关的建议和策略。
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趣味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于小学语文这门学科,过去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有必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其注意力和思维能力还没有发展完全,教师有必要将带有趣味性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引入,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来进行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通过学生所感兴趣的事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趣味教学法十分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规律,能够让学生凭借自己所喜欢的事物,来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探究。这样,学生也能够逐渐发现语文知识所蕴含的深刻内涵,逐渐发现文字的美。同时也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让学生通过语文课堂,在掌握丰富的知识基础上,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带有趣味性的教学过程也能够促进学习氛围的活跃性,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下,不断总结学习语文的规律和经验。因此,教师有必要通过趣味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全面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趣味教学法的相关策略
2.1开展有趣的实践活动
2.1.1开展表演活动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有必要为其创设出活跃、愉快的学习氛围。并且,教师需要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逐渐成为学习过程的主角。于是,教师便需要强化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程度,让学生能够通过真实的实践过程,对语文的学习产生新的理解和认知,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表演活动,让学生主动的对这才文章进行分析和理解。只有学生愿意进行主动的思考,才能够促进其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并且,表演的过程也能够让学生理清自己的学习思路,让学生通过对文章情节的梳理、人物性格的分析等过程,而全面掌握文章内涵。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也能够逐渐总结更加丰富的学习经验和阅读思路。并且,通过对角色带入,学生也能够从多种不同的角度来对文章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产生感同身受的心理。在进行表演时,学生也能够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想法和情绪进行带入,让学生产生对文章的个性化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深层次阅读的效果,让学生在这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下全面掌握文章的内容,在这其间,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表演活动的展开,让学生在组内自行整理剧本。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将文章的主题进行描述。通过组内成员的讨论与探究过程,而设计出独一无二的剧本。因为每个小组想要表达的内容都有所不同,所以所呈现出的形式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时,教师并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和特点,给予学生表现的平台,使学生在表演的过程,或是观众看表演的过程,对文章产生新的理解和认知,这样便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效果,使学生通过表演活动的展开,在全面掌握文章主旨内容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例如,在讲解“将相合”这篇文章时,教师便可以让学生以此为主题,来进行情景剧的表演,在阅读这篇文章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其中所存在的许多内容,并没有进行详细地写出,文章存在着许多留白的部分,比如,在荆轲负荆请罪的过程中,文章只描述了蔺相如出门迎接,对其动作、语言等内容并没有详细的描述。于是,学生在制作剧本的过程中,需要在理清文章写作顺序的基础上,将每个角色的台词动作等进行确定。因此,在每一个小组的表演过程中,都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也为整体的学习过程提供了较大的乐趣,学生能够在这些方面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表现能力和组织能力,这样便能够充分地发挥出表演活动的重要作用,让学生不自觉地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达成优良的学习效果。并且,小组之间通过相互的配合与协作,也能够形成较强的默契,使学生能够逐渐意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让学生从中逐渐形成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促进学生思维的全方面发展。以此实现教学的最终目标。
2.1.2开展绘画活动
对于小学阶段的教材文章,其中存在着许多内容,学生难以通过文字信息而进行理解和想象,于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便需要着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联想能力,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深入地理解与分析。这种方式能够强化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让学生逐渐掌握丰富的阅读技巧。于是,教师便需要将生活化的教育理念进行合理的应用,使学生身处于一种相对较为熟悉的情景下来进行文章的理解和掌握。在这其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绘画活动,在这种生动、有趣的学习模式下,让学生通过动手画画,而逐渐发现文字的美。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通过想象而将复杂、抽象的文字转变为具体、形象的图像内容,让学生凭着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与理解,来进行文章的分析。在这其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帮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想象。教师可以从学生身边常见的事物入手,让学生通过回忆的过程而对文章产生更加深刻的感悟。
例如,教师在讲解“大青树下的小学”这节课时,教师便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中所描述的基础场景来进行联想,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去理解文字所要表达的内涵,让学生通过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来选取几处画面进行绘制,使学生能够在绘画的过程中,添加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将其与文章内容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所要表达的主题。比如,在这其中,会存在着一部分学生根据“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地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将所提到的小鸟老师国旗进行绘制。再比如,有些学生会根据“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展开想象,在绘画不同民族的小学生时,学生便会根据自己的理解,以及不同民族的不同服饰来进行合理的想象,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思维能力。最后,教师便可以将学生所绘制出的作品进行展示,挑选出几个优秀作品,对其进行表扬,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一定的竞争性质,使其在绘画和阅读的过程更加地认真、专注,这样便能够让学生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使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阅读思维和学习习惯。
2.1.3开展写作活动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阅读与写作环节是其学习语文的主要环节。于是,教师便需要将这两项教育内容进行合理的结合,通过读写结合的教育模式,能够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也能够让学生通过阅读的过程中,积累更加丰富的写作思路和写作素材。通过这种教育模式,学生能够对语文的学习过程产生新的认知和理解。并且,这种具有创新性的教育模式,也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加新鲜的学习体验,增强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动力和热情。在这其中,教师可以通过续写、仿写的过程,来进行写作活动的展开,让学生通过对文章的理解,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水平和语文素养。在这其中,教师在开展仿写环节的过程,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加丰富的写作方法,让学生仿照着文章的写作手段、修辞方法等来进行文章的创作,使学生从中积累更加丰富的写作经验,并且,能够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让学生也能够从中掌握丰富的阅读技巧。而对于续写过程,这一过程十分考验学生的想象能力,并且能够促进学生对文章形成个性化的联系,这种方式更具趣味性,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充裕的创作空间,在选取续写文章的过程中,教师最好选取一些故事性较强的内容,这类文章能够更加容易地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和想象,使学生通过自由的创作于想象过程,而逐渐意识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使其能够通过对文章的理解而逐渐挖掘出文字的趣味性。
例如,教师在讲解《巨人的花园》这节课时,为了让学生梳理清晰故事的发展,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对文章的结尾进行续写,让学生根据文章中说提供的信息,来进行合理的想象。使自己所创作的作品更具创新性和逻辑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几处入手点,比如巨人花园的衰败与茂盛与哪些因素有关?经常来巨人花园玩耍的小孩子来自于哪里?等等。通过这些引导式的言语,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合理的想象,使学生通过对文章的深入分析而形成严谨的写作思路。在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便可以挑选出几篇优秀作品来进行朗读,让学生能够通过对作品的聆听和理解,而不断的开放自身的写作思路。让学生能够从中积累更加丰富的写作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样便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与发展,强化学生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2.2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环节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师有必要不断拓展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渠道。于是,教师便可以将先进、新颖的信息技术应用在课堂中,这种方式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形象的画面,并且,能够为学生提供动态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更加直观的学习过程,而实现文章内容的简单化、具体化,让学生以一种更加容易理解的方式来对文章进行分析。这样便能够为学生提供的优良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使学生能够更加容易地将自己的情感激情带入在这其中,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来强化学生的感知能力,让学生通过这些表现形式,而不断深化自身的情感认知。
例如,教师在讲解《桂花雨》这节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先通过朗读来进行文章的理解,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与之匹配的音乐,使学生通过对音乐的感悟,而进行有感情的朗读。通过对文字的联系,学生便能够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对故乡的怀念与热爱。最后,教师可以根据文章中说描述的情景,将桂花飘落的场面向学生进行展示。在这之前,教师需要通过网络渠道寻找一只相关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这种动态的学习过程,而更加深入的理解文字的内涵和美感,这样便能够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学习过程。
此外,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授课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资源丰富的网络渠道,为学生进行课外知识的拓展,让学生通过对课外知识的理解而以更加全面的角度来进行文章的审视。并且,在这其中,教师可以将文章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向学生进行怎样的讲述,使其通过对这些信息的了解而更加深层次的对文章主题进行挖掘,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文章产生深刻的理解和思考,还能够不断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使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也能够拥有坚实的文学知识基础作为支撑,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草船借箭》这节课时,教师便可以将《三国演义》中其他的故事向学生进行简要的渗透,让学生通过对其他故事的了解而对文中曹操、诸葛亮等人的人物形象,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同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拓宽学习资源,将《三国演义》的影视内容小学生进行展示。这种方式更具有趣味性,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下,逐渐意识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使学生能够逐渐感受到语文文化深厚的底蕴与魅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从几方面针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趣味教学方法这一问题,提出了几点相关的建议和策略。主要包括开展有趣的实践活动、利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环节这两方面。在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里开展表演活动,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同时,教师也可以也开展绘画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绘画,挖掘文字的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此外,教师也可以开展写作活动,通过仿写或续写的方式来进行学习活动的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对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一下帮助。
(作者单位:甘肃省永登县龙泉寺镇世华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