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探究

  • 来源:素质教育
  • 关键字: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
  • 发布时间:2022-01-24 11:13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对学生语文成绩的提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在小学阶段,教师一定要抓好语文阅读教学,通过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向学生传授阅读技巧,促进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断提升其语文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取得突破。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探究。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教会学生正确、高效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则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其更加高效地自主学习语文知识,提升对语言文字的综合能力。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最关键的是“读”,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个关键词,将引导学生自读课文、促进其掌握相应的阅读技巧作为语文课堂的重点内容,进而使学生在自读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逐步提高其阅读能力及语文综合素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接下来则要通过相应的策略,落实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作用

  1.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字词是语言文字的最小组成单位,一定的字词储备量,有助于阅读的顺利进行,反之,阅读能力的提高,也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生字、生词,更高效地吸收课堂所学知识。而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尚待提高,因此需要教师在此阶段注重对他们阅读能力的培养,如此,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也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打牢语文基础,使后面的语文学习更顺利。

  2.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有相关数据表明,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其语言表达能力普遍较阅读能力弱的学生好,这便说明阅读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是正相关的。这一点也并不难理解,主要是由于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学生的理解能力也会随着阅读量的提高而潜移默化地提高,这样学生便能更好地体会作者蕴于文章中的情感内涵,会由此不断丰富自身的情感,思维能力也会随之提高,再通过分享输出,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自然是水到渠成。

  因此,教师不仅要充分认识到阅读能力对学生语文学习中各项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更要有意识地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并鼓励学生大胆输出,在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同时,促进学生阅读、表达及其他多方面语文能力的综合提升。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若是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的。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激趣是十分关键的一环。对于一篇课文、一段内容,教师需要通过一定的策略,使学生愿意去读、主动去读,学生从中读出乐趣,这样自然会取得更好的阅读学习效果。

  例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巨人的花园》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小任务——读完课文后,为全班同学复述课文内容,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或几段内容,生动地为大家朗读,小学生对这种能够表现自我的机会都会很想争取,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学生便会更主动、更认真地读课文,在此过程中更好地提取课文中的信息,促进自身阅读与理解能力的提高。

  2.在阅读教学中抓住关键词句

  想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就需要教师抓住“读”这个关键点,但这里的读并不是从头至尾读过一遍就算完成任务,而是需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句进行品读,进而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促进学生阅读与理解能力的发展。

  比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草原》是一篇景色描写的文章,作者用大量笔墨描绘了草原的优美景色,并表达出了自己生平第一次见到草原的美好心情。对于这类借景抒情的文章的教学,教师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章,边阅读边思考,近距离地去理解和感受。这便需要教师在问题的设置上费一番心思,通过有效的问题统领,达到更好的阅读教学效果。比如,首先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勾画出文中描写草原美景的关键词句,阅读完文章后,结合全文思考这些关键词句有怎样的特点,它们在文章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等。这样学生不仅能更好地体会“无边的绿毯”“一碧千里”等词组在文中的作用,也能通过这些修辞更好地体会到草原的美景,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3.引导学生追随作者思路,促进阅读能力提升

  由于年龄及生活经验不足,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受限,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技巧与阅读能力的指导。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想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抓住文章的主旨,则需要教师调动学生的思维,带领学生紧跟作者的习作思路,结合课文内容为学生讲授相应的阅读技巧,以起到更好的阅读能力提升的效果。

  例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母鸡》这篇课文时,教师可先对学生的阅读技巧进行相应的指导,如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握事件的来龙去脉,思考作者情感的转变过程,并思考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以及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之后让学生按照上述要求,在阅读过程中紧紧追随作者的情感,更好地体悟作者的情感变化及变化的原因,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用意,以此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再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如下指导,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找到文中关于闰土外貌描写的词句,并思考从中可以看出闰土是个什么样的孩子;读完课文,思考少年闰土给自己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之后让学生通过阅读、讨论的过程进行接下来的学习,通过这样的流程,使闰土的形象在学生的认知中更加清晰和立体,这样学生也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也会随之得到发展。

  三、结束语

  在小学阶段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能使学生终身受益。为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置于首位,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对语文阅读和语文学习产生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其能够在教师的指引与帮助之下,高效掌握阅读技巧,并将之应用于阅读学习之中,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汪小燕.插上阅读的翅膀,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89.

  [2]曾燕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8(26):266-267.

  [3]刘龙亭.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提升策略思考[J].名师在线,2018(25):49-50.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