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来源:知识文库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学,课堂,管理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9-06 14:00
在现今的小学课堂管理中,课堂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小学课堂管理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实际的小学课堂管理中,由于小学生的不稳定性以及教师专业素养与能力的参差不齐,导致现今的小学课堂管理中存在一部分问题,造成小学课堂管理的效果不佳,从而难以实现对小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1 小学课堂管理的概念界定
小学生的教学过程的目的是提升小学生的知识储备与相应的认知能力,实现对小学生有效教学。其意义在于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并且对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三观发展都有所提升。有效的课堂管理能为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供有利的环境,其能够对在教学中的各个过程进行管理。在课堂管理中,教师与学生都应该规范自身在课堂上的行为,促进课堂以及教学过程能够顺利进行。在课堂管理中,教师要实现对于学生的各方面的管理以及培养,特别是在精神层面,教师应该在课堂管理中激发学生自主对课堂以及知识进行获取以及学习的能力,使其能够养成自主学习知识习惯,并且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堂内容对课堂管理进行不同的管理措施实行。课堂管理要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自信心,提升学生对于学习课堂的兴趣,让学生能够一直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将学生身上的所有闪光点都释放出来。此外,相关的课堂管理还要制定出相应的管理目标以及管理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能真正实现课堂管理的目标,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2 小学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课堂管理具有片面性
在现今的小学课堂管理中,由于部分教师仍然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对于相关的课堂管理的认识不足,现阶段大部分教师对于小学课堂管理的重点并未放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学生的热情方面,而是采取控制学生行为与纪律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这类管理方式并未考虑到学生的发展情况,而是片面地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控制,甚至部分教师在课堂中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管理学生的行为,维持课堂的纪律。这种课堂管理的方法十分不利于课堂上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提升。而且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与发挥自身能动性学习的优势也被限制,导致整体的课堂教学质量并不理想。因此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对于课堂的感受,多采取激励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进行课堂学习,提升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学习与吸收。
2.2 教师与学生关系不够融洽
在课堂中,师生融洽的氛围能够帮助课堂的整体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双方都能够进行充分且深入的交流,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现今的关系并不融洽。由于现今对成绩的要求较高,且对于教师的压力施加较大,导致现今教师很容易在课堂中对表现不佳的学生进行体罚或口头批评,导致课堂的氛围相对比较紧张,不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实现有效的学习。而且在现今的课堂中,教师往往对学生的成绩重视程度较高,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很难关注到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以及其身心全面健康发展需要。在课堂管理中,教师由于传统思维的影响,导致其将自身在课堂上的定位为控制者,在课堂上表现出对学生的控制与单向沟通。这会导致学生的整体课堂都处于紧张压抑的状态下,师生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导致课堂的管理效果不佳。教师应该将学生放在自身平等的地位上,考虑到学生在实际的课堂中发挥的作用,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对相应的课堂管理进行调整。
2.3 缺乏有效引导
在新时代的教育中,小学教育已经发生了改变,其中相关的小学教育方式与观念都已经向着师生共同协作完成课堂的形式转变而去,而且相关的小学课堂中,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能够有利于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协作。但是在现今的课堂管理中,教师对于这种方式的贯彻不到位。在教师的课堂中,教师并不能做到与学生较好地联动,而且部分教师对于讲解内容的准备并不充分,导致在实际的讲解过程中不能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而且大部分学生都只把课堂上的学习内容当成是学习任务,而并非真心地学习理解。教师的专业知识不足导致这类情况出现,无法实现对学生的发展需要的满足。
2.4 教学评价不合理
在现今的小学课堂中,要求教师对教授的学生一视同仁,实现全面的学生的能力发展。但是在现今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总体对于成绩的片面追求,导致现今的教师在课堂管理方面只重视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的注意程度较低。这会造成成绩较好的学生对于自身成绩满足,沾沾自喜,滋生骄傲的情绪。而学习较差的学生却因为受到冷落,导致自身对于学习的兴趣逐渐下降,对于课堂失去热情,导致学生的成绩以及学习情况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不利于整体全面教学的进行。因此教师要在实际的课堂中主要采取鼓励激励的方式来对课堂进行管理,帮助学生树立起信心,降低学生因为相关的学习方面的失败造成的信心挫败,提升学生对于课堂的兴趣。
2.5 教师课堂管理情绪化
在现今的教育过程中,由于家长对于学生的成绩需求逐渐加强,因此教师的教学压力也在逐渐增加。这会对教师的身心造成影响,从而降低教师在课堂管理中的耐心以及忍受程度,造成教师在实际的课堂中容易产生自身的情绪波动,容易在课堂中管理中情绪化,对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的不适合课堂的行为的处理中的手段会比较过激,造成学生对于课堂的兴趣降低,对于学习的自主性下降,不利于课堂的正常展开。
3 小学课堂管理的优化对策
3.1 树立正确的课堂管理目标
在课堂管理中,想要实现有效的课堂管理,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预先设置一个课堂管理目标,之后以这个课堂目标为中心,实行有效地课堂管理。在制定课堂目标时,教师要注意考虑到课堂的各个方面。最先要注意对课堂的氛围与课堂秩序的营造,只有在课堂中实现良好氛围与课堂秩序的营造,才能在实际的课堂管理中实现课堂管理的实际效果。课堂的氛围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中的重要因素之一,能够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而课堂秩序是保证课堂管理与教学顺利实施的前提,没有有效地课堂秩序的保证,课堂管理与课堂秩序就难以进行。在制定了相关的课堂秩序与课堂氛围之后,教师还需要考虑在课堂管理目标的基础上,对其他课堂管理的因素进行考虑。课堂管理的目标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提升成绩,并且营造出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进程以及学习兴趣的环境。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在学生自身方面做出改进,教师要注意每位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对学生自身实行精准针对性的管理。教师要注意在课堂管理中对于学生自主学习性的激发与培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课堂的时间能够得到充分利用从而提升课堂管理的效果与效率,进而促进相应的课堂质量的提升。
3.2 改正教师理念
为了在课堂管理中能够保证教师秉持着正确的教学理念,需要让教师认识到传统理念已经不能适用于现今的新型教育形式中。教师需要积极地对自身的教学理念进行转变,接受现今时代的教育理念,并将相应的教育理念应用到课堂管理中。在课堂上,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性发挥的空间,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教师才能了解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想要实现对教师自身观念的真正转变,还需要教师转变对师生关系的看法,要积极转变双方之间的地位,将双方在教育中的位置放在同一水平线上,并且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尊重与信任学生,给予学生课堂表现一定的肯定与赞赏。教师还要对于学生个体性发展具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尽可能增大学生的表现比例,让教师能够从课堂中全面了解到自身教授的学生的个体情况。教师在课后可以对课堂上表现相对比较差的学生进行讲话,了解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点,之后还可以对学生进行言语鼓励,促进学生的学习信心,实现学生对于课堂的粘度增加。在学生学习和课堂上出现问题时,教师不要急于对学生进行批评以及对双方同时进行和稀泥的行为,而是要将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清楚,询问双方事情经过的细节,并找出班级里面的学生进行询问,确认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在全面的了解下得出结论,教师要将学生放在同等的地位上,将学生作为朋友看待,了解学生的基础之上才能下结论,这能够让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更详细,从而在进行课堂管理时能够提升对于学生的教学效果,真正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3.3 对教师进行课堂管理能力培训
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是需要进行不断地培训的,一直到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达到一定标准之后才能实现对课堂的高效管理。在小学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培训中,需要不断提升小学教师各个方面的课堂管理能力,要做到教师能够对课堂管理的各个方面都有足够的能力进行掌控。在对教师进行课堂管理的时候,需要学校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而且要保证培训时的周期足够长,能够对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进行全面的提升。除了在技巧方面进行教师培训之外,还要培训教师的精神层次,以精神指导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比如在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的培训中,学校可以邀请校外的课堂管理方面的专家前来学校进行教师讲座,将课堂管理的相关能力要求以及课堂管理的培养技巧教授给教师。还可以组织教师与课堂管理质量较高的学校进行交流,参观示范教师的课堂管理全程,让教师在切实的课堂中体会到成功的课堂管理的感觉,并在其中吸收到能够有利于自身的课堂管理能力的因素。学校还可以邀请专家前来学校中参观课堂的现状,让专家针对现今的课堂的状况提出精准的课堂管理建议,并针对部分教师进行精准指导,在这部分教师对于课堂管理能力有一定的提升之后,就可以让这部分教师在实际的课堂管理能力提升方面向其他的教师进行传授,最终将相关的课堂管理能力提升扩展至全校范围,实现全面的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的提升。
3.4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师应该在课堂管理的过程中实现良好的课堂氛围的营造,避免学生在课堂中对于课堂的吸收效率不高。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促进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与认可度,因此教师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方面应该做出努力。教师应在课堂管理时改进自身的管理方式,避免在课堂管理时一味地自行讲解,要多设计一些能够与学生进行互动的环节,实现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目标。教师要学会控制自身的情绪,不因自身情绪影响到课堂的整体效果以及课堂氛围,教师要能够做到在课堂管理的过程中遇见学生出现问题时可以平心静气地处理,能事先询问好学生的情况,之后针对学生的问题内容给予适当的处理。想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情况有一些了解,拉近自身与学生的距离,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不要将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上。比如在教师进行课堂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计一些教师提出的开放性问题,让学生思考后积极地回答,发散自身思维。在每位学生回答之后,教师要对该名学生进行鼓励与激励,肯定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对于课堂更加有信心。在平时,教师可以亲切地与学生打招呼,或者邀请学生进行私下的单独谈话。在谈话的过程中,教师应挑选一些能够贴近自身与学生生活的话题,让学生在谈话中感受到教师的平易近人。并且这样的方式还能让教师对于学生有更深一步的了解,从而课堂管理时能实现对于课堂管理方式与内容的有效调整,在课堂管理中也能成功地建设出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的课堂管理效率。
3.5 加强教师引导性
在课堂管理中,教学过程占据主要的部分,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部分加强课堂管理。在教师的课堂管理中,一般采取教师与学生协作合作的方式能够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教师想要有效发挥出这种教学方式的优势,就应该在实际的教学课堂管理过程中加强自身对课堂的引导作用。教师要事先设计好课堂的知识点内容,在课前将大概的课堂内容下发下去让学生进行有效预习,从而提升课堂上教师对课堂整体的把控,也能让学生在对学习的内容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对学习的目的有一定的了解,对课堂管理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帮助。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整体的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避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与计划的教学内容不符合。因此在实际的课堂中出现偏差时,教师要及时进行制止。比如在某个环节让学生进行发言时,学生的热情比较高涨,导致这个环节所消耗的时间超过了预计的时间消耗,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相应的时间控制。教师要将这个环节引导至下个环节中去,避免最终因为课程时间长度有限导致课程的内容无法在课堂中讲完。教师在课堂的管理中还要对这节课中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分析与归纳,并将相关的归纳过的知识点发放给学生,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在课程学习后进一步地吸收这部分知识点,让学生能够体验到各类知识点的价值与意义,在学习中产生成就感。
3.6 多元化评价方法
在教师课堂管理后,并不代表教师的课堂管理已经结束,其还要根据各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多元化评价,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展示出来,指出学生的表现的不足,从而实现学生在之后的课堂管理中逐渐进步,效率逐渐提升的效果。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与当堂课上表现结合在一起进行评价,要对学生的良好表现给予肯定与表扬。为了实现教师对学生评价的全面化,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平时表现的一些细节进行记录,将其制作成学生的成长过程记录,让学生能够详细地了解到自身在课堂中的细致变化。除了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价之外,还要考虑到学生在课堂中体现出的核心素养方面的情况,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小学课堂管理是学生学习生涯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形成小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态度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小学生的课堂管理方面,需要教师进行详细地规划,对小学生课堂管理的方式、理念、内容等方面进行改进,提升小学课堂管理质量与效果,促进小学教学质量上升。
(作者单位:甘肃省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第二寄宿制藏族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