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

  • 来源:知识文库
  • 关键字: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
  • 发布时间:2022-09-06 14:03

  在当前教育教学体制不断深化改革的背景之下,针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而言,需要充分做到与时俱进,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把握核心素养导向。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中,主要包括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文化素养的规范和提升,进而为其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必要支持。

  1 引言

  在双减政策和新课改的推进背景之下,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思考怎样才能在更大程度上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确保学生在课堂教学和课下可以更有效实现自主学习,并且在贯彻落实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基本原则的基础之上,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知识的积累,进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导向的重要意义

  2.1 有效构建更加良好的交流关系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创建平台,激发课堂活力,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言行举止,道德品质,文化修养方面都得到有效改善,进而为其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提供保障。同时也构建更加良好和谐的交流关系,在学生在互相沟通的过程中实现优势互补,互相借鉴和促进,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携手共进的过程中实现全面发展。

  2.2 使学生形成更加良好的语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落实核心素养导向的相关内容,这样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语言知识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通过良好语感的养成,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效率方面得到显著提升,减少语文学习难度和挑战,同时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爱好和热情,积极主动的学习语文,进而为其语文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提高奠定基础。

  2.3 有效落实素质教育目标

  在教学体制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在素质教育推进中下力气,不断强化巡视语文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以核心素养为基本导向,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素质教育方面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突破应试教育的弊端,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的确立。在引导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增强的背景之下,更有效适应教育教学体制的改革要求。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灵活应用,并且突破传统教学思维,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语文品味鉴赏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提高提供必要保障。同时,通过核心素养的导向意识,可突破传统教学中死板教条的模式,使学生的天性得到释放和发挥,这样可以释放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其自由自主、实现创新创造,进而为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落实提供必要条件。

  3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3.1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因为小学阶段学生对于外界的知识往往是比较懵懂的,在针对语文知识进行学习和理解的过程中往往面临比较大的难度,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更有效引导和激发学生积极有效地融入到整体的教学过程中来,使其主观能动性,得到激发和调动。在这个过程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主观能动性得以激发,然后通过具体的教学引导使学生对于语文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更深入理解和认知,同时在理解能力,认知能力方面也得到进一步提升,进而为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奠定基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掌握学生的身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对于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进行充分的明确,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相对应的教学活动,使其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得到激发和培养,同时拓展其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这样可以为其核心素养的有效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例如,在针对《小壁虎借尾巴》这篇课文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安排学生对于整篇文章进行相对应的通读。在通读之前,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情感、方法进行设置。例如,可以设置问题:小壁虎的尾巴为什么能够重新长出来,为什么小壁虎要向其他动物去借尾巴呢,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让学生在通读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思考相关问题,在边阅读、边思考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有效强化学生课文阅读的专注力,使其全身心地融入到课文内容的推进过程中来,同时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之下有针对性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使其问题解决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对其思维能力的开发和想象能力的拓展也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学生阅读完文章后,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进行阅读心得体会和认识交流,体现出不同的思维认知和切实想法,通过这样的引导和学生问题的解决,这样可以更充分体现出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效果。同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有成就感和满足,了解到语文知识的博大精深,从而潜移默化的增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动物肢体的相关知识进行相对应的拓展,让学生的视野进一步开拓,在相关知识的丰富和拓展之下,使其进一步强化自身的语言和思维能力,进而切实培养起语文核心素养。

  3.2 高度重视学生语言文字知识体系的有效建构

  在针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想使其核心素养能够得到有效培养,在语言文字知识体系方面进行相对应的建构,这是必然要求。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确保语言文字两大类别能够得到有效夯实,确保学生可以充分掌握相对应的知识和技能,在具体的基础知识强化和语言文字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体现出更加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效果,这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语文教师针对《我不能失信》这篇课文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的通过文章中相关语言和文字知识内容进行深入讲解,因为整篇文章的语言对话相对来说比较少,其中涉及很多方面的语言知识应用的技巧和方法等。因此学生在针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的过程中,往往面临一定的难度,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掌握文章的主题和根本宗旨,然后在实际的教学推进过程中,要充分强化语言文字知识的引导,使学生语言文字的基础能够得到有效夯实,这对于学生语言文字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基础能力的提高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整篇文章主要是讲宋庆龄在小时候坚持诚实守信的美德,在文中有很多经典的可以借鉴的语言表达。例如,在文章中描写宋庆龄母亲对其的劝解和肯定,以及宋庆龄的坚决守信等,其中都有着十分丰富的语言表现力和语言的表达效能,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对于文章中的角色进行扮演,同时要着重强调语言表达的针对性时效性,要通过语言表达的强化,在表演的过程中结合具体的内容设计相应的对话,通过这种教学情境的创设和角色扮演的有序推进,这样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于其中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认知,进而在语言文字知识体系的构建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升方面体现出更加良好的效果。通过这样的引导和强化,可以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同时为学生更有效的理解文章的主旨内涵和根本宗旨提供必要的支持,使学生在教学引导和潜移默化之中,可以充分感受到宋庆龄诚实守信的美德,同时反观自身,也可以在自我的诚实守信品质方面有效培养和强化,进而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对其综合素质也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

  3.3 有效通过生活化教学方式,使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相关内容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关注教学方式的生活化,要在生活场景中体现出语文知识的相关内容,这样可以进一步有效强化语文教学的时效性,针对性,与此同时也可以确保学生在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方面得到显著提高。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充分体现出语文学科本身的实践性强特点,确保小学语文教学充分实现生活化,实践化,使学生带着语文知识到生活中进行应用和实践,这样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进而为其核心素养的增强提供必要的支持。

  例如,教师在针对《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课文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把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到整体的教学过程中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举出雷锋一样的事例,通过主动让座、拾金不昧等相关情景和事件的讲解,让学生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讲一讲自己的生活中所遇到的好人好事或者自己曾经做过的助人为乐的事,通过这样的引导和课文的有效融入,学生积极踊跃的举手说出自身看到过的或者做过的各类事件,在学生积极踊跃的发言的过程中,教师进行相对应的引导,确保学生所讲述的内容和所学的内容可以进行充分的融合,这样可以体现出教学的生活化特征,让学生在理解文章根本宗旨和核心内涵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到生活中去发现美好和善良,让学生在思想感知和道德品质方面得到有效培养和强化,这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增强和道德品质的优化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在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的引导之下,要充分呈现出语文教学和生活的内在联系,确保学生可以把语文知识的相关内容和实际的生活进行更深层次的渗透和融合,这样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语文理解能力、实践应用能力,进而为培养其核心素养提供必要的支持。

  3.4有效深化学生的鉴赏和审美能力

  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中要求学生具备应有的语文知识鉴赏和审美能力,这是必然的要求。教学过程中要通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在思想和能力方面实现全面化、多元化的发展。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例如,针对教材中的古诗词和优美的文章,可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和引导,引导学生对于古诗词中的对于优美景物的描写来进行相对应的鉴赏,体会到景物描写过程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可以通过这种借景抒情的模式,让学生说出其中的核心内涵,通过这样的引导可以让学生更有效的鉴赏和品味古诗词的美感和优美的意境,进而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鉴赏和审美能力,同时通过古诗词的学习和介绍,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古诗词的无穷魅力。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有针对性的介绍古诗词的相关写作手法,让学生更充分感受到古诗词中所呈现出的美感表达方式。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模仿古诗词的写作手法,用自己的笔更加生动形象的描写出自己看过的美景,通过这样的引导和综合教学方法的有效融合,可以进一步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鉴赏品位升华,强化自身的审美能力。同时在写作训练的过程之中使学生更有效进行写作方面的输出,这样可以通过写作实践训练的形式,使学生对于自身所学习到的写作手法和感受到的审美鉴赏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和优化,这对于整体教学工作的有序推进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都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3.5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针对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进行相应的设计和实施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强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充分体现出核心素养的导向效果。与其他学科进行对比,可以看出,语文学科是一种比较典型的人文社会科学,同时也是学生思想交流的基本工具,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所在。要打造开放式的课堂模式,使整体的课堂教学得到拓展和延伸,向实践进行有效开拓,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的推进之下,使学生更加身临其境的感知体会和应用语文知识对于语文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知,这样才能体现出语文核心素养的切实培养和强化。

  例如,针对语文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类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实地参观历史名人故居或者历史文化遗址等,这样可以进一步有效强化学生对于历史性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程度。同时也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直观的感受,使其印象更加深刻,同时对于课文的具体内容也可以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在情感方面体现出共鸣,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内涵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在情感教学方面体现出实效性和针对性。同时在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把故事中的情节和学生的实践和日常生活进行充分融合,使故事的情节和故事的人物带入到生活实践中来,这样可以使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入到这样的生活境界,感受作者的感受,这样可以与作者实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作者内心世界和文章思想情感的了解和认知,在情感共鸣方面体现出良好的价值。通过这样的实践的引导,可以使学生对于语文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更好的掌握,同时也强化学生情感方面的升华,这对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有效确立也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4 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剖析,我们能够充分看出,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着重把握新课改的相关内容,在核心素养导向的引导之下,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相对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和身心发展特点,进而超创设出相对应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更有效的融入到整体的教学过程中来,与此同时,在学生的语言文字知识体系构建以及审美鉴赏能力提高方面,也要得到显著增强,让学生更有效的应用语文知识,提升其语文应用能力,进而为其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提供必要保障。

  (作者单位: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第五小学)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