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 来源:中小学教育
  • 关键字:数学,课堂,教学
  • 发布时间:2022-09-21 18:57

  【摘要】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多年的数学课堂都死气沉沉,没有生气,怎样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快乐?是我们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追求的目标。于是对数学课堂能否活起来,进行探究和思考。

  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大多数学生都不爱学这门课程。怎样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快乐?是我们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追求的目标。我从1997年开始就在小学教学,教了8个年头,后来调去幼儿园工作,几经反转现在又回归到了小学数学。在幼儿园教学的十几年里,孩子们在课堂中都是快快乐乐,轻轻松松的学到了知识,我就想,小学生的课堂可不可以效仿?能不能让数学课堂活起来呢?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开始了我的探索之路。

  一 “音”悦教学法,愉悦课堂

  多年的数学课堂教学都让我感到死气沉沉,没有活力,于是我就一次次试验,尝试改变这种模式,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得到一个可行的办法-----“音”悦教学法。

  例如三年级下学期《位置与方向》的教学中,有个别同学不能找准观察点,我一直强调,在谁的哪个方向谁就是观察点,但这几名同学反馈给我的是一头雾水,后来我想到了一首儿歌《小跳蛙》,我就让他们把自己变成这只小跳蛙,观察点在哪儿就跳到哪儿,我边播放音乐学生边演示,孩子们的小眼睛,小表情都亮了,甚至会唱的同学都唱了起来,课堂也跟着热闹了起来,结果可想而知,虽然有点儿乱,但孩子们在这种环境下不仅学会了知识,心情还是很愉悦的,我们最初的目的不就是让数学课堂活起来吗?

  二 巧借多媒体,创设活力课堂

  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数学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融合,对教育价值、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多媒体技术应被视为学生解决问题和学习数学知识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和工具,从而使学生从重复和复杂的数学运算中解放出来。学生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探索性和现实性的数学课堂活动中。

  例如,在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一课的教学中,我就借助多媒体的动态感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学习。我制作了动态课件,我采用小蚂蚁,小猪,小兔子走路来给学生们展示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学生们在声情并茂的情境下牢牢地记住了周长这个概念,印象为之深刻,学期考试中这类题的失误为零。

  三 巧用游戏,激趣、导趣,贯穿课堂

  传统教学模式下,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张嘴就是数学课堂的全部内容。这种教学方法单调枯燥,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严重不符,导致教学效率不高。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到,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生性活泼好动,认知能力有限,同时喜爱游戏,因此运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数学。如情境表演、学具操作、小实验等都能快速地吸引学生。

  例如在“认识方向”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室外游戏,让学生于开阔的视野、开放的活动中认识方向、辨别方向,其本身就是一种有趣的游戏。户外环境丰富了“可能性”,拓展了儿童技能和能力的潜在发展区,并充实了同伴文化和个人游戏世界。

  其次,猜数学谜语、数学故事等以言语形式呈现的游戏,体现的是童趣和童乐。如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在课前抛出一个谜语: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都要脱一件,最后剩下一张皮。(谜底:日历)再比如教学线段时,教师抛出这样的谜语:风筝跑了(打一数学名词)。小小谜语让学生感受到即将进入探索状态的轻松与快乐。

  再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为例”,可以设计知识点型直观图形游戏:游戏活动要求:将长4厘米、6厘米、9厘米、10厘米的四根小棒制作成一个活动图形(可以拉动),小组内同桌合作,任意拉一拉,拉成一根最长线段。因为四边形容易变形,学生在小组内玩得很有趣,边玩边想:可以拉成一个三角形,但要满足一个条件,即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于是学生玩出了一些花样:最长是14厘米。上面的例子引领学生进行思维挑战,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样的游戏紧扣一个“思”字,学生越思越趣、越趣越思。

  四 合理运用小组合作交流,实现创新课堂

  在课上交流环节,教师要时刻关注课堂动态,充分调动每位同学的积极性,同时掌握好课堂节奏,既不能让课堂过于混乱,影响正常的上课节奏,也不能降低学生的参与度,影响交流和讨论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课时,将全班学生分为两大组,一组重点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另一组重点研究梯形的特点。注意两大组中间又分若干个小组。而后挑选出小组对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特点进行总结。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走到讲台下去引导学生思考,能够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最后由教师总结学生们说出的特点,进行归纳同时为学生们讲解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关系内容。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让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掌握。

  课后学习交流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个总结和提高的过程。数学课后,教师可通过小组作业活动,按照学生事先的分组情况,设置一个与本节知识模块相关的实际问题,要求每组学生课后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给予解决。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课堂评价的方式进行交流,这样既可以鼓励做得好的学生,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总之,数学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思维认知的发展、综合素质的提升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喜欢的、熟悉的事物和学习形式,让学生发现数学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为此,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认识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合理运用游戏和生活中的事物,打造活力数学课堂,使数学知识更加直观化、形象化。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