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中学体育田径短跑类教学策略
- 来源:中小学教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新课改,中学体育,田径项目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9-21 20:16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对我国教学制度改革进程的推进,体育教学在教育领域中的地位逐步提升。随着十九大会议的召开,“体育强国”成为我国的国策,因此体育教学工作得以进一步的重视。新课改中提出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教学要求,而体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条件。本文便通过新课改背景之下,在中学体育教学工作中开展短跑田径项目的教学策略的制定展开探讨。
引言:
体育教学是我国现代化素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对于我国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有着极大的帮助,良好的身体素质对于其他科目的学习也能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也为日后良好的工作表现提供条件。田径项目是高中阶段的主要体育教学内容之一,在田径项目中短跑是其主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身体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影响。
一、短跑训练中的体育素质
田径项目中的短跑项目,对于训练者的心肺功能和爆发力以及身体协调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只有全方面体能素质的提升才能在短跑项目中取得良好的成绩。而短跑训练对学生的体育素质要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无氧极限能力
短跑项目主要包括50米、60米、100米、200米等短距离的跑步比赛,在这个距离之内,通过身体的无氧代谢为身体供能, 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人体跑步的速度极限。无氧代谢能力取决于人体的心肺功能[1]。因此,强大的心肺功能可以提供良好的无氧代谢能力,从而成为短跑项目基本的体育素质。
(二)下肢力量
在跑步运动中,主要发力的部位是下肢肌肉群,其中包括大腿肌肉群的股四头肌,股二头肌以及小腿肌肉群中的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而人体的肌肉群有红肌和白肌两部分组成。红肌属于耐力型肌肉,在运动中属于有氧代谢供能,适合长跑类型的运动;而白肌属于力量型肌肉,负责人体爆发力的产生,在运动中属于无氧代谢供能,较为适合短跑运动。因此,下肢肌肉群中的白肌对于短跑成绩的提升有着直接作用。
(三)核心肌肉群
人体核心肌肉群主要指的是腰腹部的肌肉群。而这一部分肌肉群起到连接人体上肢和下肢的作用,并且负责人体在各种情况下保持身体的稳定和平衡的作用。短跑运动是一种高速运动方式,而人在奔跑的过程中,强大而稳定的核心肌肉群可以使人在奔跑过程中保持身体的平衡,并且使技术动作保持标准化,从而可以有效维持跑步的速度。
(四)身体协调能力
短跑项目由于是一种高速奔跑的项目,参与运动的肌肉群以快肌纤维为主,并且技术动作需要保持一个较高的频率,上肢与下肢以及核心部位需要在奔跑中互相配合,形成一套有机的整体,为人体提供最大向前的推力。因此,身体协调能力可以确保短跑技术动作的整体协调性[2]。
二、高中体育田径短跑类教学的有效策略
短跑类项目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对于学生体能素质的提升是较为显著的,并且训练对于客观条件的要求不高,且学生参与度可以得到有效保证。在新课改背景下,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展短跑类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注重理论教学的开展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中,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因此,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展短跑项目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培养。在理论教学阶段,教师需要为学生普及体育对于人体健康重要性的作用,从而使学生从思想意识上形成主动参与到体育训练中的概念,这也是新课标中所要求的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实现[3]。而在理论知识普及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设备,以生动的方式为学生展示短跑的技术要领,以及相关的比赛视频,可以有效引起学生对于短跑项目的兴趣,同时也认识到正确开展短跑训练的方式。
(二)运动保护的措施
在参加短跑训练时,除了良好的场地条件之外,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强调运动装备的重要性。良好的塑胶跑道,可以为学生在跑步时提供足够的缓冲力,缓解跑步时关节承受的冲击力;而良好的运动装备,也可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运动保护,比如良好的跑步鞋,可以确保学生在跑步时鞋面与地面形成足够的摩擦力,避免打滑并且使身体发力时损失的力量较少,而弹性较好的裤子,可以起到加固腿部肌肉群的作用,以帮助跑步时发力。
(三)腿部肌肉力量的训练
在短跑项目中提升速度的有效方式便是提升腿部肌肉群的力量。除了短跑训练之外,教师还需要带领学生进行一些腿部肌肉的负重型力量训练,比如负重深蹲,负重箭步蹲,负重农夫走,负重提踵训练等。通过腿部肌肉力量的训练,可以提升学生在跑步中每一步力量的输出,以显著提升短跑的速度。
(四)训练核心肌肉群
核心肌肉群负责为学生在跑步中保持身体的平衡,使学生在跑步过程中保持技术动作的标准,使速度得以最大化输出。因此,教师在短跑训练中,也应当注重对学生核心肌肉群的训练[4]。而核心肌肉群由腹部肌肉群和腰部肌肉群构成,两组肌肉群是一对拮抗肌,通过互相的牵拉使身体达到动态平衡。因此,腹部肌肉群和腰部肌肉群的同步发展便显得十分重要。而具体训练方式有山羊挺身,卷腹,悬垂举腿,俄罗斯转体等方式。通过核心肌肉群的训练,最终实现学生在短跑中身体稳定性的保持。
(五)热身和拉伸的训练
热身和拉伸在运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避免身体受伤,提升运动表现的重要环节,而许多同学在体育训练时往往忽视热身和拉伸的环节。跑步前充分的热身训练,给身体一个缓冲的过程,使学生各关节得到充分的活动,做好进行剧烈运动的准备,并且目标肌肉群中足够的血液涌入,也可以提升学生在短跑中的运动表现;而训练后拉伸,可以拉长肌肉纤维,促进肌肉生长,同时也有助于梳理肌肉纤维,使血液流通顺畅,有助于促进身体机能的发展,同时也有效提升身体素质。
三、结束语
在我国新课改背景下开展体育教学工作时,需要充分结合新课改对教育做出的重要指示,将其融入教学工作之中。在体育教学短跑项目中,不但需要提升学生体育素质,而且也需要提升学生体育与健康相关知识技能的储备,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从而通过体育教学工作确保学生身体素质和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同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方青[1]. 新课改下中学体育田径短跑类教学策略[J]. 体育风尚, 2019, 000(004):173-173.
[2]张战强.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体育短跑教学中的应用[J]. 孩子天地, 2016, 000(018):P.181-.
[3]牛强. 对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科学化体能训练的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8, 026(007):75-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