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之都——托斯卡纳
- 来源:出国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华丽之都,托斯卡纳,意大利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12-01 13:44
说到意大利的托斯卡纳大区,中国人恐怕还觉得陌生。但是如果提到佛罗伦萨,说起比萨斜塔和中世纪古城锡耶纳,可能就无人不晓了。而这三个古老的城市都是在托斯卡纳大区内。佛罗伦萨便是托斯卡纳区首府所在地。在欧洲,意大利托斯卡纳早已享有盛誉。从古到今,这里都是名人造访度假的地方。十九世纪英国诗人夫妇勃朗宁和勃朗宁夫人传奇般的爱情以私奔告终,他们逃离英国移居意大利,他们没有错过托斯卡纳。勃朗宁夫人写到:“这里的空气似乎能穿透你的心扉。” 英国作家艾摩福斯特的多部作品也都以托斯卡纳地区为背景。这里的草地和葡萄园正是《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男主人公向女主人公表白的地方。托斯卡纳大区的古代艺术品和美丽的乡村景色比比皆是。但是如果要用一幅画面来概括托斯卡纳的印象,那就是一条两边长着树冠修长的柏树的乡村土路,小路直通向遥远不知名的地方,好像要把人带回到托斯卡纳辉煌的文艺复兴年代。
翡冷翠——佛罗伦萨
托斯卡纳地区最著名的城市当数佛罗伦萨。佛罗伦萨的旧译名是“翡冷翠”,比如徐志摩的《翡冷翠一夜》说的也就是佛罗伦萨。虽然看上去略有些匪夷所思,但是这个精致美丽的名字倒颇让人有些幻想。不过佛罗伦萨的基调并不真的如翡翠般嫩绿。这里最典型的天气也是托斯卡纳最典型的天气是:阳光下的蓝天白云。色彩鲜艳的墙壁,深绿色的百叶窗,深红色的屋顶才是这里的标志色彩。
佛罗伦萨是文艺复兴的发祥地和重要城市。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都散发着古老的文化艺术气息,精美的大理石雕刻和建筑随处可见,有的还是文艺复兴时期留下来的遗迹,从中能看出佛罗伦萨在文艺复兴时期的繁盛。城内最负盛名就是佛罗伦萨圣马丽亚教堂。教堂的墙面全部用白色、深绿、粉红三色大理石建成,颜色搭配简单而典雅。正面墙壁上有很多白色大理石雕塑,细致精美确不奢华。教堂建造于 1248 年,佛罗伦萨人为了显示自己的地位,想把教堂的穹顶建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穹顶,尽管教堂完工的日期又因此被推迟了将近二十年,但是这一切都是值得的,这座前后花了一百五十多年时间,经过好几代人的努力才最后完工的大教堂已经成了佛罗伦萨的代名词。
佛罗伦萨之所以出名, 也是因为它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说起文艺复兴, 我觉得这个词翻译的不够贴切。法语和英语都是renaissance, 但是从拼法上看应该最早是法语单词,这个词只是复兴, 并不带文艺这个意思。从文艺复兴运动的范围来看, 也不只是文学和艺术, 还有政治和经济。西方世界的银行体系从那个时候开始形成和发展,初开始文艺复兴在意大利的城邦兴起,主要是一些受宗教束缚较小的, 经济较好的大城市兴起,法国还是很强大的君主制, 而罗马则受教皇的控制,反而如中北部的城市, 佛罗伦萨, 威尼斯等等, 经济也较好, 有利于文艺复兴的开始。从意大利发展, 继而影响整个欧洲, 所以文艺复兴在西方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在佛罗伦萨看的最多的自然是雕塑和绘画作品,政治思想, 文学什么的, 语言不通, 自然我也看不懂。从雕塑和绘画上看, 早期的作品开始注重于真实性, 人体比例, 力求逼真, 一些如透视手法的运用也比较多。在博物馆一般也会陈列中古世纪的作品,如果先看中古世纪, 渐渐走入文艺复兴时期, 会很明显的体会到不一样的风格。
到了文艺复兴部分, 会觉得画面漂亮的油彩不说, 而且逼真,赏心悦目啊。虽然主题也是宗教很多, 但是画面非常的人性化。我个人觉得宗教主题很是无趣, 宗教相关的, 我只看维纳斯的, 因为够漂亮性感, 还有大天使ArchangelMicheal,因为他是战斗的天使, 带着翅膀和武器, 特别的帅。我最喜欢的还是人像画, 整面整面的墙上挂满了各种人像画, 什么公主公爵, 小王子,逼真,好像可以看到当时的那个人正在你的面前。他们对人像的衣着的描绘也是下了不少的功夫, 衣服上的蕾丝, 金丝, 钮扣等等都是仔细的勾画出来。在佛罗伦萨主要是2 个博物馆, 一个是uffizi, 另外一个是accademic. 大卫的雕塑就是就在accademic, 不允许照像, 我手快偷照了一张。大卫的雕像是我看过的最完美的, 比例相当好, 身上的肌肉细节逼真,难怪在世界享有盛誉。
人杰地灵——比萨城
我的下一站是比萨城,一条静静流淌的河流把比萨城一分为二,意大利比萨城距文艺复兴发祥地佛罗伦萨市约80 公里,市内人口10 万。比萨城虽小,但名气却很大。一是有建于1350 年的比萨斜塔;二是有出生于比萨城的意大利伟大科学家伽利略,比萨虽然城不大, 但比萨小镇还是个著名的大学城。这里有很多欧洲一流的学府, 为意大利和全世界源源不断的输出人才。最为著名的是伽利略,他被公认为近代自然科学之父。
来到比萨城最重要的就是游览比萨大教堂和世界著名比萨斜塔的。意大利比萨大教堂是意大利著名的宗教文化遗产,是意大利罗曼式教堂建筑的典型代表。在比萨广场上,我看到有大教堂、洗礼室、钟楼(比萨斜塔)和墓地。比起教堂本身来说,比萨斜塔的名气似乎更大一些。其实,它只是比萨大教堂的一个钟楼,因其特殊的外形、历史上与伽利略的关系而名声大噪。并且历经多年,塔斜而不倒,被公认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这些宗教建筑都对意大利11 ~ 14 世纪间的教堂建筑艺术产生了极大影响。
比萨大教堂是一座典型的罗马式建筑。罗马式建筑产生于公元9 世纪查理大帝( 即查理曼) 时期。自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的政局一直是动荡不定的。为了防御外敌,当时的宫殿或教会建筑,都筑成城堡样式,如果是教堂,就要在它旁边要加筑塔楼。于是,在筑墙时,一方面把建筑的全面承重改为重点承重,因而出现了承重的墩子或扶壁与间隔轻薄的墙;另一方面是创造了肋料拱顶。一般的教堂,平面仍呈以往的“巴西里卡”式,但加大翼部,呈明显的十字架形,而十字交叉处从平面上看,由于上有突出的圆形或多边形塔楼,渐渐接近正方形。比萨大教堂为例外,平面虽是“巴西里卡”式,其中央通廊上面是用木屋架,但其券拱结构,由于采用层叠券廊,罗马式特征依然十分明显。
比萨大教堂始建于1063 年。教堂平面呈长方的拉丁十字形,长95 米,纵向四排68 根科林斯式圆柱。纵深的中堂与宽阔的耳堂相交处为一椭圆形拱顶所覆盖,中堂用轻巧的列柱支撑着木架结构的屋顶。大教堂正立面高约32米,底层入口处有三扇大铜门,上有描写圣母和耶稣生平事迹的各种雕像。大门上方是几层连列券柱廊,以带细长圆柱的精美拱圈为标准,逐层堆叠为长方形、梯形和三角形,布满整个大门正面。教堂外墙是用红白相间的大理石砌成,色彩鲜明,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它是罗马-比萨艺术的最高杰作,前后花了50 年始建成。教堂的正面有4 层圆柱装饰,正面和入口处大门上的罗马风格的雕像非常精美。特别是现已成为入口的波南诺。皮萨诺建造的门被称为是意大利罗马风格雕塑的代表作。
教堂前方约60 米处是一座洗礼堂,始建于公元12 世纪,它的布道坛可追溯到1260 年。洗礼堂采用罗马式建筑风格,但后来的一些工程也采用了哥特式风格。圆形洗礼堂的直径为39 米,总高为54 米,圆顶上立有3.3 米高的施洗约翰铜像。洗礼堂内有雕刻家尼古拉·皮沙诺创作的雕塑《诞生》,其主题是耶稣降生时的情景。画面中圣母玛丽亚侧卧其间,下面的羊群隐喻耶稣救赎的民众。
至于塔楼怎么会倾斜的,要涉及到公元1174 年兴建时的情景:原来这座白色大理石塔楼是比萨大教堂一组建筑中属于第3 期的工程。原设计为8 层,高56 米,塔顶的钟楼上还有7 个钟,每个钟所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当第三层完工时,发现基础沉陷不均匀。那时的责任工程师B·皮萨诺打算在继续建造时将下陷的一边层高加大,以资补救,但结果沉陷得更厉害。当时为了寻求解决的办法,工程曾经数次停顿,但最后还是在倾斜状态下于14 世纪全部营建完工。成了建筑学上一段奇闻。由于它一直没有再往下倾斜,斜塔终于也成了建筑艺术中世界著名的中世纪不朽之作。不过,据最新的消息,比萨大学的专家们从每年对斜塔的测量中获知,塔的倾斜率在逐年地加速,对此,有人估计斜塔过不了21 世纪就会倒塌,因此必须全力以赴地抢救,以免这座艺术古迹毁于一旦。目前塔顶中心点偏离垂直中心线达4.4 米,比刚建时多了2.3 米,塔身斜度已达5.3 度,确实岌岌可危。值得庆幸的是,1972 年10 月当地发生一次地震,比萨斜塔却安然无恙,避过劫难,由此又引得世界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比萨斜塔是世界著名建筑奇观,意大利的标志之一。它和相邻的大教堂、洗礼堂、墓园均对11 世纪至14 世纪意大利建筑艺术有巨大影响,故被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评选为世界遗产。
据悉,在意大利还有许多斜塔,但没有一座比得上这一座出名,因为它不仅高大壮美,而且还有与众不同的特点:1. 它是圆的,这是意大利独一无二的圆塔;2. 通体用白大理石造的。伽利略曾拿这座斜塔作为自由落体的试验场地:他拿一大一小两个铅球从塔顶同时落到地面,一下子把传统观念砸开了个口子,动摇了统治一千九百年之久的亚里士多德的权威。这54.6 米高的塔顶,可偏心有近5 米,是自由落体试验再好不过的试验场。循楼梯一圈圈绕着往上走,要拾294 级才能到顶。从塔顶眺望比萨城,一片鲜红的瓦顶,在纯净的蓝天之下,确是明丽壮观。
塔;2. 通体用白大理石造的。伽利略曾拿这座斜塔作为自由落体的试验场地:他拿一大一小两个铅球从塔顶同时落到地面,一下子把传统观念砸开了个口子,动摇了统治一千九百年之久的亚里士多德的权威。这54.6 米高的塔顶,可偏心有近5 米,是自由落体试验再好不过的试验场。循楼梯一圈圈绕着往上走,要拾294 级才能到顶。从塔顶眺望比萨城,一片鲜红的瓦顶,在纯净的蓝天之下,确是明丽壮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