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数学文化 提升小学生核心素养
- 来源:素质教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数学文化,渗透策略,核心素养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1-05 15:18
【摘要】数学文化不仅仅有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念、语言等,还有数学的形成和发展,包括一些数学家和数学史与社会科学发展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效渗透数学文化,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本质内涵,提升小学生数学素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当承担向学生传递数学文化的重要职责。”数学文化内涵丰富,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有效渗透数学文化,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容的全面掌握,不断拓展与丰富数学知识与教学内容,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实现数学教学与文化素养融合的不断完善与补充。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数学文化的特色,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意义
(一)数学文化渗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文化的渗透可以为数学教学增添色彩,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进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首先,数学文化具有一定的丰富性和故事性,数学文化中有很多关于数学知识的故事,将数学文化融入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讲解一些关于数学知识的故事,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进而逐渐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其次,数学文化的渗透必须依靠合理、科学的渗透方式,从而改变原本单一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带来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结合生动有趣的天体运动小视频,引出年、月、日,体现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通过对古罗马历法文化及闰年来历的讲解,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对年、月、日的感性认识。
(二)数学文化渗透能使学生发现数学之美
数学文化不仅蕴含着丰富且深刻的数学知识,还彰显数学之美。在教学中教师要避免让学生机械地背诵一系列数学公式,应注重设计有效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数学文化的特色,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之美,提高审美情趣。例如在教学“轴对称”时,教师以传统剪纸艺术引入,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在观察、思考、辨析中感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让学生的认知从直觉走向本质。在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时,引发学生思考飞机设计中运用对称的作用,让学生体会数学文化无处不在。课末出示回文算式,感受计算中的对称美,激起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可以转变小学生对数学学习和数学知识的片面看法,为学生的学习注入强劲的动力。在数学诞生、演变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数学家经过不断的验算和证明,发现、总结了一个又一个定理、概念等。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会和应用数学知识,还要真正理解知识的意义,以及其形成过程,从而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魅力。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有效策略
(一)更新教学观念,提升数学文化素养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树立现代化教学理念,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引,不断加强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
首先,教师应以现代教学观念为指导,对学生个性化给予尊重和正确引导,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教师应正确认识自身在教学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与学生互动,关注学生能力培养。其次,教师在教学理念更新的过程中,通过对先进教学设备、方式方法、组织形式以及教学策略的合理运用,有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深化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策划者,教师自身所具备的文化素养总是会对某项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教学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数学文化在教学中的有效渗透,要求教师的数学专业文化素养、教育专业素养以及其他各方面的文化素养都必须要全面提升。从学校方面而言,首先,要给教师提供培训和交流的平台,如校本培训、教研交流等有关培训方式。其次,注重开展校本研究和教研活动,给教师提供丰富的相关参考资料,最大限度地提供备课资源,拓展视野,促进教师素养的提升。
(二)创新与丰富数学教学形式,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不难发现,要想证明数学理论知识与数学价值不仅仅需要掌握其演算的规则与变换的技巧,还需要重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有效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与内容概念的推理能力、转换能力等数学文化修养,借助于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较为丰富、开拓性的数学教学知识,有效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与综合发展能力,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素养形成。这就需要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学习反应能力等进行数学教学课件以及教学内容的设定,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轻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学习潜能,有效开放自身的思维创新意识与发展意识。例如在教学“神奇的莫比乌斯带”一课时,教师以魔术游戏导入,激发探究欲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在动手摸一摸、画一画、剪一剪等操作活动中探究与思考莫比乌斯带的本质特征。感悟其神奇魅力。并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想一想、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见过莫比乌斯带,教师适时展示传输带、打印机的色带及过山车的轨道、可回收物标志图片,以及莫比乌斯带在建筑和艺术方面的应用。引导学生在交流互动中,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充分挖掘学习资源,彰显数学人文魅力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处处充斥着数学文化,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数学文化内涵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理解,加强学生对数学悠久历史以及文化知识内容的追寻,体验丰厚的情感与历史文化精神,在学生心目中播种一颗热爱数学、喜欢学习数学的种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数学文化渗透到小学教学实践活动中,需要从课本教材的知识内容着手,将最基础的教学工作放在整合数学教学课本内容上,有效借助于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手段将数学文化渗透到日常教学中,更好地促进数学文化能够与小学数学教学良好的兼容,全方位的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能力与数学文化素养的培养,推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引入“圆周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针对圆周率的历史开展教学实践,为学生呈现相关的古人计算圆周率时运用的方法,比如割圆法,这是我国数学家刘徽计算出来的最早的、较为精准的圆周率的值,通过割圆法用圆的内切与外切正多边形接近圆的周长,直至切到192边形,才得到最终的圆周率值。并通过播放祖冲之发现圆周率的故事及今天的数学家们利用计算机计算到小数点后几十亿位,让学生了解我国数学文化的发展史,领略数学文化的韵味,增强民族自豪感。
总之,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渗透,能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内化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和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渗透数学文化,带领学生探究数学的神奇之美,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邵淑杰.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2021(04):94.
[2]吴红梅.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26):74-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