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融入美术教育
- 来源:素质教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学数学,美术教育,有效融合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1-05 15:20
【摘要】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教育部提出“五育融入”,全面发展,艺术教育要渗透到各个科目当中。小学数学也不例外,将美术元素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将知识与美结合在一起,可碰撞出兼具科学与艺术美的火花。在数学课堂中融入美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还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与美术教育相融合的过程中,基于数学学科中与美术相关的教学内容,利用美术教育的手段有效发展了学生的数学素养、作图能力与美育修养。通过数学教学与美术教育的融合,我们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将学习视为一种快乐的发现过程。学生的数学能力与美育素养的提升,能够丰富小学数学教育的内涵,使数学教学能够真实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美术教育的价值
小学数学学科,不仅包含了最为基础的数学知识,而且更加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一门密切与生活相关的学科。生活离不开美,如果你能细心发现,生活中是处处存在美的。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应该体现教学艺术、应该体现教学美感,而美术教育手段也能够对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数学学科与美术学科的共通点就是注重研究形体的特点,数学学科的几何学与美术学科的构图原理具有紧密相关的联系。我们在小学数学几何教学中,可以积极利用美术教育的手段来有效引导学生通过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学习过程,发现数学知识、感受身边的美。美术教育手段多种多样,对于适合数学学科的手段,基本集中在绘图教学以及手工制作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绘图教学与手工制作教学,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平面几何以及立体几何的知识,从而有效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数学素养、美育素养。
二、绘图作图结合,理解几何概念
小学数学的平面几何教学,集中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在小学数学的平面几何教学中,我们应有效利用美术教育中的绘图教学与数学学科中的作图能力,为学生提供兼具艺术性、趣味性、科学性的教学任务,让学生通过绘图、作图的手段,发展和认识数学平面几何知识。
例如,我们在进行有关“圆”的相关教学过程中,就利用美术绘图与数学作图结合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及美育素养。根据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鱼”,让学生利用数学作图以及美术绘画的方法画出一个“阴阳鱼”。在绘图的过程中,我们首先为学生分析了“阴阳鱼”的结构,为学生明确“阴阳鱼”的外轮廓是一个大圆,在这个大圆的同一条直径上,应该先作两个圆心在大圆的这条直径中的两个不同半径的中心,自身直径等于大圆半径的小圆,使这两个小圆在大圆直径上相切。根据这个思路学生利用圆规绘制大圆,再绘制了两个在大圆直径上相切的小圆,之后利用橡皮分别将一个小圆的左半边弧和另一个小圆的右半边弧擦掉,形成在大圆内平分大圆的“S”形曲线。最后学生在两个小圆的圆心再分别作两个直径是大圆半径1/4的小圆,再利用美术绘画的手段根据“阴阳鱼”的黑白进行上色,从而完成了“阴阳鱼”的绘画。在绘画完成后,我们的学生深深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绘制“阴阳鱼”,体会到了那种“阴阳对称”的和谐美感,从而在提升数学作图能力以及数学平面几何概念理解深度的基础上,有效发展了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态度与美育修养。
三、挖掘教学素材,透着数学之美
根据目前教学情况可知,数学在进行图形知识教学时,可以将美术与数学进行整合,其他的内容需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挖掘,从而提供更多的教学素材。还应该注重教学方式,通过巧妙地展现或者无痕的渗透,让学生感知并理解数学美。比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可以让学生发现对称之美。如在进行规律探索时,让学生感受规律之美,从而发现数学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鼓励学生创新,传统教学方式认为数学科目只有规范的解题步骤,标准的答案,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会采用一种教学方式,提供一种解题方式,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解题思路,开拓学生思维,或者可以将学过的知识进行整合与创新,形成自己的作品。如在学习图形知识时,当学生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都学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学过的图形为自己设计一辆车,在作品中既体现逻辑思维,又渗透着数学美。
四、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观察能力
小学美术与数学学科同样重要,也就是说,在美术学科中会始终渗透数学课程,在数学教学中将美术内容贯穿到各个环节中,那就需要寻找出适合的教学单元,从而将二者进行更好的整合。如在学习《对称、平移和旋转》时,让学生欣赏、收集图案,并让他们尝试设计图案,注重培养学生对图案的审美情趣,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如一个图形在平移或旋转之后会得到另外一个图形,或者经过平移或旋转之后与之前的图形一起形成新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从而发现对称美,让学生动手操作,或者分小组进行讨论与总结,开展探究活动。另外教师还要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将一些图形通过动画的形式进行平移或旋转,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图形的变化过程,从而发现对称现象,教师将学生收集的图片资料进行展示,并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在课堂中展示给大家,通过美术与数学课程整合,促使学生认真表达自己的见解,在学习过程中取长补短,不仅让学生快速学会数学知识,还能提高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发展。
五、美术与数学同等整合
小学美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融合,应做好学科内容衔接工作,保证教学整体的流畅性,加强美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效果。例如:学习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时,教师可以选择美术教材中与之相关的内容进行整合,保证美术的知识与数学知识有效衔接。可以选择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中《我爱校园》与本课内容进行整合,数学课程教学目标要帮助学生理解方向以及位置的具体含义,并根据位置、方向确定物体的物质,可以绘制物体所在位置平面示意图;美术课程教学目标是能够提高学生稳取景构图以及线条色彩的运用能力;整合小学美术与数学教学目标开展教学,让学生运用美术技巧绘制学校平面图,并通过数学知识确定教学楼、体育场的位置和方向,从而实现小学美术与数学教学目标,加强美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效果。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整合,能够加强学科与学科之间联系,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掌握美术知识,并且丰富学科教学内容,使学科教学内容不再枯燥,而是更加具有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强学科教学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与美术学科的有效融合,有利于促进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美的体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充分发掘学生内在的学习潜能。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提升自我教学能力,充分发挥数与形的相互结合,促使学生可以通过对数学和美术有效融合的学习,让美术赋予数学丰富的内涵,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教师的培养下,可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积极主动地去对数学进行探究和学习,在学科融合中,学生既可以学习数学知识,也可以通过美术来提高想象力,在学习中锻炼思维,发散思维,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何爱辉.美术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
[2]刘燕萍.运用美术效应教学提升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J].广西教育,2019(5):2.
[3]薛洁洁.小学美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策略思考[J].小学生(中旬刊),2021(12):109-110.
[4]郑贝贝.创新学科整合方式,享受数学多元课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整合的实践探索[J].新教育,2019(23):40-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