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堂自主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讨

  • 来源:新玉文艺
  • 关键字:自主管理能力,培养,探索
  • 发布时间:2023-07-01 19:10

  次仁布赤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完全小学

  摘 要:众所周知,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学生承担着主要责任,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尽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进一步提高班级自主管理的效率。本文结合学校实际,根据当前教育背景,探究小学生课堂自主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自主管理能力;培养;探索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也是学校管理的重要部分,有效的班级管理可以维持教学正常秩序,保证优秀教学质量,实现学校育人目标。马克思也曾说:“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班级管理得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学校的未来。

  一、当前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问题

  (一)理论与实际联系不足

  在当前的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学理论与实际联系不足的现象。反映在课堂上,则是教师进行了大量的自主管理能力宣传,并且就自主管理能力培养列举了一系列的策略。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不成熟,从而使其无法有效地吸收自主管理能力培养方式,并且就小学生而言,也无法真正有效地理解自主管理,极大地降低了教师的培养效率。除此之外,即便学生充分吸收了教师所传授的培养策略,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实践平台,从而无法真正的反映出学生的掌握和应用程度。一方面会使得教师的培养方案为 “一纸空谈”;另一方面教师也无法检测出学生的培养效果,从而依据学生的培养效果对培养策略进行调整。如此便会导致原先制定的培养方案存在问题,最终不利于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 。

  (二)缺乏完善的自主管理能力培养方案

  培养小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离不开完善的培养方案。但在当前的教学培养环境中,普遍存在缺乏完善的自主管理培养方案的现象,其主要原因便在于缺乏具有相关经验的教师团队,从而无法制定出完善的培养方案。对小学生进行有效地自主管理能力培养,该理念从理论到实践经历了较长时间,对于部分师资力量欠缺的地区而言,因没有专业的具有相关经验的教师,无法制定出有效地培养方案,最终也无法对小学生进行系统性的自主管理能力培养,还不利于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养成。因此就学校分析,一方面要加强教师培训,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与社会组织的合作,通过利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制定出完善的培养方案。

  二、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策略

  (一) 培养学生班干部引导学生自主管理

  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下,班干部通常由班主任直接挑选。这一方式遗留了两个问题:第一,班干部没有经过竞争就上岗,致使班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较低。此外,学生一旦不满意班干部人选,就不能服从班干部的安排。因而,教师要将“自荐”同“班级选举” 相结合,通过竞争的方式,让学生依据自己的优点长处报名,随后竞选相应的班干部职位。班级的全部学生都要对班干部进行投票和评价。这时,班干部不但有思想准备、工作激情和专业能力,又得到了学生的拥护与支持,为日后的班级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树立了威信。竞选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对学生的一种磨炼。为了能够让大部分同学在班干部岗位上得到磨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管理的质量,增强班级的团结力,可以采取轮岗的方式。轮岗的方式如下,首先, 大面积普及轮岗的原因和作用,与学生干部和个别家长进行沟通。此外,班委会要制定合理的轮岗策略, 并由全体学生对这个策略进行商讨。

  (二) 制定班级教育管理目标引导学生个体自主管理

  马卡连柯曾经指出:“真正的集体不单单是众多单一个体的集合,而是除去个体意识后拥有一个共同目标的集体。”制定班级教育管理目标是为了体现班级学生的期望,显示班级成员一致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和人生观,教师可以同学生共同商讨班级管理的目标。采取这样的方式,有助于汇集全体学生的智慧成果,掌握学生的真实想法,制定更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目标。在探讨的过程中,增加了学生自身的自信, 并且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实质上,探讨的过程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学生通过自我教育提高了自我教育的水平。因而,班级教育管理目标的确定应该得到教师与学生的一致认同,因为全体班级成员都参与了进来。在这种前提下制定的班级目标,能够得到一致的认可,从而将客观的要求转变成个人的内在动力。

  (三)开展课堂活动引导学生个体自主管理

  苏联杰出的教育专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要使集体中的每位成员在擅长的有关领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优势与长处。”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自身潜能得到激发,有助于小学生的个体自主管理能力提升。学校经常组织各种类型的活动,有助于小学生形成自主管理的习惯。针对高年级小学生的发展特点,教师开展多种教学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深化自我管理的意识,提升自主管理的能力。结合小学生自控能力不强的特点,教师要建立相应的合理的管理体制与规则,激发学生的个体意识和责任担当,将外在客观要求转化为内在动力,最大程度地培养学生自主管理意识。活动是校园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有助于小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学校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要针对学生的需求提供服务,树立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在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中实现学生的人格塑造、提升自我。

  ( 四) 关爱与呵护的教育实施

  一个教学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在接触这些性格迥异又天真烂漫的小学生时,关照和爱护的想法通常更加强烈。在班级自主管理时,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所有学生,在校内,班主任是学生遇到困难时的第一求助对象,由此可见,班主任在小学生心中的重要性和地位。在这种前提下,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竭尽全力地为学生解决困难,平等地面对每一个学生,不能因为有成见使学生产生被忽视怠慢,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感觉。教师应守着一颗责任和爱护的心,陪同学生进步,耐心引导学生,聆听学生的疑问,甚至是通过文字、影像材料来记录学生的点滴小事,使学生体会到班主任的关怀爱护,这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葺

  三、结束语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由稚嫩转向成熟的重要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各阶段的班主任对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具有不可或缺的导向作用,不但要教授学生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思维方式的培养,从而使学生成为迎合社会发展、全面协调进步的青少年杰出人物。

  参考文献

  [1] 侯波 , 魏红星 . 浅析如何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J]. 新课程·上旬 ,2019(9):194.

  [2] 赵大莉 , 朱奉兰 , 曾宗兰 , 等 . 培养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实践研究 [C].//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 .2019 年度教育发展研究规划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 .2019:451.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