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的方法

  • 来源:素质教育
  • 关键字:教学创新,措施方法,手段策略
  • 发布时间:2023-07-20 19:38

  黄敏霞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肖家中心学校)

  【摘要】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和数学思想,培养学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鼓励学生个性化思维发展,塑造全方面发展的数学新型人才。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措施方法;手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5-4197 (2023)05-021-01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经历教育的“再创造”,建立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真正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形成自己的本能性。可是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状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应把学生往预设的轨道上赶,让学生配合我们来完成,而要根据教学进程和学生需要的实际,不断地进行调整,树立起强烈的资源意识。要使学生一拿到数学新书时就爱不释手地翻来覆去浏览,学生的兴趣是它的基础。积极的兴趣的倾向是朦胧兴趣的开始,那么如何把握契机,把这种积极的心理倾向设法转化为一种积极的真正兴趣,这在第一课尤为重要,特别是布置第一课的前置性学习中尤为重要。

  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良好愉快的交往,可以构建互动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质量则不言而喻,和学生做知心朋友,做为教学中的一环,也是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每一个变化,每一点成长,注意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和诱导,使每个学生都发展顺利。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注重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彼此补充,不断进步。

  三、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有些数学应用题单凭字面理解十分抽象,只凭口头讲解很难解释清楚,而如果创设一些学生熟悉的有利于数学学习的思维情景,则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个好的生活情景,能促发强烈的问题意识,利于引发学生的探究情感,培养创新意识。就要求应用题的素材是学生自己熟悉的,或是自己感受过的、理解的,与他们的生活世界密切相关。这种呈现方式,对学生来说,具有亲切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更重要的是能使他们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呈现方式也要打破以往纯文字的形式,采用图文并茂,这不仅有助于摆脱纯文字的枯燥说教,也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如“将两个周长是8 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求这个长方形周长。这道题就可以引导学生用纸做题中的图形,把较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当学生清楚的“看到”两个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图失去2 条正方形边长时,解法自然产生。

  四、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要把课堂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往往被错综复杂的生活现实所难住。这就要加强实践操作,培养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例如,教了"比和比例"后,我有意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要学生测量计算操场边的水杉树高。水杉高参天,如何测量?多数同学摇头,少数几个窃窃私语,提出爬上去量,但是两手抱树怎么量?有人提议拿绳子,先用绳子量树,下树后再量绳子。

  这可是个好办法,可又无枝可攀,如何上去?教师适时取来一根长2 米的竹竿,笔直插在操场上。这时正阳光灿烂,马上出现了竹竿的影子,量得这影子长1 米。启发学生思考:从竿长是影子的2 倍,你能想出测树高的办法吗?学生想出:树高也是它的影长的2 倍。(教师补充"在同一时间内"。)这个想法得到肯定后,学生们很快从测量树影的长,算出了树高。接着,教师又说:"你们能用比例写出一个求树高公式吗?于是得出:竿长:竿影长=树高:树影长;或:树高:竿长=树影长:竿影长。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

  五、合理的评价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例如:学生当堂作业反馈,教师可以根据反馈结果改进自身的教学;对于一个上课不积极发言的学生,如果他能举手回答,哪怕结果是错误的,教师应对该生的积极表现给予肯定,而不忙于否定答案;对于一个经常不按时完成、上交作业的学生,如果有一天他按时完成上交了,哪怕书写让你不满意,教师不急于否定书写,而应对该生按时完成上交作业给予及时的表扬;对于一个检测为95 分的优秀学生,如果某题因为读题不认真而做错了,教师应及时指出,相反,对于一个经常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如果某次终于及格了,教师应该及时鼓励;某次口算竞赛100 题,有一位女生只做了70 题,70 题都正确,而一位男生全部做完,对82 题,错18 题,针对此,对他们的评价是:从结果上看,这位男生比那位女生优秀,但从过程上来评价,那位女生比这位男生认真,而两人各有优点,同时各有不足之处,要是能取长补短,效果一定更好。评价既要使学生建立信心,又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都要经历反思、探索、实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时刻记住创造性的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创造性地驾驭教材,处理教材,善于处理教学中的“突然”事例,不断地自身调节,以达到课程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把观念的转变、知识的更新、行动的研究体现在每一次的教学活动中,使所教的学生变为善思,使所教的学生提高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培,《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商情》,2011 年12 期.

  [2]王秀琴,《小学数学如何实现教学方法创新》,《新课程·小学》, 2013 年12 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