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管理中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应用

  •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 关键字:食品质量管理,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应用
  • 发布时间:2023-09-05 11:49

  乐亚琦

  (抚州市东乡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江西抚州 344000)

  摘 要: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是保证市场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的重要前提,其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能从根源上降低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概率,提高食品安全管理质量和水平,为社会健康发展、保护消费者健康安全提供保障。本文着重探索了食品质量管理中应用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重要意义和策略,希望能推动两者的深度融合,为预防食品安全问题、降低食品安全风险、提高食品质量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食品质量管理;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应用

  近些年来,食品安全和质量问题备受社会大众关注,如何有效规避食品安全风险,杜绝食品安全问题,保证消费者安全,成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关注的焦点。而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大力应用和融合,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并为相关部门制定食品安全标准、控制食品质量提供参考和助力。对此,相关部门应加大对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应用探索,以深度融合发挥其最大优势,完善食品质量管理体系,深化管理力度,降低食品安全风险,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 食品质量管理中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应用的重要意义

  1.1 有利于明确细化食品质量管理重点,优化质量管理方式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是近年来社会关注度较高的一个词,其主要是指相关部门借助科学手段、方法对受检食品中包含的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的不利因素进行检测、监测、分析,了解食品安全等级,查明食品安全风险来源,确定贴合风险管控的策略,降低食品安全风险。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在食品质量管理中的有效应用和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食品质量管理重点的细化与明确,对优化质量管理方式,提高管理质效有积极作用。①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结果的应用能为食品质量管理提供导向引领,让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能根据相关数据,如风险出现概率、食品危害程度等,对食品风险隐患进行排序,为后续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优先处理风险危机排序靠前的食品安全问题提供参考。例如,奶制品和生鲜食物运输是其食品安全和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在检查食品安全过程中,可以重点查看食品运输车辆的运输条件、时间和中途停放时间是否符合规定等因素。这样不仅能快速找到腐烂变质、受到化学污染的食品,督促企业及时处理、整改,还能缩减检查时间,提高工作效率[1-2]。②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不仅能为相关部门对质量管理方式进行持续优化提供参考,更能为其全面落实效果显著的管理模式,保证食品安全提供助力。食品安全风险分析能在食品风险预警体系中发挥作用,提高该体系的完整性和实效性,确保食品安全。此外,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分析能充分考虑不同区域、不同食品安全风险因素,全面分析质量管理中的所有潜在问题,提高食品质量管理的科学性和完整性[3]。

  1.2 有利于为食品生产与加工提供参考,提升行业准入门槛

  通过对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持续深化应用,相关部门能对食品安全问题追本溯源,反推安全问题形成源由和环节,为企业食品生产与加工提供精准参考,提高食品安全管理。例如,受检食品出现农药残留超标、使用有毒或不合格外包装材料、食品添加剂超标等情况,相关部门可以将其反馈给企业,帮助其确定食品安全问题症结,找到解决方法,督促企业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解决。这样不仅能为企业食品加工与生产提供数据参考,还能保证食品作业安全性,保证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权益。除此之外,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应用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食品生产、加工行业的准入门槛,有助于提高食品加工质量,保证消费者食用安全。

  1.3 有利于快速处理食品安全危机事件,保证市场食品安全

  互联网时代,食品生产、加工、销售、流通渠道越来越多,线上购物更是成为当下消费者购买食品的一种主流渠道,这也给食品安全质量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和挑战。对此,相关部门在食品质量管理中应用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不仅能帮助其及时了解、精准掌握食品有效成分构成,更能制定行之有效的风险预警整改方案,避免有问题食品流入市场。例如,在食品质量管理过程中,相关部门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发现有问题食品,将其资料信息提交给风险部门,该部门就可以凭借这些数据对食品加工企业进行调查、整改[4]。

  2 食品质量管理中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应用的有效策略

  2.1 优化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应用的流程

  为进一步深化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应用融合,发挥其应有效能,相关部门可以从规范、明确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流程入手,通过控制其应用过程提高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精准度,为食品质量管理提供保障。相关部门在优化该流程过程中,还可以立足食品企业质量管理需要,以风险分析应用程度为参考,完善现有应用机制,细化应用流程,将其应用行为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提高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应用效果,降低或杜绝不良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为食品质量管理发展和企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保障。①相关部门可以结合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具体应用情况适当增加风险防控意识,制定防控标准、策略,优化防控模式,在落小、落细、落实方面下功夫,提高其应用水平,形成推动食品质量管理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动力。②相关部门可以通过打造完善过程控制机制来确保食品安全风险分析落实到位,提高其针对性、科学性,保证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权益。例如,相关单位可以根据食品企业原料采购、生产、加工、销售等不同环节,制定不同且与之相匹配的风险分析操作流程,发挥其效能,确保食品品质和安全,为食品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使其能够达到预期目标,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③相关部门还可以从员工入手,通过“线上+ 线下”双重培训渠道拓展员工培训广度和深度,提高员工职业素养和技能,强化其食品安全风险分析、评估敏锐度,为保证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结果精准性、合理性,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助推风险管控发展提供专业人才支持和保障。

  2.2 加大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与评估力度

  2.2.1 强化食品安全预警机制

  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的保护需要相关部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合力,打造食品安全“共同体”,守护“舌尖上的安全”。对此,相关部门可以将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相关流程和内容通过互联网等渠道共享给食品企业,加大企业对食品质量管理的重视,并促使其主动将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应用到食品运输、存储等环节中,及时了解、预警潜在食品安全风险,确保食品在各个环节中的完整性、安全性,保证消费者生命安全。例如,海鲜食品加工企业可以将风险分析应用到食品运输过程中,从运输条件的规范性以及食品保存等方面对食品进行自检、自测,确保运输条件符合运输标准,避免因运输不规范或保存不当导致食品出现质量问题。通过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合理运用,该企业能够避免食品运输过程中出现变质、腐败等问题,既保证了食品安全,也节省了成本,降低了损耗,为该企业带来更多收益[5]。

  2.2.2 完善食品安全评估机制

  完善的食品风险评估机制不仅对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应用大有裨益,对食品质量管理也有好处。对此,相关部门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加大对食品安全评估机制的完善,为保障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有效落实奠定良好基础。①相关部门可以从员工意识入手,通过强化员工质量意识和安全风险分析应用意识入手,提高部门对食品安全风险分析评估机制的重视度,并付诸行动,加强该机制完善性建设,提高对食品安全监测和保护,提升食品质量管理水平。②相关部门可以深入市场了解食品行业发展趋势和现状,找到消费者担忧问题核心,并以此为参考构建科学合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将其应用到食品质量管理中,推动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有序运行和高质量发展。在整个过程中,相关部门还应发挥风险评估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责任担当,确保分析结果的公平公正、科学合理,为食品质量管理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2.3 完善食品安全法规和监督管理体系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有效应用、食品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都离不开法律法规的保驾护航,因此,在应用风险分析过程中,相关部门应重视对相应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为食品质量管理提供法律保障机制,这样才能确保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应用落实到位,促进食品质量管理高质量发展。除了重视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完善之外,相关部门还可以通过持续强化安全风险监督、管理,提高对其重视度方面入手,为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应用树立一把“标尺”,确保其应用方向的正确性。相关部门可以通过专业化、规范化监督管理来增强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结果的精准性,避免因分析结果不合理,给企业、消费者带来不良影响。同时,相关部门还可以建立由专人专职负责的监督管理部门,通过对食品安全风险分析进行监督管理,减少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中人为或机械操作带来的失误,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为食品质量管理提供有效参考。例如,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为了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结果的精准性,在内部建立了专业的监督部门,并招聘专业人士负责相关工作,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提升了食品质量管理水平,得到了食品企业的一致好评。

  2.4 融合信息技术以提升分析技术含量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能大大提升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效率和结果精准度,是食品质量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助手”。对此,相关部门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对食品安全风险分析进行优化、提升,实现预期管理目标,保证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权益[6]。①相关部门可以通过食品安全检测系统中的仪器设备对食品成分、卫生指标等进行快速检测,了解食品安全情况,降低食品安全风险。②相关部门在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中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对食品安全问题来源、趋势、热点等进行统计、分析,并为监管部门制定针对性解决策略提供精准化数据参考,提高风险分析结果的准确性。③相关部门还可以从食品质量管理工作人员方面入手,强化员工信息化发展、应用意识,提高其信息化素养和技能,为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提升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应用效率和准确度打好基础,继而推动食品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提升和发展。

  3 结语

  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大众关心、关注的焦点,其不仅影响消费者身心健康,还对社会的运行发展有很大影响。对此,相关部门应积极探索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应用策略,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发挥其实际效能,约束食品企业,规范食品生产、加工、运输流程,保证食品安全,提高食品质量管理效果。同时,相关部门还应结合食品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和趋势,以符合企业发展需要、消费者健康需求为导向,持续深挖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中的不足之处,并对其展开深入优化、完善,为食品质量管理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 项婧茹.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在食品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 现代食品,2023,29(3):134-136.

  [2] 祝焱波. 冷冻饮品生产过程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J]. 食品工业,2023,44(7):337-339.

  [3] 林海滢, 梁永恒, 任艳琦, 等. 食品安全现状及食品质量管理的探讨[J]. 食品工业,2023,44(6):341-343.

  [4] 傅航, 侯鹏飞.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在食品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现代食品,2021(23):121-123.

  [5] 陈亮. 农产品与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的探索[J]. 中国食品工业,2023(10):59-60.

  [6] 赵芮.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及其在食品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 现代食品,2021(11):52-54.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