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思维培养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分析
-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创新思维,培养,教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10-06 15:51
张渝莹
(云南省普洱市初中数学张渝莹名师工作室)
【摘要】在目前阶段,我国的初中数学教学中通常采用完全由教师负责讲解课本知识的教学模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非常低教学目的也仅仅是掌握课本中的公式和理论知识这就偏离了数学这门课程培养学生的本意。应更多地将创新思维融入到初中的数学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为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具体地分析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思维;培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2)5-015-01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时代发展的需求所致,这是传统教学所不能及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受限于教材、受限于教师、受迫于作业、受迫于成绩,学习疲惫不堪,效果却依然如故。如此教学,等于是为学生的思维戴上了紧箍咒。而新时期的教育则推崇学生自主学习、思考、探索,学生在学习方面具备更多的自主权,教学也不再“唯分数论”,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一、以教学模式创新释放学生创新潜力
创新思维的形成是一项长期工程,并不是简单的用题海战来让学生不断的去形成数学解题方法,而是要通过对教学模式加以创新改革,打通其数学学习中思维上的堵点,改变其原有的比较固化和定式的思维方式,把更多想象,发散,转换联系,归纳演绎,类比推导等灵活多样的创新思维形成的方法路径向学生传导,这样才能让相应的教学见到实效。老师要积极的运用现代教育创新成果,打造更加丰富多彩的课堂,比如翻转课堂,情景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也可以充分利用所媒体教学技术,让微课,慕课等新型教学手段成为学生创新型思维课培养和提升的助推器。以在学习“圆的知识”时,其中一部分为圆和直线的位置关系,这是学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特征的基础所在,其中有些内容中也需要学生用创新的思维去理解,分析。老师可以结合翻转课堂,先组织学生提前去预习了解教材中对于圆和直线的位置关系介绍,把个人的疑惑和问题一一记录下来,可以在线上课堂互动平台留言,这样老师在上课时,就会有方向和目标,学生的疑问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是否有学生的提问更加独到,有创新之处,而后开展针对性的培养。在上课之后,老师先把学生们的问题一一的抛出,让其他同学一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先尝试解答,在解答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们的思考方式和路线,有的学生回答看似天马行空,但是正是其想象力好和创造性思维的源泉所在。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方向引导,渐渐的培养其多元角度看待问题,灵活转换图形关系,擅于总结规律,应用规律。这种课堂情景下,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定要突出,为他们留出潜力释放和发展的空间。
二、以分组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初中教师可以将班级分组,可以分为两组,并分别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带领小组完成核心素养下小组合作理论教育培养的内容,并由教师对于完成程度进行评分,每周进行一次评分比拼,分数高的小组将得到相应的奖励。通过以上的活动,可以将学生们的集体责任感发挥出来,小组长要顾全大局,管理大家带领大家一起完成教育内容,组员们则积极配合组长的工作,这样使他们进行适当的竞争,有助于扩大他们的集体责任感。将管理权利分配给小组, 有助于创建展示自己的平台,发挥学生自我的能力价值,教师则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于小组的数学教育工作进行指导。加强班级凝聚力的同时还能促进个人表现的责任担当意识。以上就是教师通过优化管理模式的一种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责任担当能力。但是教师在指导学生时,应避免其中出现恶性竞争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仅仅会降低学生的责任担当能力还会促使学生向着利益性的意识去竞争,如果出现此类情况,教师应该及时指导,更改该管理模式,确立更加适当的教学管理模式,从而更高效的完成小组合作理论教育工作。
三、鼓励思考发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尽可能地设疑提问,并且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勇于发言解答,对于回答正确者需要积极鼓励、肯定;对于回答不正确或者不完善者,则需要避免立即否定,而是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尽可能地完善答案;从而逐渐帮助学生养成敢于思维的习惯。另外,为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教师在教学过程汇总需要尽可能地对问题的目的、思考任务、要求等进行明确,同时学生在观察与思考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主导作用,及时进行指导。同时还需要尽可能地扩大到学生的认知空间,促使学生的个性思维得到发展。如在学习“锐角三角形”时,在学习过“两个锐角三角形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一命题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命题中没有 “锐角”这两个字,那么这个命题还成立吗?这样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反例方式来证明命题是否成立,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隘的不足,逐渐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及创新思维。此外,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不同学生间的数学素养往往也存在有极大的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认识这一点,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克服自卑、紧张情绪,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与想法,尤其是性格较为内向、数学素养稍低的学生,更应做好鼓励与引导,增强其学习信心与兴趣。在设置问题时,教师可以尽可能地以开放性问题为主,鼓励学生以不同角度为出发点进行解答,同时还需注意不要草率否定学生的思维,认真倾听,及时予以鼓励、引导,从而逐渐培养学生敢于发言、敢于思考的思想,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其创新思维。
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师要在教学中通过改变教学方式,辅以鼓励和引导的方式去进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创新思维贯彻到数学学习的日常中去。
参考文献:
[1]孙伟海.初中数学多媒体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J].中国新通信,2021,23(24):198-199.
[2]陈清.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方法与技巧[J].第二课堂 (D),2021(11):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