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勇
抢滩终端设备的大模型
巨头引领下,AI 的应用场景从目前的PC 和云端逐步延伸到手机、智能音箱、车载助手等IoT 设备领域。
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 在官网宣布,其在美国推出了聊天机器人ChatGPT 的iPhone 应用,并承诺未来也将为安卓手机提供相同的服务。这是该软件首次发布手机版本的应用。
与基于Web 的聊天机器人版本相比,iOS 版本应用程序的发布可能会让更多人触手可及。此外,用户还可以在苹果商店为其打分并撰写评论, 使OpenAI 更直接地接受消费者审查。
ChatGPT 推出手机App, 可以说是历史性的一步,这意味着由此生成式预训练大模型距离终端用户又近了一大步,ChatGPT 平台将获得数倍于网站版本的流量,同时,在数倍用户的训练下,聊天机器人的性能也将有大幅提升。然而对于已经建立成熟系统的手机厂商而言,ChatGPT 的存在让他们保持谨慎,同时也瞄准市场广阔空间加速布局。
在OpenAI 的刺激下,苹果、谷歌等巨头均在加速自研大模型相关技术。库克在业绩会上透露,未来几个月内,苹果公司用于生成式AI 的研发支出将进一步增加。苹果官网显示,苹果关于大语言模型相关的招聘需求就超过了600 个。 还有消息称,苹果已建立了自己的大语言模型框架“Ajax”,并将其应用在地图.Siri 等功能上。谷歌方面,据CEO 皮查伊透露,公司旗下即将推出的新款Pixel 机型将融入最新的PaLM2 大模型壁虎版。
而国内市场,随着各类“大模型”陆续问市,巨头加速抢占市场搭建生态,掀起新基座之战,多家上市公司纷纷入局,国内大模型产业链更趋繁荣。从PC、手机到汽车,巨头角逐推动大模型加速“上车”应用。
大模型们的“新入口”
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为代表的终端硬件的普及率相当高,已成为最大的流量入口,只有当越来越多的AI工具接入这些终端硬件,才能触及更多用户。
深知大模型重要性的手机厂商自然不愿放弃开启“iPhone 时刻”的机会,手机大模型已经成为今年手机圈新一轮的开卷赛道。华为在8 月的开发者大会上发布HarmonyOS 4 系统,通过盘古大模型加持AI 助手小艺,在知识获取、逻辑推理、任务规划、记忆扩展、工具调用、创作辅助等方面大幅提升。小米的大模型在雷军2023 年年度演讲中首次公开亮相,他称目前13亿参数规模的MiLM1.3B 模型已经在手机上跑通,且效果可以媲美60 亿参数的大模型在云端运算的结果。与此同时,小爱同学也已开始升级大模型相关能力,并开启邀请测试。
除华为和小米外,OPPO“小布助手”团队官方最近宣布基于AndesGPT 打造的全新小布助手即将开启大型体验活动,升级后的小布助手将具备大模型能力,vivo 则在今年5 月研发了面向自然语言理解任务的文本预训练大模型3MP-Text,还曾夺得CLUE 榜单1 亿参数大模型效果排名榜首。
行业分析人士指出,AI 大模型的快速发展,被认为是手机行业换代的一个触点。从云侧到端侧的升级,一定程度上也是一次全行业对于负增长局面的“自救”。在手机市场的“存量之战”中,AI 大模型也成为手机厂商们角力高端市场的新卖点。
通用大模型不再吃香
和国外谷歌、高通强调大模型在端侧本地部署,可以离线运行不同,目前国内手机厂商优先考虑的是将大模型落地在手机语音助手或者现有的图片搜索功能上,这种升级本质还是调用更多云端能力来使用大模型。
此次,小米就是将大模型用在了语音助手小爱同学上。但由于目前小米端侧大模型相关信息尚未披露,无法准确判断之后小米大模型的发展路径。从雷军强调的本地部署和轻量化的方向来看,未来小米可能会尝试大模型在手机端离线运行。
而智能教育硬件同样是AI 大模型落地终端领域的另一个重要方向。科大讯飞发布星火认知大模型及应用成果,并应用于AI 学习机T20;网易有道推出教育领域垂直大模型“子曰”,并将其落地到有道词典笔 X6 Pro上;作业帮发布银河大模型、学而思发布MathGPT 大模型……同手机厂商一样,教育硬件厂商也在等待属于他们的“iPhone 时刻”。
未来,智能音箱、智能汽车等领域企业,同样不会甘心将硬件平台服务机会拱手让人,一场终端厂商们的大模型混战即将拉开帷幕。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