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设有价值的小学数学教学情境

  梁谦

  (兴仁县第十小学贵州兴仁562300)

  【摘要】情景教学是一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师教学效率的教学方式。在新课改深入推行的背景下,情境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诸多小学数学教师的青睐。所以本文重点阐述了如何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从而增强数学课堂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关键词】创设;有价值;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286-6288(2023)9-0014-01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数学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过于传统,从而造成了课堂效率低下的问题。并且数学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具有理论性和抽象性的特点。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新颖有趣、高效的数学情境课堂,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以学生为本,增强教学情境的生命力

  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这也就意味着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重视结合学生实际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情境,并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因而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摒弃以教师为课堂主体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提高情景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混合运算时,教师在课堂的开始可以通过创建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设置一定的任务来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如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教材例题,即: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 人,中午走了24 人,下午又来了38 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之后提问学生: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这样就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在这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接下来再让学生通过交流,来发现自身的不足。并且通过交流,学生会得到更多的算法,如方法一:分步算式53-24=29(人)、29+ 38=67(人)。方法二:综合算式53-24+38=67(人)。进行交流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情景结合,增强课堂的感染力

  数学知识具有理论性和抽象性的特点,因而很多学生会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会产生厌烦情绪。倘若教师不重视提高情境教学的效率,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情境结合主要是指小学数学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能够将抽象性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从而使学生从感性认识转变为理性认识。况且这样做还能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兴趣。

  例如在学习圆锥的体积时,教师在课堂的开始可以将圆锥具体化,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如首先给学生展示一些几何形体,包括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之后让学生一一指出这些几何形体的体积是如何计算的。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在新知识的学习前,预习旧知识以便学生能够进行知识迁移。然后教师再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有关圆锥的基本知识,并将实体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回答出是哪部分是圆锥体的底面、侧面以及高等。或者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将圆锥体剖析给学生看,并将底面、高等部分标注为数字序号,接下来教师可以指出实体的部分,让学生举卡片回答。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既能增强课堂的学习氛围,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还能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圆锥体的基本性质。在后续的体积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展示大小不同的若干个圆锥体,让学生通过讨论如何计算其体积。由此可见,通过将知识具体化不仅能够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还能改变传统数学课堂枯燥、单一的学习气氛,从而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新的数学知识。

  三、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提高教学情境的可实践性

  不同的学科具有不同的知识特点,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情境,从而提高情境教学的效率。并且教学情境还应该突出学科的实际应用价值,改变教师为教学而创设教学情境的观念,使教学情境能够真正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提高教师教学效率。

  教学情境的主要目的是应用在教学课堂之中,服务于教师教学。教师应该避免教学情境流于形式。例如在学习分数的简单计算一节时,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在之前已经简单认识了分数,并学会了分数大小的比较。若在此基础上开展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则可以通过结合具体的实物让学生充分了解分数的计算规则。如在课堂开始可以通过创设故事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如家长把西瓜分成了八份,小明吃了两块,小红吃了一块,那么两人总共吃了西瓜的几分之几?然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怎样用分数表示最后的结果?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代表什么意思。之后学生就会根据题意进行列式计算。通过这种方式创设教学情境不仅能够形象化数学知识,还能够针对学生好奇心的特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习题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如加法: 2/7+3+7=?1/5+2/5=?减法:5/6-1/6=?等。列出题目并非只是让学生计算出结果,而是让学生明白式子的意思及运算法则,促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解决其它的分数计算式。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教师在创设教学情景时应该结合教学进度及学生认知水平,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的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不仅有助于教学的开展,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重视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并结合实际教学,创设具有感染力、生命力的教学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不仅是我国新课改深入推行必然结果,也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体系发展的客观需求。

  参考文献

  [1]刘春红. 小学数学要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J]. 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4,01:63-64.

  [2]张加利.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有效度”的策略研究[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2:79.

  [3]张开会. 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分析[J]. 才智,2016,09:96.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