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卫生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 关键字:监督工作,存在问题,改进策略
  • 发布时间:2024-01-20 21:57

  郑艳龄

  (解放军总医院服务保障中心,北京 100853)

  摘 要:食品卫生监督工作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但存在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不足、监管措施滞后、监管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本文对食品卫生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促进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食品卫生;监督工作;存在问题;改进策略

  食品卫生是关乎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问题,然而,在当前社会环境下,食品卫生监督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食品供应链日益复杂,食品安全隐患层出不穷,监管手段和技术方法亟待更新和提升。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食品卫生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以期改善食品安全监督体系,维护公众健康。

  1 食品卫生监督工作的重要性

  食品卫生是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食品卫生监督工作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食品卫生监督工作能确保人们的饮食安全,饮食安全直接关系着人们健康,不安全或不卫生的食品会对人们的健康会造成严重的损害,甚至导致疾病疫情的暴发,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所以,加强食品卫生监督工作,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食品安全问题,确保人们的饮食安全。食品卫生监督工作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定,食品安全事关国计民生,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会导致社会不安定。食品卫生监督工作可以尽量减少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稳定社会秩序,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此外,食品卫生监督工作能保障食品市场的良性竞争和健康发展,非法生产加工、生产质量不合格、售卖问题食品等扰乱了食品市场的正常秩序,严重影响了食品市场的形象和声誉。加强食品卫生监督工作,定期检查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销售单位的质量管理制度,有助于促进市场经济的良性竞争和健康发展[1]。加强食品卫生监督工作,要求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履行责任、遵守法规、合理经营,提高对食品质量安全的认识,并加强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2 食品卫生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食品安全监管范围不全面,与企业间的监督合作机制不健全

  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监管部门在资源投入和人员配备方面存在不足,导致监督范围无法全面覆盖,监管空白地带较多,监管手段和技术设备无法适应食品安全风险的快速变化,监管主体的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监管制度和法律法规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尚未建立起覆盖全产业链、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监管标准和措施相对滞后,监管执法效能亟待提升。监管部门与企业之间的监督合作机制尚未健全,在监督执法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合作渠道和手段,企业在自我监管和合规履责方面存在短板。

  2.2 食品安全监管措施滞后,监管人员专业素质不足

  随着食品行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的生产加工技术和工艺不断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复杂,而传统的监管方式和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实际监管需要。传统的定期检查和抽检方式,往往只能抓到表面问题,难以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监管需要用到一系列的技术和设备,由于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较快,部分监管机构在技术设备上投入不足,导致监管手段滞后[2]。食品行业发展迅速,市场形势复杂,监管人员需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但当前监管人员的专业水平不一,部分监管人员缺乏实践经验,不了解新兴技术和法规,无法有效履行监管职责。

  2.3 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不健全

  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由于食品安全监管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各部门之间的法律法规存在相对独立性,不同监管机构之间的分工和协调机制不够明确,导致监管工作断层、空缺、重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修订和更新相对滞后,难以适应食品行业的快速变化。在实际工作中,监管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和合作机制,导致监管资源的浪费和监管效果的降低。

  3 食品卫生监督工作的优化策略探讨

  3.1 加强卫生法制建设,提高全民法律意识

  卫生法制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依据和保障,通过健全科学合理的法律体系和法律规范,可以强化监管部门的职责和权力,并为其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操作指南,应加强对卫生法制的完善和更新,修订和制定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监管的方向和原则,提高食品卫生监督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提高全民法律意识是优化食品卫生监督工作的重要保障,全民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对法律法规的认同和遵守意识。通过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可以增强公众对法律法规的信任和尊重,使公众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主动维护食品安全[3]。因此,应加强对食品安全的法律知识教育,普及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和要求,让公众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可通过加强媒体宣传,如宣传案例、警示、宣传片等形式,增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法律意识。

  监管部门和执法人员是食品卫生监督的主要执行力量,其应具备丰富的法律知识和执法常识,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依法履行职责,保障食品安全。应加强对监管部门和执法人员的培训和学习,增强他们的法律素养和执法水平。建立健全监督和评估机制,对监管部门和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进行评估和监督,确保其依法履职、公正执法。此外,加强卫生法制建设还需要强化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社会组织和公众作为监管的重要参与方,可提高监管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应鼓励社会组织建立食品安全监督机制,通过举报、投诉、评议等方式,监督监管部门的工作,还应加强公众参与,组织公众评议、公众听证等活动,让公众参与到监管工作中来,共同维护食品安全。

  3.2 明确监督管理计划,接受基层人大监督

  明确监督管理计划是优化食品卫生监督工作的关键,监督管理计划是指制定具体的监管目标、监管措施、监管时间表,明确监督的重点。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督管理计划,能够使监督工作有的放矢,形成系统化、有序化的监管措施,减少监管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监督管理计划还能提高监管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让相关部门和公众全面了解监管工作的进展和效果。因此,应加强对监督管理计划的制定和执行,确保监管工作有序、高效地进行。基层人大是人民群众的代表,具有法定的监督权力。通过接受基层人大的监督,可以增强监管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开性,促使监管部门依法履职。基层人大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在监督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听取人民群众的声音、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为监督工作提供指导和支持。

  3.3 加强监督工作的信息公开和社会参与

  信息公开是实现监督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公开监督工作的相关信息,可以加强社会对监督工作的关注和监督,促使监管部门更好地履行职责。在信息公开工作中,要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公开的平台和渠道,及时向公众发布食品安全相关信息、监管结果等。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明确食品安全信息公开的内容、范围和方式。应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监督工作,让全社会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来,共同关注和维护食品安全[4]。监管部门应该建立完善的监管数据统计和分析系统,及时收集、整理和分析食品安全相关数据,形成科学、客观的监管报告,向公众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监管部门要建立健全的舆情监测机制,及时掌握公众关注的食品安全热点问题,采取相应的沟通和应对措施,回应社会关切,维护公众权益。例如,可以加强对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让公众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和自我保护的方法,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意识和责任感。加强监督工作的信息公开和社会参与,可实现对食品安全全程、全方位的监督,加强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和公众之间的沟通和互动,促进信息共享和协同监管,形成合力,提高监管效果,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和专家的作用,开展食品安全调查、评估和监督工作,为政府监管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意见。综合应用这些策略和措施,才能更好地优化食品卫生监督工作,确保食品安全,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利益。

  3.4 加强监督队伍建设,提高监督人员素质

  监管队伍是食品卫生监督的中坚力量,监管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监督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为提高监管人员的素质,应加强对监管人员的培训,提供系统化、专业化、针对性的培训项目,包括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监管技术和方法、危害物质检测与分析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应注重对监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培养,确保监管人员能够履行职责、公正执法、依法行政。监管工作较烦琐,监管人员常需要面对复杂的情况和繁重的工作量。因此,应该加强对监管人员的关心和关爱,并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营造尊重和关注监管人员的良好氛围。同时,还可通过激励机制,如评优奖励、晋升晋级等方式,激发监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监管部门应建立健全人员管理制度,包括招聘、培养、评价及考核等方面的规范,确保人员的合理使用和优化配置,还需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监管人员依法履职、廉洁从业。例如,可以建立监督人员行为规范和监督检查制度,通过定期督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并纠正监管人员的不正当和不合理行为。监管工作具有复杂性和专业性,通过与同行交流和学习,可以提高监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可通过组织培训班、研讨会等,促进监管人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增强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3.5 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的舆论宣传,提升公众食品安全意识

  舆论宣传是指通过各种媒体和渠道,向公众传播食品卫生监督工作的相关信息,增加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了解。通过宣传食品安全知识、监管成果、食品安全事故案例等,可以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和警觉性,增强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通过宣传监管部门的执法严格性和监管效果,可增加公众对监管工作的信任和支持。通过舆论宣传,可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对食品安全的共识,形成食品安全的合力[5]。公众的参与和合作程度直接关系食品卫生监督工作的成效。只有公众具备足够的食品安全意识,才能主动保护自己的权益,避免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应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如食品安全宣传周、食品安全讲座、食品安全知识问卷调查等,向公众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自觉性和主动性。

  此外,还应加强监管部门与媒体的合作,提高食品安全监督的曝光度和公信力。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可以通过报道、评论、专题等形式,向公众传递食品安全监督的相关信息和进展,引导公众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监管部门应积极与媒体合作,及时提供监督工作的相关信息,回应社会关切的食品安全问题,提高监管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与此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媒体的指导和培训,使媒体更加准确、客观、科学地报道食品安全问题,避免不实信息的传播。

  4 结语

  综上所述,食品卫生直接关系人们的身体健康,关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速度,也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满足公众的需求,应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认清形势,以改革为动力,以提高食品的质量为中心,充分发挥卫生监督部门的职能。卫生监督部门应增强紧迫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加强自身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监督管理措施,构筑食品安全的防线。

  参考文献

  [1] 刘茜, 范银珠, 宋津宁. 辖区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与对策[J]. 现代畜牧科技,2023(11):131-134.

  [2] 何志凯. 浅谈基层食品监督抽样问题及改进措施 [J]. 现代食品,2023,29(18):222-224.

  [3] 乌惟怿. 高校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 现代食品,2023,29(1):129-131.

  [4] 高焕娣, 胡涛. 学校食堂后勤社会化食品卫生监督面临问题与对策[J]. 科学咨询( 科技·管理),2021(10):85-86.

  [5] 马建娴. 浅谈食品卫生安全与食品卫生监督管理 [J]. 食品界,2022(1):99-101.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