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人如葱

  • 来源:中国旅游
  • 关键字:高原,沙漠,蔥色
  • 发布时间:2024-02-20 16:58

  蕭春雷╱文

  位於中亞的帕米爾高原古稱蔥嶺。《西河舊事》記載:「其山高大,上悉生蔥,故曰蔥嶺也。」我去過新疆帕米爾高原一角,但見高聳的雪峰和寬闊的河谷,野草稀疏,沒有看到成片的野生山蔥或沙蔥。我吃過野生沙蔥,在甘肅、寧夏和內蒙古等地甚多。唐代詩人曹唐詩云:「隴上沙蔥葉正齊。」宋代散文家曾鞏在《隆平集》寫到西夏國的習俗,說當地百姓「冬則蓄沙蔥野韭」。十多年前的冬天,我去西夏國故地─寧夏鹽池縣興武營村採訪,在趙大爺家裡住了幾天。這裡屬於毛烏素沙地邊緣,天寒地凍,積雪覆蓋了沙漠,食物極其匱乏。農家的餐桌上,除了熱氣騰騰的臊子麵和炒土豆絲,每天都是常見的幾種醃製冷盤─白菜、胡蘿蔔和沙蔥。沙蔥有點像小蔥,空心,細瘦而長,據說是秋天從野地裡採來的,鹽漬在大壇裡過冬。醃沙蔥並不辛辣,酸而鹹,沙漠裡的冬天沒有一點綠色,最讓人感動的,其實是那青翠欲滴的顏色。我想起了蔥綠的南方。

  大蔥小蔥不一樣

  南方種植的都是小蔥。我曾在窗台上用破臉盆種了幾株小蔥,很少搭理,居然也活得很好。煮好方便麵時,折下幾根空心蔥葉,剪成蔥花,撒在麵上,立刻有一股鮮香撲鼻。蔥花,指的並非其白色花朵,而是切成碎段的青葉,它們精細而輕靈,像花朵一樣嬌嫩,散發蔥香。在南派菜系裡,蔥花是大廚的點睛之筆,預備在廚房,總是最後時刻出手。無論是熱騰騰的一鍋蘿蔔排骨湯,還是剛剛起鍋的炒冬筍、燉雞、清蒸魚,撒上一把蔥花沒錯。那些在高溫裡昏睡過去的菜餚,立刻甦醒過來,活色生香。我老家的諺語說:「生蔥熟蒜。」小蔥永遠是新鮮的,生用,點綴各種菜肴,和合眾味。宋代醫學家唐慎微《三洞要錄》說:「蔥者,菜之伯也,能消金、錫、玉、石。」五代陶穀在《清異錄》中指出:蔥具有「和羹眾味」的作用,猶如藥劑中的甘草,被稱為「和事草」。在我的印象裡,蔥是一種點色、提味、生香的日用香草,讓萬物變得可口。

  後來我去北方旅行,才見到一種比大蒜更高大的大蔥。著名的山東章丘大蔥,單株高過人頭,重達兩三斤,像是小蔥的巨人版,讓人望而生畏。蔥的可食部分都是蔥莖,上青下白,上部的蔥青是空心葉管,接近根部的蔥白是層層裹緊的鱗莖。小蔥主要吃蔥青,香而不辛;大蔥主要吃蔥白,辛辣刺鼻。所以大蔥與小蔥是完全不同的食材。濃烈的大蔥氣味,足以壓制一切腥膻,吃烤鴨、涮羊肉必備。大蔥還可以當成蔬菜下飯。我見過一群山東漢子,人人手持一根大蔥,咬一口,再吃一口窩窩頭,心滿意得。不論生活多麼貧乏而單調,大蔥在手,也變得津津有味。從這個角度說,大蔥是強度更高的調味品。

  飽蘸青春與生命力

  蔥色青綠、瀏亮、生機盎然,最是讓人難忘。《詩經》曰:「有瑲蔥珩。」瑲,象聲詞;蔥珩,蔥色的佩玉;詩句大意為,青綠的佩玉叮噹作響。以蔥葉為原型,後世演化出蔥蘢、蔥郁、蔥翠、青蔥、蔥茜等一系列色彩詞,飽蘸青春與生命活力。另一方面,新鮮而又嫩白的蔥根─蔥白,自從漢樂府《孔雀東南飛》首創「指如削蔥根」之後,也成為女性手指的審美範式,古代的美女,沒有十根「嫩如蔥根」的「纖纖蔥指」,都不好意思伸出手來。佳人如蔥,玲瓏剔透,芳香入體。明清小說常把聰慧可愛的少女稱為「水蔥兒」。《紅樓夢》裡的鳳姐奉承賈母,誇她把婢女鴛鴦調教得人見人愛,就說:「誰教老太太會調理人,調理的水蔥兒似的,怎麼怨得人要!」當然,「水蔥兒」似的美女,也是我們這個世界的點睛之筆。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