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洪朝」是村民在每年農曆正月請道士舉行的道教儀式,為期兩天,酬謝神恩,並驅除瘟疫、天災等禍害,祈求新一年太平吉祥。「洪」是指洪水猛獸,「朝」是朝拜祖先、酬神的意思。在香港新界的粉嶺圍、上水丙岡村和金錢村舉辦,尤以粉嶺圍最具規模。
正月十五那天,我早早便來到粉嶺圍的風水池塘邊,門樓旁已搭建神棚和花牌,神棚內有丁燈和神像。粉嶺圍的點燈儀式早幾天已舉行了,每年日子不固定,由村民前一年在祠堂裡問杯後決定。身穿藍色長衫的神頭共有8 位,代表村民向神祈福,必須是本村男性,且須輪候。據說2、30 年才能輪到一次,能當上神頭是粉嶺圍彭姓村民無比自豪的事,即使移民國外,不遠千里也必回來參與這個每年一次的重要活動。
搶雞毛、劈沙羅精彩紛呈
大約9 點半,神頭們在道士的引領下於神棚前開始儀式。香爐旁邊綁着一隻用於法事的活雞,道士做完法事後,村中的一位男丁便捧着這隻雞跑上圍村的門樓上,數十位村民早已圍在門樓前,等候雞毛飄落。搶到雞毛後便回家把象徵污穢之物,如炭粒、麻豆、相思豆連同雞毛和元寶香燭,一起倒入神頭們抬着的紙紮大船中。神頭們抬着這紙紮大船逐家收集完穢物,便到村口火化,寓意驅邪辟凶。這種新年期間的風俗稱為「扒船」或「扒天姬」。這個傳統在沙田大圍村、元朗廈村、田心村、錦田水頭村等部分村落也仍然保留着。在「扒船」的隊伍中,有一位頭包着紅巾,腰圍紅衫的年輕男丁特別醒目。他是代表粉嶺圍年輕一輩的「新年仔」,挨家挨戶收取新年利市。是日晚上,道士會進行啟壇、祭煞、獻貢等儀式直至凌晨。
到了正月十六,這天是太平洪朝的最後一天,也是粉嶺圍整個新年活動結束的日子。「問杯」、「劈沙羅」、「化榜」和「化燈」等儀式在這天上午要全部完成。首先是「問杯」,以求鄉村平安、諸事順應。「問杯」所用的「筊杯」有三對:銅杯、木杯和豬腳,分別代表人、是非和牲畜。神頭向後拋筊杯,一定要「筊杯」落地後形成勝杯(一正一反)才算,否則重來。如是者反覆多次,才算成功。「問杯」後就要「劈沙羅」了,這儀式也很特別,身穿將士服的道士會將一個吹脹的豬膀胱用斧頭劈爛,代表壞事盡去。接着神頭們剪走丁燈上的祝福彩紙和其他吉祥物,再火化丁燈和人緣榜。最後神頭們將神棚中諸神靈送回原處,精彩紛呈的太平洪朝便正式結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