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课外阅读行为及其改善策略的探讨

  • 来源:知识文库
  • 关键字:阅读,策略,探讨
  • 发布时间:2025-04-12 19:54

  程培罡 濮静蓉

  为更好地了解高职学生的课外阅读行为,探索高职院校、图书馆通过多种措施改善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本文主要对苏州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数据对高职学生课外阅读时间、课外阅读量、课外阅读目的、课外阅读内容以及课外阅读方式等方面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差异性检验。结果显示高职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长和课外阅读量情况不甚理想,阅读内容类型以文学、休闲娱乐类图书为主,休闲娱乐和完成学业是高职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目的;不同性别、生源地、父母受教育程度的学生在课外阅读行为上存在一定差异。在此基础上针对高职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对策,以期为高职学校阅读推广工作提供借鉴。

  目前国家对全民阅读的重视程度正逐步加强。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开展全民阅读”纳入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自2014年起,“全民阅读”已多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可见全民阅读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在国家文件精神的指导下全社会迅速形成了阅读的思想共识和行动热潮。大学生作为全民阅读的重要力量,对于推动全民阅读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获取知识、发展心智的重要途径,阅读关系着高职学生知识获取、技能培养和素质养成;同时高职图书馆是阅读推广的重要平台,应充分了解高职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以此来推动高职学校阅读推广工作的有效开展,以及改善高职学生的课外阅读行为。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样本数据,分析高职学生的课外阅读行为,并针对高职学生课外阅读方面存在问题提出有效对策。

  1 高职学生课外阅读行为分析

  1.1 课外阅读时长

  巴尔扎克曾说过“任何财富都是时间与行动化合之后的结果”,课外阅读时间是考察课外阅读行为最基础的指标之一。问卷调查数据表明,在过去半年平均每天课外阅读时长在1~2小时的高职学生占比最高,约45%;课外阅读时长在1小时以下的学生约占31%;课外阅读时长在2小时以上的不足25%。由此可见,高职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偏少。事实上,课外阅读时间偏少在大学生中已是一个普遍的现象。2018年中青网展开的调查指出,51.98%的大学生每天阅读时长不超过1小时。魏玉山在第二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中也介绍到:2022年成年国民人均每天读纸质书时间为23.13分钟。文四英在其调查成果中指出,40.1%的大学生每天阅读时间在1小时以内。

  1.2 课外阅读量

  问卷调查数据表明,过去半年课外阅读2部图书的高职学生占比最高,达24.5%;课外阅读5部及以上和3部的学生占比分别为24%和21.1%;课外阅读4部图书的占比最少,为6.3%;值得注意的是,还有7.8%高职学生在过去半年没有阅读完一部图书。根据第二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2022年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8本。结合分析数据可知,在过去半年内高职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尚不及国民人均阅读量。高职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较低,这一现状与高校大学生阅读量偏少情况基本相同,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文化问题。

  1.3 课外阅读内容

  此次研究将课外阅读内容主要以专业图书和非专业图书划分。根据问卷调查,高职学生的课外阅读类型主要是非本专业图书,调查中52.6%的学生更倾向于阅读非专业图书。进一步分析发现,学生课外阅读的非专业图书类型主要是文学类图书和休闲娱乐类图书,这一调查数据与已有的研究结果相似。而高职学生对于自然科学类图书、管理类图书、工具类图书、语言类图书这些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枯燥乏味的图书类型则涉及较少,学生占比均低于30%。

  1.4 课外阅读目的

  结合已有的学术成果可知高职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目的各有不同。调查显示,80.13%的学生课外阅读目的为娱乐休闲,为完成学业和知识科普进行阅读的学生分别占比74.91%和47.42%,12.85%的学生课外阅读目的为教学辅助,12.40%的学生课外阅读目的为科学研究。因此高职学生课外阅读的目的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为知识积累。为学习和科研积累知识,扩大知识面,可见高职学生的课外阅读目的更为明确和理性化,能认识到课外阅读的意义;另一类为娱乐消遣。放松自己,消磨时间,并且占比较高,表明娱乐休闲也是高职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目的之一。

  1.5 课外阅读方式

  尽管已有调查研究表明,目前课外阅读方式较为丰富,纸质图书不再是唯一的阅读方式。但调查的结果显示,在进行课外阅读时,81.78%的高职学生选择纸质图书,31.06%的高职学生选择电子图书,可见纸质阅读仍是高职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重要载体。

  在纸质图书的获取上,通过进一步分析了解到高职学生不到图书馆借阅的原因众多,36.41%的学生表示更喜欢阅读电子图书,23.7%的学生认为在书架上寻找纸质图书不方便,20.8%的学生认为到图书馆借还图书的程序太繁琐,15.37%的学生表示在图书馆通过图书检索系统进行图书查询不方便,10.17%的学生表示图书馆中部分阅览室开放时间短,和自己课余时间有冲突。由此可见,当下高职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更倾向于方便快捷,不希望阅读时间和地点受限制,而是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网络资源以及自己购买纸质图书等方式更容易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2 高职学生课外阅读行为差异性分析本文分别从性别、专业、生源地、父母受教育程度四个方面通过SPSS软件对高职学生的课外阅读行为的差异性进行分析。

  2.1 课外阅读行为的性别差异

  以高职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长、课外阅读量为检验变量,性别为分组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高职学生中男生和女生之间在课外阅读时长、课外阅读量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课外阅读时长(均值2.19)显著高于女生(均值2.07),原因可能在于男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而女生更倾向于利用整段时间进行阅读,但进入大学之后碎片化时间相对来说更多,男生阅读时间积累起来就明显高于女生;女生的课外阅读量(均值3.78)明显高于男生(均值3.59),女生通常比较注重学习和阅读,她们的自主学习意识较高,阅读的方式和习惯相对于男生更好。总的来说可能由于男女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在课外阅读中男生更倾向于花费更多时间阅读,通过课外阅读来扩展知识面,女生则更注重阅读的质量和数量,更注重精读和深入理解。

  2.2 课外阅读行为的专业差异

  以高职学生课外阅读时长和课外阅读量为因变量,专业为因子,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人文社科类学生课外阅读时长均值明显小于其他专业的均值。而课外阅读量的P值为0.516大于0.05,则意味不同专业学生之间在课外阅读量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2.3 课外阅读行为的生源地差异

  以高职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课外阅读量为检验变量,生源地为分组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来自农村和城镇的高职学生在课外阅读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城镇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显著高于农村学生。导致这样的现象的原因可能在于,农村的家长和部分教师对课外阅读重视程度不足,阅读意识不强,不能正确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并且课外阅读缺少时间保障,学生并未形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同时农村因经济、地域等原因,无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丰富的阅读资源,使得课外资源匮乏和单一。

  2.4 课外阅读行为的父母受教育程度差异

  本文将父母受教育程度划分为四个层次,分别为初中及以下、高中(中专、职高)、大专、本科及以上。以高职学生课外阅读时长和课外阅读量为因变量,父母受教育程度为因子,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课外阅读时长和课外阅读量在父母受教育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子女课外阅读时间越长,课外阅读量越大,这符合常理。一般而言,受教育程度高的父母更加重视子女课外阅读。

  3 主要结论

  第一,高职学生整体课外阅读情况不容乐观。在调查的所有高职院校中,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在过去半年平均每天课外阅读时长不足1小时,约8%的学生过去半年的课外阅读量为0部图书,而在已有研究中可知,世界上犹太人每年每人阅读的图书能达64册,由此可见目前高职学生课外阅读量、阅读时间不足。

  第二,不同性别、父母受教育程度、专业、生源地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和阅读时间存在差异性。因碎片化时间的积累、阅读习惯和兴趣爱好的不同,男生的课外阅读时长高于女生,但阅读量不及女生;课外阅读量在专业上不存在差异,而课外阅读时间在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来自人文社科类的学生课外阅读时长均值明显小于其他专业的学生;不同生源地的高职学生课外阅读量存在显著差异性,来自城镇的学生课外阅读量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长和阅读量越高。

  第三,高职学生的课外阅读目的呈现多样化,休闲娱乐和完成学业是高职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主要目的。第四,高职学生课外阅读内容更倾向于非专业图书,且主要是文学类图书和休闲娱乐类图书。

  第五,在阅读方式方面,高职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更倾向于方便快捷,无阅读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4 改善策略建议

  4.1 高度重视高职学生课外阅读

  根据上面的结论,高职学生整体课外阅读情况不容乐观。阅读是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手段。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并不是补课和增加作业量,而是通过阅读、阅读和再阅读,而朱永新也曾提到“多读书的人视野必然开阔,志向必然高远,追求必然执着”。大学生本应是广泛涉猎图书的中坚力量。阅读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而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结果。作为阅读推广的重要单位和部门,高职院校应充分掌握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了解他们的阅读现状,并基于他们的实际阅读情况,联合学校各部门(图书馆、学工处、二级学院等)开展针对性的工作,通过多措并举,深入开展校园阅读,营造温馨的阅读环境,激励高职学生主动阅读,从而使他们树立正确的课外阅读观念,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切实改善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

  4.2 明确阅读推广目标人群

  差异性分析是确定阅读推广目标人群的重要方法。文中差异性分析表明,性别、父母受教育程度、专业、生源地几方面的不同都会影响高职学生的课外阅读行为,因此为了推动高职院校整体课外阅读的质量和数量,首先应该明确阅读推广的目标人群,如生源地是农村或父母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学生,因缺乏课外阅读资源、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以及周边人的阅读引导,未正确形成课外阅读的意识,可以通过挖掘出这些群体有助于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推广策略;其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目标人群的阅读习惯、偏好、兴趣和需求,包括他们喜欢阅读的书籍类型、阅读地点等,基于他们的特点进行个性化阅读推荐,包括推荐合适的阅读书单。通过个性化推荐的方式,一方面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方向,使他们更容易找到吸引自己的书籍,另一方面为他们在选择书单时减少时间成本,从而增加课外阅读的意愿。同时开展针对性的讲座、读书会等阅读活动,调动高职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使其有意愿爱上课外阅读,并且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能够轻松地开展阅读,从中享受阅读给自己带来的愉悦。

  4.3 改善学生对阅读的态度

  在阅读领域,Stokmans(1999)实证结果表明,当社会人口统计学变量和业余时间数量受到控制时,阅读态度对阅读行为有显著的积极影响。通过目前已有的计划行为理论在其他领域的研究成果可知,积极的态度会对意愿产生正向的影响,这一结果已被多个领域认可,因此同样适用于课外阅读这一研究方向中,即积极的课外阅读态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意愿,并促进课外阅读行为的产生。为改善高职学生课外阅读态度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施:第一从认知层面,可充分借助现有的宣传媒介和平台(如宣传栏、展板、海报、横幅、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教学、讲座等向高职学生普及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他们对课外阅读重要价值和积极意义的认同感,如进行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了解外部世界、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升自我素养以及塑造独立人格的重要途径,并且能够缓解精神压力等。第二,除改善学生的认知外,高职院校、图书馆也可采取一些激励政策,使学生通过阅读获得一些实实在在的有形收益。开展丰富多彩的有奖阅读活动,或者将学生图书阅读量纳入素质教育学分计算范围,把阅读作为学业评判的指标之一,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有形收益,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三,通过专业教师的力量,合理安排课外阅读内容,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避免学生在选择阅读内容方面耗费时间和精力成本。此外图书馆、学校在给予学生阅读引导和指导时注重学生的阅读自主选择权,让他们自己发现课外阅读的乐趣,从而主动阅读。

  4.4 大力开展阅读推广活动

  图书馆作为知识的汇聚地,在改善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大力开展阅读推广活动,首先要优化阅读环境,提升学生阅读体验。图书馆除提供安静、整洁和明亮的阅读环境外,可配备舒适的座椅和阅读设施,如朗读亭;还可以为满足不同学生的课外阅读需求,设立专门的阅读区域;同时完善课外阅读设施,引入先进的图书管理系统和自助借还设备,提高图书的检索和借还效率。其次要加强书香校园建设,深入推进校园阅读,营造浓郁阅读氛围。一方面教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养成坚持阅读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成立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推广组织,通过学生主导的贴近学生兴趣的阅读活动,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吸引更多学生的关注,推广效果更好;此外,选聘影响力高的师生作为阅读推广人,包括品学兼优的学生、口碑良好的教学名师、杰出校友等。最后要定期举办丰富的阅读活动,如开展读书分享会、阅读挑战赛、读书沙龙,或者邀请知名作家和学者举办讲座,通过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以及阅读心得的平台,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丰富他们的阅读体验,以及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4.5 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获取文献能力

  阅读能力和获取文献资源的能力直接影响学生阅读行为。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阅读技能和方法的提升至关重要,因此,一方面学校除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以外,还可以开设阅读课程,通过阅读课程的规范指导,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并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同时学校图书馆可配合学校阅读课程的开设,提供馆内图书资源查找辅导,方便学生能快速获取阅读资源。另一方面图书馆和学校可开展各类阅读指导讲座、名师导读、读书沙龙等活动,并且提供必要的阅读技能和指导,有目的性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推动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此外通过开展信息素养教育、阅读理论方法和工具等相关的指导培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获取阅读资源的能力以及其他综合素养能力。

  4.6 优化资源供给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阅读方式呈现多样化,高职学生也倾向于方便快捷的阅读方式,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通过优化阅读资源供给方式吸引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改善课外阅读现状。第一,了解学生课外阅读需求与现状。图书馆需要定期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课外阅读数据分析等方式,深入了解学生课外阅读需求、兴趣偏好以及阅读现状,从而有助于图书馆能够快速并准确把握学生的实际课外阅读需求,有针对性地优化资源供给。第二,丰富课外阅读资源类型与数量。一方面图书馆可根据学生的专业、生源地、父母受教育程度、兴趣偏好等特点,增加不同类型的纸质图书,如文学、休闲娱乐等,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课外阅读需求;另一方面定期更新馆藏资源,确保图书的时效性和适读性;此外在采购馆藏资源时,有比例地购买电子图书,并引入有声读物等电子资源,通过移动图书馆APP、微信公众号、二维码等方式为校内学生提供方便快捷的数字化阅读资源,顺应并满足学生随时随地进行阅读的需求。

  5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职业教育在国家发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承担着培养技术型、技能型、操作型以及实务型人才的重任。高职学生正处在可塑性较强的成长阶段,课外阅读的开展有助于高职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对他们的技能等能力的培养以及自身潜能的挖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推动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校和图书馆的责任之一。基于高职学生的阅读行为、阅读需求和阅读偏好等方面的差异,高职院校和图书馆应高度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明确阅读推广目标人群,改善学生对阅读的态度,大力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获取文献能力,优化资源供给方式,从而更好地改善学生课外阅读行为,为建设书香校园、为国家培养更多综合型人才提供基础。

  本文系2023—2024年度江苏职业教育研究一般立项课题“高职学生课外阅读意愿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课题批准号XHYBLX2023248)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