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 来源:今日中国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中国,民营经济,关注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4-25 11:50
文| 本刊记者 马 力
2025年2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2025年全国两会,民营经济再次成为关注热点。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及民营经济,引发代表委员热烈讨论。围绕政策支持、营商环境优化、资本市场赋能及科技创新引领等议题,民营企业家们结合自身实践,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传递出“爱拼会赢”的坚定信心。
政策提振发展信心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强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权益,并提请审议《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全国人大代表、泰豪集团董事会主席黄代放认为,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与人才储备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广阔空间,而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更让企业吃下“定心丸”。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表示,各地迅速落实融资纾困、消费促进等政策,极大提振了民营企业发展信心。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波顿集团主席王明凡指出,从发展预期看,在制度红利不断释放、宏观经济持续向好的大趋势下,民营经济前景可期。
民营企业占中国企业总数的92%以上,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贡献率在30%左右。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对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对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支持,会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干事创业的激情,为全球经济复苏带来信心和力量。”王明凡表示。
优化营商环境成焦点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全面落实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一视同仁对待各种所有制企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王明凡对此感受深刻,他表示“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础”。
王明凡的企业所在的广东省一直是民营经济发展的热土,政策支持有力,市场活跃,基础设施完善,金融资源丰富,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广阔空间和机遇。政府通过简政放权、优化办事流程等举措,大幅提升了企业办事效率,降低了时间成本,营商环境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王明凡表示,正因有广东良好的营商环境托底,他的企业广为受益,业务遍布全球。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图智公司董事长黄勇表示,必须加强法治建设,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自主经营权,健全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同时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推行“免申即享”,减轻企业负担。他还指出,应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降低融资成本。相关职能部门应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等方面为民营企业打造公平竞争的环境。通过良好营商环境的打造,让民营企业有机会、能发展。
今年全国两会,多位代表委员呼吁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全国政协委员、来伊份总裁郁瑞芬建议加强法律保障,减少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合力惠民民生超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德祥则提出整治“内卷式”恶性竞争,系统性优化产业生态。全国人大代表、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表示,政府工作报告直面企业痛点,提出清理拖欠账款、深化“放管服”改革等举措,让企业家“信心大增、底气更足”。
资本市场赋能实体经济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并优化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等的支持。
李德祥在贵州经营着几十家连锁超市,受到电商冲击以及用工、房租、物流、仓储等企业经营刚性成本上涨的压力,超市经营举步维艰。他建议国家完善相关产业发展政策,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再纾困,再松绑,引导资本市场支持商业经济实体门店健康发展。
当前,融资难、融资贵仍是民营企业面临的突出难题。在3月5日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采访活动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下一步将下大气力解决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从“一增一减”两个方面推动协调机制发挥更大效能。李云泽所提的“一增”指增加金融资源供给,意味着要引导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动更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一减”则指降低融资成本,核心在于通过政策引导、市场化手段和数字化技术,减少企业融资的隐性成本和利率负担。
多位代表委员表示,在科技赋能各领域的时代,金融机构可以多维度探索创新方式方法,以更好地解决民企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代表委员还呼吁政府定期听取民营企业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其融资需求和困难,及时制定和调整相关政策措施。同时,建议政府与金融机构、投资机构等加强合作,共同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加全面的融资支持和服务。
科技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
2025年初,浙江杭州以“六小龙”现象引爆全国科技圈。深度求索(DeepSeek)、宇树科技、云深处科技、游戏科学、强脑科技和群核科技,这六家聚焦人工智能、机器人、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的科技企业,凭借技术突破与创新传播,成为硬科技浪潮下创新型民营企业的标杆。
黄勇表示,杭州“六小龙”成功的本质是“硬科技+流量经济+城市品牌”的共振。在这场盛宴中,政府构建创新生态,企业突破技术边界,资本与人才共享红利。“六小龙”的火速出圈证明,科技创新不是孤立事件,而是政策、资本、生态、文化协同作用的结果。
为此,黄勇建议国家科技主管部门支持民营企业牵头建立创新平台,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推进产学研用结合,让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切实破解科技与产业“两张皮”的问题,推动科技成果有效转移转化。黄勇还提出,应建立创新型企业培育扶持机制,完善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梯度培育体系,设立专项资金,对相关企业给予奖励和补助,让企业愿意参与创新,愿意增加研发投入。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未来5-20年,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与新能源汽车具备同样潜力的巨大赛道。”全国人大代表、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表示,可以借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早期的市场培育和推广经验,通过市场推广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加速人形机器人市场的培育和需求潜力的释放。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合肥荣事达电子电器集团董事长潘保春表示,企业正整合智能家居全产业链技术,布局智能房屋等未来产业;全国人大代表、江苏万顺集团董事长周善红则聚焦新能源与人工智能领域,计划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入。
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就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表示,要鼓励民营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核心竞争力;要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和新兴产业发展,实现转型升级;要加强民营企业人才培养和引进,打造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全国政协委员、研祥高科技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志列强调,政策应保障民企参与国家科技创新决策,助力民营科技企业自立自强。
代表委员普遍认为,民营经济正迎来政策支持力度最大、发展环境最优的时期。全国政协委员、金恒丰科技集团董事长施乾平表示,将依托政策红利,推动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全国人大代表、大唐西市文化产业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吕建中呼吁民营企业应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在服务现代化建设中实现更大作为。
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市场环境不断优化,民营经济正以“拼”的精神、“实”的干劲,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勇毅前行,为中国经济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