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下一个机会在哪里

  在这个打开互联网就能够看新闻的年代,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正在一步一步的蚕食传统报业的“蛋糕”。面对日益复杂的传播环境,报业需要考虑未来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而作为报业的关键影响因素--印刷,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将如何调整以应对?从管理上、技术上要如何做来推进印刷行业调整和转型呢?

  带着上面的问题,AMT《前沿论丛》采访了深圳报业集团印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印务公司”)总经理吉书龙。技术出身的吉书龙温文尔雅。1997年加入深圳报业集团,凭借对传统报业进行的一轮又一轮技术革新、改造,他曾经带领他的团队成功实现了深圳报业集团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如今,作为深圳报业集团印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的他,用不一样的眼光给出了不一样的全新见解。

  守旧创新,更精准

  “现在回头看印刷行业,的确是受到新媒体的冲击很大,但并不是说就一定会消亡,可能表面上看是印刷量的变化和印刷方式、花样变化。” 在采访中,总经理吉书龙这样说,“先说印刷方式上,比如今年我们明显感觉到过去我们只用新闻纸(报纸)来印东西,但今年增加了很多我们叫铜版纸,或者青铜纸来印刷。这对我们内部来讲是挑战,相当于我们机器配制,包括各种各样设置,过去只要符合新闻纸就可以了,而现在就必须变花样,符合满足各种需求。”

  如今的报纸早已不再是一张一张,印刷完就基本完工了的,而是“报中报”、“刊中刊”,增版、副刊早已成为必有版面,且日趋风靡。这种夹着本报的报纸,第一要装订好,第二要分清需求,里边是新闻纸,封面是铜版纸,不同的纸张需要用不同的印刷技术来应对。可见,印刷业越来越往精细化、精准化发展,同时随需印刷这个角度亦越来越明显了。那么,如何更精准的面对市场,是未来整个印刷行业需要考虑的问题。

  同时,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更替、市场变化,深圳报业集团还提出了这样一个口号--“守旧创新”。这个口号拿到印务公司来看,就是守住印厂原有的领先地位,并扩大份额,同时还要创新,去占领新的领域。

  随着一些新技术、新产品的问世,很多传统的、旧有的阅读方式都在潜移默化的发生着改变,过去的传统报纸的盈利模式是“免费新闻+广告”,这也算是深圳报业集团的旧有优势,那么如何创新呢?吉书龙表示,现如今新闻的发展在盈利模式上不再是过去的“免费新闻+广告”这种单一化的形式,随着免费获得新闻的渠道越来越多,广告的形式也会越来越丰富,在未来,终端是极有价值的,如果谁能够占领较多的终端用户,谁就掌控了终端,谁就能够获得盈利的机会。“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像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未来的发展是我个人比较看好的。因为它们除了内容没掌控之外,掌控了渠道、终端,然而内容又是最容易做的。”吉书龙说。传媒的三大要素:内容、渠道、终端的角色、价值正在发生着变化。过去,内容为大,内容由媒体掌控,但是到了互联网时代,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内容的可复制性、开放性,渠道和终端用户的黏性,就变得比以往更加重要了。“因此,如何守住我们旧有的特长的同时,创造新的价值,更精准的捆绑住渠道、用户,就是目前我们正在努力思索的问题。”

  绑定行业,谋未来

  “印刷行业发展到今天,必须要做一些突破了。”吉书龙坦言,“对于我们印务公司来讲也一样,要发展就必定绑定某些行业,比如我们这种印刷企业,它先天的DNA就绑定了报业,绑定了报纸。如果想做大做强,那么我们的想法是未来可不可以去绑定其他行业,例如我们可以绑定给沃尔玛做直接邮寄广告单,虽然印刷质量要求不是非常高,但是量很大,产值就很大。一旦我们绑定了一个行业,从我们专业角度将印前印后连起来,形成一个产业链:图片扫描、主板、印刷、装订、物流等等,我们提供‘一条龙’服务,将内部连接内容扩大,这样可以解决目前客户流失率高的问题。”

  绑定行业,使得行业厂商成为最忠实的顾客,就必须能够提供更多的服务,增加价值的含量。

  成本控制,向现代化进军

  不仅在加大马力开拓新领域,还在以往旧的市场中寻找新业务,如何留住客户?如何给客户提供更有价值、更需要的服务?除此之外,印务公司需要考虑的还很多。“如何保证当新领域、新业务找到了的时候,我们着手开拓了,或者新业务自己找上门来了,我们自己已经做好准备了呢?”吉书龙这样说,“这需要在管理上下功夫。目前我们主要想的就是在成本控制上下功夫。这需要内部有一套机制,不仅包括组织结构、人才、使用工具,还包括资源配置。如何成为现代化的企业,我们一直倡导的是:首先要有先进的制度、组织结构--要想成为现代化的企业,就必须有现代化的制度保证,而组织结构则是内容,是支撑;其次要有现代化的软件;最后才是现代化的硬件管理及相关配套。”

  在吉书龙看来,“成本控制”与“现代化企业”这两个概念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要达到成本控制,就必须进行现代化企业的改造;企业现代化之路走的越顺畅,成本控制就必定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那么,现代化企业的目标又将如何实现?

  总经理吉书龙打了这样一个比方:“目前,印务公司使用的是世界先进的美国高斯纽斯兰90双幅双倍八色全自动高速多彩轮转胶机,每个印刷机有一套输入系统和一套输出系统,除了供水、供电、供纸、供墨、供气,还有一些输出的打包机和输送带这些配套的东西。我们发现,当子系统都是最优时,组成的整体系统不一定是最优的,而当整体系统最优时,我们拆开单个的子系统分析,结果是有几个子系统还没有达到最优的状态。我想,这个道理不仅对设备如此,对人、对组织机构也是同样--也许每个子系统不一定最优的,但是它的整体效果是最好的,配合的最好的。”

  用科学的、先进的手段方法对企业各个“子系统”进行调整、梳理、规范以达到整体最优;响应政府倡导实现节能减排与环保,做到节能、环保与技术三者并重。实现了以上两个方面,也就完成了印务公司向现代化、规范化企业转变的基础性工作。

  内外结合,工艺创新

  作为生产型企业,印刷讲求的不是设计、创新,而是质量,是速度。

  这里有一个方面需要特别去考虑的,就是印刷工艺。我们知道印刷上的工艺有很多,比如过去传统的是铅字排版,后来计算机使用普及了,就改激光照排,而原先的铅字排版则瞬间被淘汰。现在回头再看看,铅字印刷不仅对环境造成了沉重的负荷,对印刷工人身体的损害也是非常大的。如今国家对节能环保理念的重视,也要求印刷工艺与时俱进,降低污染,减少损害。

  工艺创新,需要外部学习先进技术、内部自我创新两个方面相结合。

  “比如说我们现有的直接制版系统就是外来的新技术。我们现在是CCP(计算机监制),过去是把报纸上那些字、图打到一个胶片上,胶片把它冲洗出来以后放到板上印刷。而现在直接由计算机数字文件直接打到板上去印刷,把中间胶片冲洗的环节就省掉了,减少污染。”吉书龙进一步解释,“我们一线员工的经验智慧是非常宝贵的,很多的解决办法就是一线员工想出来的。我们也有自己的激励机制,比如我们每年都会搞类似‘质量月’、‘成本控制月’、‘无故障月’这样的活动,每个活动的时候,都会制定一些重大的课题研究,谁要解决这些问题就给他个人奖励。就好像我们的‘压脏蹭脏’问题,质量月的时候,一线员工总共给出了12种办法解,非常有效,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效益。”

  印刷工艺的不断创新,让印务公司在技术上遥遥领先华南地区其他印务公司。

  面对新技术推动的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印刷行业必须做出转变。如何在改变中找寻到发展的机会,除了技术、工艺创新,市场策略转型,管理升级,如何将这些“子系统”做最优化的组合,是当前最棘手、最需要探索的话题。

  转型,下一个机会在哪里?总经理吉书龙仍在不断思索中。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