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Pad”兵法 军争篇
- 来源:计算机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平板电脑,品牌,本土,战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4-11 16:06
是正面迎战,还是迂回包抄?是产品差异化,还是行业制胜?
为此,本报特别启动本土品牌平板电脑系列调查,从策略剖析到产品评测,全方位呈现本土品牌的战略布局。
“土Pad”对决“洋Pad”,最后的赢家,不一定只有苹果。
军争篇
军争就是主动权问题。战争中,谁拥有主动权,谁就能克敌制胜。对于“土Pad”来说,及早布局战略,切准定位,就有希望拿到主动权。
3月28日,联想包下一架海南航空的飞机,在机身上喷涂乐Pad广告,命名为“乐Pad号”,并举行了首航仪式。这不禁令人想起在去年5月的TouchPad发布会现场,汉王科技董事长刘迎建当场砸碎了一个冰苹果,以壮声威。
在中国这个广袤而复杂的市场上,有这么一些本土厂商,它们有着欲与苹果iPad试比高的豪气,有着比洋品牌更充足的本土资源,也有着对本土消费者更深入的理解和倾听。它们有的主打商务、有的深耕行业、有的定位高端娱乐、有的价格亲民??它们都希望通过有别于iPad的方式,在平板产业里分一杯羹。
有人诙谐地把这些本土产品称为“土派”、“土Pad”。
“土”不代表“土气”,而是重在对本土的依托。在移动互联的发展初期,谁是最终赢家尚不能下定论。这些“土Pad”,如何能在群雄并起的竞争中跻身主流产品行列,靠独到的设计、战略性的市场策略,依托多年积累的本土市场优势,在新的IT浪潮中抓住机遇,走向成功?
本期,《计算机世界》报邀请了联想、华旗、壹人壹本和矽鼎4家本土平板厂商负责人,请他们阐述对平板市场的理解、产品的定位,以及摸索中国平板市场商机的尝试;《计算机世界》评测部门也专门收集了7款国产平板电脑,就产品使用体验、细节设计进行了评测,以展现国产平板的特色。
同时,计算机世界传媒集团作为第一大IT媒体集团,集合集团旗下《计算机世界》、《数码精品世界》、《网络世界》、《微电脑世界》等媒体对产业链各端的专业覆盖和报道能力,以“平板圈地”为主题,全面、客观、理性地解读和分析平板电脑产业链。
不会只有10%
当iPad粉碎了十多年来个人终端市场的同质化趋势时,新的个人终端疆土随即形成——发布一年多以来,iPad始终是消费者眼中平板电脑的首选。在美国,市场调研机构ChangeWave的一份调查报告也显示,在3091名受访者中,82%的人表示如果计划购买平板电脑的话,会选择iPad。
IDC近日发布的一项报告称,尽管苹果的市场份额从2010年第三季度的93%降至2010年第四季度的73%,但仍牢牢占据着平板电脑市场的主导地位,三星以17%的份额保持了第二的位置。这意味着,这些“土Pad”要与黑莓、摩托罗拉等其他洋品牌,共同瓜分这可怜的10%。
“我们以苹果、黑莓、三星为对手,专注于产品、品牌和业务模式的创新。”联想集团CEO杨元庆在联想誓师大会上雄心勃勃地表示,联想要率先实现突破,拿下全球平板电脑市场份额的10%。
有野心的不仅是联想。去年6月,爱国者电子发布了第一款平板电脑,爱国者电子总裁曲敬东表示,最大的目标,就是在未来3?5年内把移动互联终端用户做到1000万以上。壹人壹本也表达出了对市场的信心。相关统计表明,E人E本平板电脑销量位居目前国内商务平板电脑首位。今年1月7日发布的E人E本T3,上市后不到两个月,就已经售出了3万台。
“2011年平板市场仍处于产品导入的高速增长时期,由于市场需求旺盛,二三线的国内或国际品牌甚至山寨产品,都将在2011年获得可观的市场收益。”IDC中国个人系统研究部高级分析师薛淼认为,中国平板市场仍未爆发。IDC预计,2011年这一市场出货量将超过437万台,到2015年有望达到1477万台的水平。
可以预见,随着平板电脑蛋糕,越做越大,野心勃勃的“土Pad”能够瓜分的市场不会只有10%,布局战略,切准定位,就能及早拿到主动权。
“土pad”奇袭
在某种意义上,商道就是选择之道:选择时机、选择策略、选择产品。选对了,财源广进;选错了,掂梢折本。一直扮演跟进角色的中国企业,能否在移动互联时代抢先一步占领平板电脑细分市场的高地?“土Pad”们又该做何选择?
德勤等分析机构的报告均显示,平板电脑的商业应用将在今年爆发。尤其在零售、医疗、制造等信息化领域,专业的平板电脑将有更多市场。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以及人们对移动网络的需要,一些更深更细分的平板电脑潜在人群也逐渐形成。
《计算机世界》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味跟在苹果后面做娱乐Pad,想以低价超过苹果的路子已被公认不可行,很多“土Pad”都把希望寄托在iPad和其他“洋Pad”还没有充分进入的平板电脑商用市场。
作为移动计算设备和方案行业定制提供商,矽鼎科技“扎得很深”,而且很少出来“显摆”,以至于真正了解它的,只有信息化程度高的行业大客户和资深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商。当业界还在为iPad惊叹时,矽鼎科技研发的Cyber Pad系列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先后在车载、教育、医疗、酒店、制造、物流等行业里应用了一年多,并获得了英特尔等厂商的全力支持。
当国产平板纷纷学习苹果,在触屏应用下工夫时,壹人壹本也选择了反其道而行之,以笔触手写为卖点,面向国内中高端政商人群,另辟蹊径。“壹人壹本也是一家专注的公司,只不过与iPad的娱乐化不同,我们是把精力放在本土政商市场。”壹人壹本总裁蒋宇飞这样表示。
“如果你只是卖一个终端产品,未来是没有竞争力的。”正如曲敬东所言,面对平板电脑功能分化的新兴机遇,本土品牌必须制定更契合中国实际、更符合行业和细分人群的平板电脑商业战略。
所以,赢家不一定只有苹果。“土Pad”们都深深记住了一句话:“学苹果者活,像苹果者死。”
平板“商”不起
《计算机世界》报特别针对平板电脑商用需求在微博上发起了市场调查,对于“会选择哪款平板电脑办公使用”的问题,有近30%的行业用户选择了iPad2,有33%的行业用户选择了RIM的Play Book(见图)。这些数据显示,大部分用户对平板电脑商用的认识还只停留在概念上。
“在平板电脑还没有广泛应用于商用市场前,用户对它的理解还存有很大误区。”许多业内专家指出,当大部分用户真的拿iPad2、Play Book以及Pad-like做商用时,会发现很多“生产系统”里的软件在这些Pad上不能用。而平板电脑要想实现大规模商用,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是跨平台问题。一些资深技术人士告诉记者,行业应用中生产系统的PC甚至服务器大多用的都是Windows系统,专业软件以及RFID等设备驱动也是基于此体系开发。而在苹果iOS上设计专业软件和专业设备驱动的并不多见,很多软件还要将iPad“越狱”之后才能装,而且跨平台对接硬件识别、文件转换效果也不好。这些问题对于基于Android的Pad-like和RIM的PalyBook也同样存在。
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方案:运行多种系统或者自行开发专业软环境和接口。走多种系统的道路貌似简单,但翻过平台对接后并不是一马平川,而是性能瓶颈这道难以逾越的鸿沟。iPad在多任务上的差强人意一直被业界病诟,即使改进之后的iPad2,也只能做到一边听音乐一边收邮件。如果自行开发一套系统,对于中国的“土Pad”来说难度不小,而且还要为系统建立一个从软件到硬件的支撑体系,并让业界认可,难度就更大了。
其次,上下游软件产业环境也没有形成。虽然已经有不少开发者为Android系统开发软件,但面向行业应用的大型专业软件Android版本还不多见。
“就算我们带着自己的产品上门,用户根本不认,而且也没有独立对接系统的能力。”一位资深平板电脑设备商告诉记者,它们想要承接行业客户,就得与神码、华为这些大集成商,以及东软、用友等信息化方案商合作。但是,这样的合作也不容易。一方面,大企业要愿意提供系统对接方案;另一方面,平板电脑商要有移动设备硬件深度定制和解决方案能力。所需辅助办公软件也要有合作商来补齐,或自己开发。“这不是一两家企业自己能完成的,需要有领军企业站出来,带领业界建立一个新的产业链。” 这位平板电脑设备商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