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信丁明:夹缝中求助信息化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三信,丁明,电子,信息化
  • 发布时间:2011-04-15 15:32
  丁明,重庆三信电子公司总经理、常务董事,负责公司运营和信息化。他最大的压力是,股东每年要求收益提高,工会要求员工不得加班,并保障收入。丁明在这两方面的压力下,苦心寻找经营策略。

  “靠什么?不能靠员工单位时间内的劳动强度,也不能靠大规模生产,只能靠ERP+精益生产,这样才能以最少的资源,获得最大利润。”

  在丁明担任总经理期间,公司的销售收入下降了1.5%,但利润却增加了10%。更了不起的是,在这些数字背后,员工的劳动时间下降了15%,收入却增长了42%。

  丁明笑着说,这一切要归功于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信息化。

  适应行业变化

  重庆三信电子公司位于重庆郊区,像大多数工厂那样,这家电子加工企业也是用围墙与外界隔绝,出入打卡登记。在一栋6层高的建筑物中,布置着几条生产流水线,数百名身穿工服的工人在紧张组装着电子元器件。这些电子产品将发往全国各地的摩托车生产基地,被塞进摩托车中,随后运到全世界。

  丁明,这家公司现任总经理,同样也是创始人之一,同其余创始人一道,从1983年开始,将这家公司的市场份额做到最好。全国一年生产1200万辆摩托车,三信电子的摩托车电子产品能进入到其中的500万辆中,占据了将近一半江山。三信电子还有投资和代理产品的业务,加上生产制造,这家企业的三块业务都在逐步盈利。

  三信电子所在的电子行业有生产特点。第一是生产规模不固定,最高月份和最低月份的生产订单相差一倍,这也就意味着高峰期产能不足,低谷期产能过剩。这种变化来自几个方面,政策是其中之一。如去年国家强制推行国Ⅲ标的生产,停产国Ⅱ标。就在限令前夜,各大摩托车厂突击生产国Ⅱ标产品。那一段时间,三信电子订单源源不绝。

  其次,电子产品的交付周期短,变化快,随时可插入的订单多。电子产品品种多,即便是同一个厂系,同一个摩托车厂,但产品刷一层漆,更改一个电路,就变成另外一个型号。三信电子有2000多种电子产品型号。

  ERP的管理平台可应付电子产品的这两种特性,符合丁明的管理需求。“用传统的经营方式无法管理生产,而采用了ERP和精益生产之后,我们有效组织资源、控制生产过程、考评和分析生产结果、监管经营等,企业的运行状态均在掌握之中。”但对丁明来说,ERP仅仅是信息化的一部分,三信电子的信息化也刚刚开始。

  配合经营理念

  信息化是帮助三信电子面向库存、面向订单的一条路。另外一条路就是三信电子的经营理念。

  丁明提出“欠饱和”生产概念。按照一年的产能,丁明把生产线的产能设计在90%~95%之间。如果最高峰的产值来临,三信电子将一部分业务外包出去。而在最低谷的时期,三信电子也不妨接纳一些低附加值的产品。

  丁明不愿意什么订单都接,他不看重工厂的销售业绩,只看盈利率。“那种什么订单都接的小公司,如果客户遇到金融危机,订单一下没了,这种公司就要死亡。我们这种设计思想是根据手中的高端客户和低端客户来划分的,高峰产值时,确保高端用户的产品; 低谷产值时,多生产一些低端用户产品。”

  在这种产品设计下,三信电子这两年的业务增长缓慢,或者完全不增长,但该公司的盈利率却一直在增长。

  1994年,三信电子上ERP。2010年,三信电子再次选择鼎捷软件的产品,此次实施信息化的面积更广,不仅仅包括以前的生产信息化,还将优化企业管理流程,实现对企业各业务模式集中、全面、有效的管理。

  三信电子选择软件,更看重软件背后的经验,而非软件中的技术。由于鼎捷软件原属中国台湾,而台湾的制造业发展成熟。所以,丁明认为,鼎捷软件背后是台湾制造业经验的积淀,符合三信电子这一阶段的发展需求。

  为员工服务

  作为总经理,丁明最大的压力来自股东和员工。三信电子的总经理三年一任期。在丁明过去三年(2007?2010年)的任期中,股东要求,每年的盈利必须增长。与其说是股东的压力,不如说是企业经营的压力。

  其次,三信电子还是重庆工会工作的先进单位,这也就意味着三信电子必须给所有员工上福利保险,必须保障员工的休息时间和收益。

  三年前刚上任的时候,丁明承诺,员工的劳动时间下降15%,收益增加42%。

  三年过去了,丁明完成了任务,这又可归结于信息化的功劳。

  在即将到来的下一个三年规划中,丁明已经将员工关心的指标排在了第一位,而将股东关注的利润率排到了第二位。他也说服董事会,先有员工福利才会有股东利润。

  “这两头的要求其实把我给框死了,又要提高员工的收入,又要缩短员工的工作时间,我们只能靠资本的运作水平和智慧水平。现在靠体力、单位时间、劳动量已经赚不了钱,只能靠单位时间内的劳动效能。所有这些,必须要求我能理解指标体系,分解一大堆的指标体系到具体时间段。”丁明在采访中对记者说。

  现在,丁明在自己的办公室中,犹如“稳坐军营中的诸葛亮”,轻点鼠标,对生产状态和经营指标烂熟于胸。这套系统是他找部门开发的,不具有通用性和代表性。除了他,无人能看懂。

  丁明对信息化还有管理需求。他告诉记者,这种需求归结于两点:首先,企业之间的竞争包括生产资源的投入、质量水平、价格等因素,如果不能对企业量化考核,那么盈利多少,哪一块在盈利,投资、决策、经营活动等等都无法找到数据。其次,三信电子第一代创始人已经营了20多年,正需要将企业传到第二代接班人手中。创建一个可视化和管理平台,有利于第二代管理者运营,也有利于第一代创业人监管企业。

  三信电子借助信息化把一切都固化在流程中——人员、岗位责任、行为等。“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价值,而价值观体现在人的行为中。当把人的行为用一套平台固化,他的价值观就能表现出来。企业无论怎么换老板,这个企业就固定在框架中自动运转了。”丁明说。

  CIO语录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价值,而价值观体现在人的行为中。当把人的行为用一套平台固化,他的价值观就能表现出来。企业无论怎么换老板,这个企业就固定在框架中自动运转了。

  采访手记

  信息化要以人为本

  采访完丁明之后,我们随后参观三信电子厂区。在这些生产线上,一线的员工或站或坐,手脚麻利、有条不紊地组装电子元器件。尽管三信电子已经做得很不错了,在生产线左右仍旧闻得到特有的电子元器件味道。

  之前,我们也参观过钢铁厂、机械加工厂等。有随同的人感叹道,真没想到一线工人现在的工作环境仍旧这么差,污染这么高。

  联想到这两年的“用工荒”,不得不佩服三信电子在提高工人福利、提高公司盈利方面做的努力,尤其是缩短工人单位劳动时间方面的成绩。丁明注重企业盈利无可厚非,但注重员工福利难能可贵。有管理者认为,谁是公司最核心的竞争力?不是客户,而是员工。也只有员工积极努力工作了,他们才会积极开拓市场、寻找客户,创造企业的价值。

  结合信息化的作用,仍旧可以把三信电子的做法归结到信息化的工具论上。信息化谁在用,谁能发挥作用,发挥哪方面的作用等等,这一切都有广阔的空间可发挥。我们不妨呼吁一下,希望企业用信息化提高企业效益的同时,也别忘记了员工的福利,正是他们在使用信息化工具为企业创造价值,这才是“以人为本”的信息化:让员工用好信息化,也能让他们共享信息化带来的成果。(文/吴玉征)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