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扭亏为盈却遭遇赎回
截至4月25日,基金一季报已经披露完毕。数据显示,尽管受益市场转暖,基金整体实现盈利,但却遭遇到净赎回。在彷徨中前行或许是对一季度基金业现状的最贴切的描述。
基民“落袋为安”策略令基金份额缩水
根据天相投顾的统计,66家基金管理公司旗下979只基金合计实现盈利380.51亿元,环比年四季度实现扭亏。不过,基金份额并未出现同步增长,反而呈现出一定比例的净赎回。纳入统计的开放式基金共出现570.61亿份的净赎回,其中股票型基金净赎回规模最大,达到302.68亿份。
“目前的市场与2006年上半年类似,市场刚刚开始好转但基金赎回量反而却比较大。主要原因是很多前期被套的基金投资者处于刚刚解套或即将解套的状态,有落袋为安的需求。”深圳一位证券业内人士无奈的表示。“三月份市场的调整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基金遭遇净赎回后被迫减仓加剧了市场的调整,而市场的调整又进一步导致投资者的赎回,形成恶性循环。”
数据也支持该人士的判断。一季度偏股型基金产品赎回量较大。可以看出,很多基金投资者趁净值反弹选择止盈。越是净值表现好的基金,越是成为赎回的“重灾区”。例如,去年12月20日成立的景顺长城核心竞争力基金,一季度遭遇净赎回7.57亿份,而该基金今年以来的业绩十分出色,一季度净值上涨达到13.76%,排名股票型基金首位。
此外,王亚伟管理的华夏大盘基金也遭遇到大额赎回,一季度份额赎回的比例超过了25%。
基金市场出现逆向选择现象,一方面充分说明投资者行为的不理性,另一方面也说明当前市场信心比较脆弱,需要一个逐步修复的过程。2006年上半年牛市初期,基金市场也出现过类似的现象,但随着行情的持续,新资金又开始流入到基金市场中。
从悲观到彷徨、偏股型业绩平平
今年以来,A股市场在分歧中前行。一季度,沪深300指数上涨4.62%。但纵观一季度基金表现,却难以令人满意。按照海通证券的统计,指数基金、主动管理型股票基金、混合型基金一季度平均净值增长率分别为3.68%、0.41%和0.47%。也就是说,偏股型基金整体跑输大盘,未能创造超额收益。
事实上,年初市场整体对后市较为悲观,尽管1月6日上证指数探置2132点的底部后便开始震荡反弹,但多数机构投资者仍不认为一季度甚至全年A股市场会有行情。这种集体性的误判导致了基金整体未能取得超额收益。而从仓位来看,主动管理型股票基金截至一季度末的股票仓位为78.82%,基本保持稳定。
“行情往往在绝望中产生,在犹豫中上涨。”今年一季度市场的表现再次应验了这句股谚。随着行情的展开,部分机构投资者开始转向,表现得不再悲观,但乐观的仍属于少数,多数基金经理只是从悲观转为了彷徨。
4月A股持续走强、基金市场有望复苏
4月份以来,尽管欧美经济环境不确定因素较多,国内经济数据并不十分理想,但A股市场依旧震荡上行,持续走强,超出很多市场人士的预期。受益市场的转暖,偏股型基金表现良好。我们认为,前期困扰基金市场的投资者“落袋为安”式赎回行为在二季度将表现得不再那么明显。偏股型基金的赚钱效应将引发新资金的追捧,这些新资金的入场能够对冲甚至超过场内资金的赎回。这一判断如果成立的话,基金市场有望迎来复苏。
2008年初基金行业资产规模达到3万亿元后便开始掉头向下,直到今天,3万亿的规模一直未能突破。而保险、信托、券商、银行理财等资产管理行业中其他子行业却得到了快速发展。很多行业中人开始对公募基金行业失去了信心。但笔者一直有一个观点,2012年将是基金行业的拐点。这种信心来自于三个方面的期待:一是法律法规的完善;二是创新空间的拓展;三是市场环境的转暖。如今,公募基金在前两个方面都开始有所突破(诸如逐步放开基金经理投资封闭式基金、逐步放开基金投资大宗商品等、基金法的修订),而市场环境的转暖也正在持续中。或许,在彷徨中前行的基金业,将在不久的将来带给我们新的惊喜。
本刊记者 赵迪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