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两地三中心 备份数据容灾方案实践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恐怖袭击,备份数据,D2D2T
  • 发布时间:2012-06-21 09:35

  摘要:本文介绍了证券公司信息系统两地三中心如何进行同步数据备份的方案,探讨磁盘备份相关的重复数据删除和同步复制功能实现证券公司大数据量每天两地三中心的数据传输,从而解决了目前每天无法及时将重要的数据复制到远程的问题。

  关键字:证券公司两地三中心磁盘备份重复数据删除备份数据异地复制

  美国9.11恐怖袭击,到近年来我国发生的严重自然灾害,这些灾难事件给那些依赖信息系统开展业务的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和严重影响。证券公司信息系统是国家要求重点保障的重要信息系统之一,关系到国家金融安全、社会稳定和投资者的权益,因此需要保障数据可用性和完整性。

  对于证券公司来说,保障数据可用性和完整性的关键在于做好每天数据备份工作。上海证券原有的SymantecNetbackup备份系统建设始于2006年,当时的数据量仅几十个GB,原有的备份系统设计方案虽然比较简单,但基本可以满足设计时的数据备份需求。而随着新系统的不断上线,数据量的日益增长,老的备份系统压力逐渐增大,目前的备份数据量已达到TB级,尤其是数据库的备份压力尤其明显,备份时间长达10几个小时,而且备份数据也无法及时传输异地灾备中心的保存,增加了数据安全风险。

  在充分调研D2D2T(磁盘到磁盘到磁带)的备份理念以及基于磁盘备份的重复数据删除技术后,我们结合券商普遍采用的‘两地三中心’灾备架构,对现有备份系统的备份架构、管理流程进改造升级,实现‘两地三中心’备份数据容灾平台:

  首先,通过采用卷镜像技术协助生产数据迁移,完成数据总线从iSCSI到SAN以及FC存储的改造,并采用LAN-Free备份方式进行大数据库的备份;

  其次,利用基于磁盘的重复数据删除技术对备份数据进行重删压缩保存;

  然后,优化备份数据复制技术,将重删后的5%新增备份数据复制到同城灾备和异地灾备中心;

  最后,构建异地灾备中心的数据恢复验证平台,备份数据自动出库到物理带库,并定期对备份数据进行恢复演练。

  此备份系统于2010年10月开始上线,试运行三个月,2011年1月7日进入正式运行,已稳定运行一年多,该系统架构的创新特点和效果逐渐体现:

  1、消除业务网络带宽占用,缩小备份窗口

  备份平台采用了LAN-FREE备份架构,完全释放备份作业对应用网络带宽的占用,提高业务应用系统响应时间。

  2、节省磁盘空间资源

  重复数据删除功能对数据库具有优秀重删压缩能力(95%),在同等容量的设备上比在普通NAS等磁盘设备上保留更多的备份数据集。

  3、减少Oracle服务器上的非业务资源占用

  OracleRMAN压缩选项的备份,对数据库服务器的CPU等关键资源占用较大,并且源端采用RMAN压缩的压缩率也只能维持在4倍左右,关闭OracleRMAN压缩备份参数可以释放占用的主机资源,而把压缩功能放在目标端的备份设备上,既能减轻数据库服务器备份时的资源占用。

  4、实现‘两地三中心’灾备要求,减少带宽占用

  备份设备之间可以通过WAN进行IP复制容灾,因为设备之间只传送变化唯一的数据块,所需的WAN带宽最小,2Mb/S即可以实现备份数据异地容灾。

  5、保证备份数据完整性和有效性

  异地灾备中心备份数据定期的出库和恢复演练保证了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借助此次备份系统升级改造,初步实现了存储/备份对现有业务发展的支撑作用,同时我们也在对系统进行复制策略的调整优化,从而进一步降低企业的数据安全和业务运营风险,满足监管部门的合规要求。

  上海证券信息技术总部 徐飒英 张志华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