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银行:缓慢恢复“元气”
- 来源:银行家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美国银行,美元,危机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07-10 13:36
放眼全球发达经济体,美国无疑是金融危机后复苏的领头羊,尽管经济增速尚未达到危机前水平,但金融市场屡创新高。2013年5月23日,道·琼斯指数报收于15307点,金融危机前的14000点被轻松突破。在金融市场强劲复苏的同时,花旗、富国、摩根大通和高盛等美国金融巨头股价大幅回升,不仅收复了危机前的“失地”,有些甚至已经创下新高,尤其是股价曾经跌至1美元的花旗,目前已经重新登上50美元的高位,令人惊叹。然而,作为美国第二大银行,美国银行股价目前勉强回升至13美元之上,危机前单季盈利40亿美元及高达50美元的股价对投资者来说仍遥不可及。
收购全国金融公司致诉讼缠身
2008年6月,美国房地产泡沫开始破裂,次贷危机爆发。彼时,执掌美国银行的是CEO肯尼斯·刘易斯,之前的一系列成功收购使他对收购近乎着迷。在房地产行业衰退日益加深之际,美国银行无视风险,以45亿美元收购了正处于困境的美国最大商业抵押贷款机构——全国金融公司,使美国银行成为本国最大的房地产贷款机构。但此次收购也使美国银行陷入无尽的法律纠纷,全国金融公司超过1000亿美元的房地产贷款中约九成是次级贷款。据不完全统计,因收购全国金融公司给美国银行造成的诉讼损失超过400亿美元。
美国银行遭受的房地产贷款相关法律诉讼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所谓的“声明和保证”索赔权,主要来自房地美、房利美等金融机构。它们要求美国银行回购抵押贷款(主要由全国金融公司发放),并认为美国银行就借款人和资产状况提供了错误信息。此类诉讼及影响主要包括:2011年1月,美国银行与房地美和房利美就回购不良贷款达成和解协议,美国银行向这两家住房抵押贷款公司支付28亿美元作为回购款项,用于回购旗下子公司(全国金融公司)直接出售给房地美和房利美的住房抵押贷款。2013年1月,美国银行与房利美达成超过100亿美元的和解协议。根据协议,美国银行将支付房利美36亿美元,并以67.5亿美元回购在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由全国金融公司售出的可能存在问题的3万笔房屋抵押贷款,以了结抵押贷款索赔。
第二类是欺诈诉讼,主要由购买抵押贷款债券的投资者提出,这些投资者手中的债券全部出现了大幅度贬值。2011年6月,美国银行与黑石集团、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等22家投资机构就要求470亿美元的房贷相关债券赎回纠纷达成和解,美国银行向这些机构支付85亿美元的赔偿。这是第二类欺诈诉讼的代表。
第三类是政府对美国银行(主要与全国金融公司相关)的欺诈性终结赎回权的起诉。2012年2月,美国政府和49名州检察官与美国银行、花旗、富国和摩根大通等机构达成总额400亿美元的协议,以和解围绕这些银行不正当获取借款人房屋、侵害借款人权益的指控,其中,美国银行向政府机构支付近40亿美元罚款,并向贫困借款人提供86亿美元的还款减免和本金减记。
尽管美国银行的房地产贷款相关诉讼损失并不完全是由全国金融公司造成的,但在房地产泡沫开始破裂时收购一家处于破产边缘的房地产贷款机构,从常理判断——无疑过于激进。
激进收购美林证券陷亏损黑洞
2008年9月14日,就在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破产前夕,美国银行与当时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证券达成协议,以440亿美元收购后者。根据协议,美国银行将以每股29美元的价格(前一个交易日美林证券股票为17美元),以换股方式收购美林证券,该收购价比美林证券前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溢价70%。
美林证券创办于1914年,是一家历史悠久、声名显赫的国际投资银行,在金融危机前的2006年,美林证券总资产为8413亿美元,盈利高达74.99亿美元,股东权益则达390亿美元。然而,从2007年开始,随着次贷危机的爆发,美林证券经营业绩一落千丈,当年亏损77.77亿美元,股东权益骤降至319亿美元。由于美林证券持有上千亿美元的次级贷款相关衍生品,市场担心巨额资产减计将使融资变得困难,以及业绩下滑和流动性风险上升,都将使美林证券处于破产的边缘。
危机前利用兼并收购成功实现扩张的美国银行,无视金融市场动荡可能带来的巨大系统性风险,在与雷曼兄弟收购谈判失败后(主要原因是美国财政部和华尔街其他金融机构不愿为雷曼房地产贷款资产提供担保),转而仓促收购了规模和风险更大的美林证券。此次收购获得了美国政府的融资支持和担保,据说是政府促成了此笔收购,但事后看来这是一大败笔。
从美林证券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2008年年报来看,美国银行因收购美林证券而陷入亏损黑洞。2008年,美林证券巨亏276亿美元。因此,在美国银行完成对美林证券的收购后,以440亿美元的天价得到的股东权益仅为43亿美元,这意味着美国银行的原有股东权益流失近400亿美元。受美林证券巨亏影响,美国银行2008年利润降至40亿美元,2007年为149亿美元。由于美林证券的股票可以1∶0.8595的比例转换成美国银行的股票,因此,美国银行原有股东收益被进一步稀释,股本数量从50亿股大增至86亿股,使美国银行每股收益从2007年的3.35美元降至2008年的0.56美元。由于经营业绩恶化和资本充足率的下降,美国银行被迫向美国政府求助,先后获得450亿美元的救助。受美国银行利润下降及投资者对未来盈利能力的担忧,从收购美林证券到2008年2月的半年期间,美国银行股价重挫90%,从33美元跌至2.53美元。市场对美国银行在动荡环境下激进收购美林极不看好,在2008年9月15日宣布收购决定的当日,股价暴跌21%。
受美林证券上千亿有毒资产不断减计和房地产诉讼巨额费用支出的拖累,2009年,尽管美国银行利润仅小幅升至63亿美元,但之后的2010年陷入亏损22亿美元的困境,2011年仅盈利14亿美元,2012年利润勉强回升至42亿美元,仅相当于危机前美国银行盈利的1/4。
2013年一季度财务表现
2013年4月17日,美国银行公布了一季度财务报表,其基本表现如下:
盈利能力有所增强,营业收入小幅增加。美国银行2013年一季度的净利润为26.2亿美元(摊薄后每股收益0.2美元),较上年同期的6.53亿美元(摊薄后每股0.03美元)显著增长,但仍低于市场预期,也远低于危机前单季度40亿美元的盈利水平。美国银行平均资产回报率仅为0.27%,比上年同期的0.12%增长了0.15个百分点,但仍处于较低水平。
从收入结构来看,与上年同期相比,净利息收入略有下降,非利息收入有较大上升。其中,净利息收入为109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11亿美元,减少2亿美元。净利息收入的同比下降归因于消费贷款余额下降和低利率环境导致的资产收益率的降低,尽管长期债券余额和存款支付利息的减少对前者的不利影响被部分抵消。一季度的净利息收益率(净息差)为2.43%,而上年同期为2.51%,同比收窄8个基点。
非利息收入有较大增幅(主要是资产减计减少),较上年同期增长11%,增加14亿美元。推动这一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包括:结构性债券和衍生品的减计大幅下降,一季度结构性债券减计为900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高达33亿美元;衍生品本季度减计为540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减计额高达15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资产减计损失大幅减少,但非利息收入却有所下降。次级债务回购和信托优先证券兑换相关收入约减少12亿美元,银行抵押贷款收入和债券销售净收益也同比有所降低。
各项业务呈现延续增长势头。美国银行一季度各项业务呈现延续增长势头。其中,存款余额同比增长5%,至1.1万亿美元。发放的第一留置权按揭产品同比增长57%,至240亿美元。全球财富与投资管理部门的营业收入、净收益和长期管理资产均创下新纪录。消费信贷不良率创五年来新低,公司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至3670亿美元。投资银行业务收入15亿美元,保持全球第二位水平,同比增长26%。
美国银行的业务主要包括零售和公司银行业务、个人房地产业务、全球财富与投资管理业务、全球银行业务、全球市场业务以及其他业务。零售与公司银行业务一季度利润为13.82亿美元,同比下降6300万美元,主要原因之一是净利息收入同比减少2.5亿美元。净利息收入减少是由于持续的低利率市场环境以及贷款余额同比下降100亿美元。另外,贷款损失准备金同比增加2900万美元。个人房地产业务盈利4600万美元,收入为9.8亿美元,非利息支出为8.14亿美元,利润同比减少6800万美元。该业务利润减少的原因是非利息收入减少1.1亿美元,同时,贷款损失准备金增加3900万美元。全球财富与投资管理业务利润为7.2亿美元,同比上升31%。其中,总收入为44.21亿美元,同比上涨7%,主要由于资产管理费、交易费用以及净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的提高,以及贷款拨备的减少,这主要得益于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回暖和股市的快速回升。全球银行业务盈利13.38亿美元,与2012年一季度相比下降了2.35亿美元,主要原因是贷款损失准备金同比增加了4.4亿美元,且收入同比下降1100万美元,好在净利息收入同比增加5500万美元,非利息支出减少了9700万美元,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该业务盈利的下滑。全球市场业务盈利11.69亿美元,比2012年一季度上升3.41亿美元,主要原因是资产估值调整(DVA)同比增加了13.79亿美元,可见金融市场变化对其业务的影响。其他业务亏损10亿美元,主要原因是税收优惠减少了8.8亿美元。
可以发现,美国银行利润重要的来源是零售与公司银行业务,即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同时,交易账户资产价格的波动(导致减计的波动)对其利润影响更为巨大,可见美国银行业绩未来与金融市场景气更为密切。
资产负债结构维持稳健。一季度,美国银行总资产达2.17万亿美元,同比下降66亿美元。资产构成为:债券资产3547.09亿美元,比上年期末下降1.56%;贷款余额8891.51亿美元,比上年期末增加0.6%;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下降幅度较大。
负债方,总负债为1.94万亿美元,比上年期末减少354.92亿美元,下降约1.8%。其中,存款余额比上年期末减少100.78亿美元,下降0.9%;联邦基金借款总额下降451.1亿美元,同比下降15.3%。但交易账户负债、衍生品负债、短期借款以及长期债务均有所上涨。股东权益合计为2372.93亿美元,普通股、优先股份额及留存收益与上年相比保持相对平稳。
根据“巴塞尔协议Ⅱ”,美国银行的一级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0.49%,较上一季度的10.38%略有提高,主要由于税前收入的增长,但比去年同期的11.24%明显下降。根据“巴塞尔协议Ⅲ”美国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为9.52%,较上一季度的9.25%有所提高。长期债券余额呈下降趋势,较上年同期减少753亿美元。2013的资本管理计划预计将从2013年二季度开始,获准的计划包括赎回55亿美元优先股和回购50亿美元普通股。一季度,美国银行存贷比为83%,比上季度82%略有上升。
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与2012年四季度相比,2013年一季度美国银行净销账总额下跌5.87亿美元,减少19%,主要原因是消费者房地产资产组合质量提高。一季度净销账额同比减少15.39亿美元,净销账比率从1.8%下降到1.14%。消费贷款不良率为五年以来最低,而公司贷款不良率创下了近六年新低。拨备覆盖率保持稳健,不良资产比上季度下降约3%,资产质量稳步提高,由不良率由上年同期的1.87%降至一季度的1.18%。
与盈利能力和股价均以接近或超过危机前水平的富国银行、摩根大通和花旗相比,美国银行的盈利能力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管理层调整后“大即是好”的观念已被抛弃,大刀阔斧地出售非核心资产。伴随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回暖和股市屡创新高,已经摆脱房地产贷款诉讼羁绊的美国银行将逐渐恢复其昔日金融霸主的实力。
(作者单位:中国民生银行发展规划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刘明彦 李晓晶 张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