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民窟里的商机

  • 来源:今日文摘
  • 关键字:GDP,贫民窟
  • 发布时间:2013-09-23 14:34

  贫民窟是现代城市化发展的产物,是工业化社会GDP的诟病,许多的贫民窟对国家城市GDP产生过重要影响,甚至于现在依然为城市GDP的增长做推手。在“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命题下,解决穷人所遭遇的生存问题和国家发展的困境已经成为全球越来越关注的话题。

  贫民窟里的世界工厂

  在印度最大的贫民窟达拉维,蜘蛛网般的街道上污水横流,垃圾堆积成山,没有足够的自来水,也没有足够的空间。铁皮棚一个紧挨着一个,下雨的时候“水漫金山”、潮湿发霉,天气热的时候整个棚户区像个锅炉。在这样一个简直看不到希望的环境里,却还有人说“它是印度另外一个经济中心,它很重要”。这个100多万人生活和工作的三角地带,为一些中小企业提供了租金廉价的工厂,加之这里聚集的大量失业人口,为印度制造业提供廉价的劳动力,政府和企业不用投资太多,就能换取较高的收益,创造了贫民窟里的经济奇迹。达拉维的另一面是充满生机的“蜂巢”,家家户户都是独立的小作坊,每年产值为6亿- 10亿美元。

  据美国国际发展署在2007年的调查研究,达拉维至少有500家大型服装厂及3000家小服装厂,还有5000家皮革店。在印度大大小小酌工作坊里,往往是全家老少一起工作,生产一些精品皮革具销往东南亚各国,甚至生产一些电子产品芯片远销世界各地。有学者曾经这样评论印度的贫民经济:印度人脚穿的鞋子每十对就有三对出自贫民窟,世界上来自印度的电子零件说不定也是从贫民窟出来的。

  有机构调查发现,印度孟买的垃圾山如果没有贫民窟贫民的“消费”,垃圾将成为印度继交通问题之后的第二大问题。贫民窟里许多人以捡垃圾为生,所以经常会在电影或电视里看到几个大人带着小孩在垃圾堆里翻扒的场景。小小的垃圾加工厂遍布于整个贫民窟,他们将垃圾转换成商品卖到国内各地甚至全世界。

  在印度,日常用品似乎都离不开贫民窟,著名电视人窦文涛曾在电视节目中说,“印度的贫民窟经济令你感到害怕,因为你住在五星级酒店的被单也许就是贫民窟里面的洗衣作坊洗干净的”。在达拉维贫民窟附近有一个面积很大的洗衣场,因为气候的原因,孟买衣服难干,于是有了洗衣业的衍生。在贫民窟里可以看到五颜六色的布匹、被单、衣物等在晾晒,里面的人经常会去一些酒店接下衣物的订单带回到贫民窟作坊来洗,获得经济来源。如此循环的非正常经济模式,在政府放任自流的政策下逐步在印度乃至世界蔓延开,为贫民区经济变化带来一丝丝酌生机,使之逐步成为贫民窟工业区。

  蜕变为艺术经济区

  贫民窟的出现及其消亡,其实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经济的转变发展。英法美等发达国家曾经饱受贫民窟问题的困扰,但是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逐步消除这一问题,在消除的过程中让贫民窟成为经济中的增长点。

  近年巴西获得奥运会举办权,但是巴西城市化中的问题仍然让人十分头痛,因此巴西政府希望借助城市化改造贫民窟,将贫民窟的问题解决。艺术家Duo Jeroen Koolhaas和Dre Netherlands Urhahn把里约热内卢的圣玛丽亚贫民窟棚户区改造成艺术区——为这里的房子去除沉闷,为贫困增添生机活力,这成为许多国家效仿解决贫民窟的手段。艺术区是结合贫民窟铁棚区现状,为贫民房屋涂上颜色,经过简单改造变成一件整体艺术品。贫民窟艺术区每年吸引约30万人次去参观,既美化了城市环境也为贫民窟居民创造了经济收入,带动了区域硬件设施的完善和社会秩序的恢复,促使城市化问题得到了进一步的解决。

  在棚户区里,街头摊贩、修理店、理发店、临时电影院,应有尽有,不一而足。简陋而富有朝气的市场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贫民窟里涌现的艺术精品,不断被市场吸纳形成循环的经济流。

  贫民窟艺术区现象兴起于第三次世界大战之后,当时美国很多城市的中心地区成为穷人和非白人种族聚居的贫民窟,有钱人和白人则大多居住在郊区。贫民窟生活艰难、暴力横行,就像城市的一道伤疤。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市政府鼓励中产阶级返回市中心居住,并在贫民窟实施了一系列的鼓励政策,因此出现了著名的迈阿密文化艺术区、芝加哥、洛杉矶地铁文化区。文化机构与艺术家的出现,也就奠定了所谓贫民窟艺术区的基础。到目前为止,美国已经有一百余座城市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贫民窟艺术区并成为地标性景点,每年为美国贡献成千上万的CJDP_混乱的贫民窟是城市的负担与隐患,而建立艺术区是贫民窟走向城市现代化的一种手段。贫民窟转变成艺术经济区,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进步,在进步发展中创造社会经济价值。

  贫民窟影片带来的旅游热

  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之旅”据说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体验之旅”,政府在贫民区开通了便捷交通,贫民窟紧靠里约热内卢的黄金海岸,一边天堂一边地狱。在印度,由于《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电影内容的宣传,片中所出现的贫民窟景象如“火车站、肮脏小巷、壮观的垃圾堆、小而精的窟窑”都成为印度的旅游热点,那些看似杂乱肮脏的贫民窟小区都隐藏着商机。没有靓丽风景和辉煌高大的摩天楼.贫民窟在这其中慢慢地改变,让世界认知它们。以至于,现在除了“泰姬陵”是旅游热点外,贫民窟也是游客另外一个旅游必经地,是学者研究城市化问题的一个必选课题。

  中国观众所熟悉的许多港片,甚至一些世界著名的电影里的经典场景都是跑到泰国去取景的。去年年底热映的电影《泰固》里面并没有太多的高楼大厦,就在泰国的小镇街市贫民小巷里取景。世界各地的许多游客都会选择在泰国贫民区寺庙作短期修行,看不出刻意的修饰,用最真实的泰国去呈现剧情,带动当地贫民区的旅游热经济。

  泰国总理英拉会见《泰固》导演徐铮时感慨不已,“感谢他带动泰国的经济,将真实的泰国搬上银幕,让世界接受泰国。”——泰国旅游经济收入占国民经济收入的6%,依靠泰国特色的贫民景点,年产值约6000亿泰铢(约合174亿美元),为200万人提供就业机会,让人不得不重视贫民区域产生的经济辐射。

  贫民窟并不是一无是处,并不是只为社会增加负担,它也在为社会的转型出力。许多非正规经济体植根于城市不起眼角落的贫民窟中,政府没有太多过问,从行政层面上看它才是真正的自由经济体,它的进步不断地创造贫民窟的经济奇迹,改变着城市。

  (李嘉豪荐自《看世界》)

  文/谢小聪 责编/小侧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