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恩要言谢

  • 来源:今日文摘
  • 关键字:受恩,感谢
  • 发布时间:2013-09-23 14:41

  在拥挤的车上,别人给你让个座,你会真诚地说一声“谢谢”;在陌生的街头,别人给你指条路,你会感激地说一声“谢谢”……当你学业难以为继,别人伸出了援助之手,资助你读完中学又读大学,可你却受之坦然,缄默不谢,视若路人。别人责问,你却弱弱且淡漠地说一句:“大恩不言谢。”

  那你真错了!小恩且挂心头,大恩岂能不谢?

  秦时,项伯杀人,张良救了他。项伯对张良一拱手说:“大恩不言谢!”可随后他侄儿项羽要发兵攻打刘邦时,项伯连夜打马潜到刘营,告诉了身在刘营的恩人张良。尽管后人说项伯这一报恩,就报销了项家的江山。此话显然言重了。但我认为若项伯以牺牲自家江山来报张良的大恩,更显仁侠之气,更有悲剧情愫。

  一个恩字,有时是要背负一生的。

  “大恩不言谢。”可以说是一个谦辞,说了,也就谢了。也可以说是受人之恩太大了,以致光用言语说“谢谢”,不足以报答。要用行动,用鲜血,甚至是生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何况“大恩”乎?

  春秋末期晋国的豫让,为了报智伯的知遇之恩,践行了“土为知己者死”的诺言。智伯被赵襄子所杀,他就决心刺杀赵襄子,为恩人报仇。第一次刺失败后,他用漆涂身而生疮,炭吞喉而哑嗓,残身苦形,使他人不认识自己,好按近赵襄子。可惜第二次又功败垂成,被捕的豫让对赵襄子说:“明主不掩人之美,忠臣有死名之义。”他请求赵襄子借衣服让他砍一刀。赵襄子脱下了华服,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然后伏剑自杀。豫让自我凋谢了生命之花,为的是“谢”赵襄子的大恩。

  当然知恩图报,不一定像项伯一样不顾一切,也不必像豫让一样,殒身不恤。但受恩就要感谢,适时就应报答。

  “恩”者,是压在你心上的“因由”。这个“因由”是他人的善意、付出与救助。这“因由”,是你饥渴时的一杯水,是你寒冷时的一件衣,是你迷茫时的一声鼓励,是你痛苦时的一个偎依……《诗经》中说:“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中国人讲究知恩图报,恩怨分明,《增广贤文》里就有:“有仇不报非君子,忘恩负义是小人。”对前者虽未归到“君子”之列,但也非遭人唾弃的“小人”。所谓的“一笑泯恩仇”,是宽容至善,是对“仇”的化解,而“恩”与“义”是绝对不可以忘怀的。

  可现实中不时发生一些让人心冷或恩将仇报的事。别人为救落水的你,献出了生命,你却}留之大吉;别人好心扶起跌倒的你,并送到医院,你却说他是肇事者。若对前者“恩重如山”,难以承受,尚有一丝理解的话,那么后者简直是丧尽天良,无赖之极。

  施惠者.无索报之意,但受恩者,要铭记在心。且无论是大恩、小恩。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写道:大恩未报,刻刻于怀。衔环结草,生死不负。

  大恩要言谢,只是未到时。

  (张伯容荐自《池州日报》)

  文/张峪铭 责编/天翼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