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银资本执行总裁熊刚:推动消费行为升级才能做大市场
- 来源:支点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消费,市场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10-17 16:16
核心提示:TMT领域内企业如果能够推动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升级,就能够赢取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能够尽快实现现金流平衡是资本进驻的重要条件。
近期,国务院陆续发布《发布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及《关于印发“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的通知》,TMT(即科技、媒体和通信的融合)行业正迎来发展红利期。TMT行业具有强烈的市场化特质,并且能够快速与全球接轨,这也决定了,在发展过程中,资本助推将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那么,如何更快地获得资本青睐,得以加速爆发,奠定行业领先基础,将是TMT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澳银资本(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创始合伙人熊刚认为,TMT企业在考虑资本进驻时,一方面要通过市场需求找到良好的商业模式,另一方面要对现金流有很好的控制,同时正确的估计自身价格,取得企业与投资方的双赢。
有市场需求才有投资意义
《支点》:您认为TMT领域的企业要赢得资金的青睐,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
熊刚:澳银资本所关注的TMT,属于广义的TMT,包括了创意在内。TMT企业要取得关注,首先要以需求推动为主,创投公司作为商业机构,始终要以投资人的利益为考量,有市场需求的新模式和技术对于创投来说才有意义。在有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好的商业模式比技术能力更为重要,因为对一个可能具有广泛需求的未来行业而言,商业模式决定了行业发展的基础。当然,如果技术和能力兼备自然是最佳,但是这个比较难做到。
另外,国内外对于创意产业的接受程度也不同,有些在国内兴起的新的模式,可能在国外比在国内更受欢迎,这些企业在国内很难上市,但在国外就很容易,同样地,在国内非常受欢迎的企业,可能到了纳斯达克就会一泻千里。这是资本市场的投资偏好和投资方式的不同所造成的。
《支点》:作为投资人,您更看好TMT领域的哪些具体行业?
熊刚:在TMT行业中,与消费升级有关联的市场会非常广阔,比方说旅游。中国的旅游行业,在组织安排、个人旅游管理方面已经十分发达,同时在旅游的行程安排、当地旅游活动安排、旅游攻略这些需求性领域,已经有了一些资本化运作的方式,这还仅仅只是资本进入旅游产业的一些方面,所以,对于中国的旅游产业而言,还有很大的机会。互联网产业也是如此,这是一个巨大的需求市场,如果能够推动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升级,就能够赢取广阔的发展空间。
不会关注“一直在路上”的企业
《支点》:澳银资本是以什么样的标准选择TMT产业中的企业的?
熊刚:除开需求和模式的原则,实现现金流平衡是我们实现投资的优先标准。首先,我们会关注,当我们把现金流交给企业时,它的技术需求是否有爆发力;其次,为了实现技术的爆发,企业每年“烧”多少钱才能维持现金流的平衡?如果给你两年的钱能达到平衡,我们就给你两年的“烧钱”的时间,如果不能确定这个时间,我们会在开始就明确地告诉创业者,我们不会关注一直在路上的企业。
当时,优酷的老总给华尔街讲故事,说“我们一直在路上,虽然没有营利,但我们一直在往营利的路上去奔”。我说,“这样不行,我们会给你一个时间,但是你一定要在一定的时间里面有一个满意的现金流状况,两年、三年,甚至四年都可以,但是必须明确。”
所以,如果我们投资的企业,“烧”完了既定时间的钱,还没有实现现金流平衡的时候,我们就会选择退出。
《支点》:所以,企业想要获得投资者的持续支持,要优先考虑现金流的问题。
熊刚:是的。对于投资者而言,如果资本都开始进驻同一个行业,投资价格就会上涨,同时退出一个行业,最后的结果就是谁都走不了。所以说,大家都进的时候我们不进,大家都想退的时候我们可能不会退,大家都在关注、摇摆不定的时候,就是我们要退的时候了。
前两年,我们投资了一家做导航的公司,当时3G刚刚开始兴起。2009年,国外3G应用的第一批公司就是做定位服务的,以此为参照,我们认为中国也具有相当大的市场。但是后来,我们选择了退出。当时,我们给予了这家企业两轮融资,也就是准备了“烧”两轮的钱。第一年,董事会开得非常平和,大家都很好,我们给了企业充分的发展时间。但是到了第二年,我们很坚定地告诉他们,如果你找不到盈利点、找不到现金流的平衡点,我们就只能选择退出。
没有卖不出去的产品
《支点》:在资本退出上,投资机构会选择什么样的方法和途径?
熊刚:对投资追本溯源,其实就是一个买一个卖,买进时讲好价钱,卖出时多一点渠道,再掌握好买卖时机,就是投资的过程。
作为VC来讲,从头跟到尾上市不太容易的,第一个投资谷歌的股东,不知道哪年就已经离开了,能够将企业上市从头跟到尾的,我认为在投资领域不到20%。
资本的退出方式,大体分为并购和分红两种。投资的本质是推动企业发展,资金只是一个“笼子”。一般而言,投资人靠分红得到的资金回报会占到20%左右,还有60%可能来自于各种各样的并购,而在并购中,就可以选择多种的资金退出方式。
《支点》:什么决定了资本能否成功地退出?
熊刚:华尔街有一句经典名言:“没有卖不出去的产品,只有卖不出去的价格。”垃圾有垃圾的价格,黄金有黄金的价格。十万元的汽车你花费100万买下来肯定亏本,但是你也绝对不会花10万元买下来--它本身就只值10万元,若要投资成功则需以更低的价格买入或者有升值的可能性,所以,资本能不能成功退出,最重要的还是购入价格。所以,对于资本而言,在确定买入价格时,就已经决定了退出的命运。
有人说,资本进入时,就要先盯上市公司,先盯大型公司,其实也是见仁见智,只要价格合理,产品优良,企业能够得到很好的后续发展,资本就完全可以实现退出。对于有延续价值、产业链价值的企业,是值得长期关注的。我们的投资方式,一方面做VC,一方面关注PE,在退出机制上,就会多出一条“左手卖给右手”的路,本质上来说,这是金融资本介入式的退出。
(支点杂志2013年10月刊)
《支点》记者 罗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