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敲定3500亿货币互换

  • 来源:时代金融
  • 关键字:美联储,货币互换,中央银行
  • 发布时间:2013-11-13 13:38

  据《第一财经日报》10月11日报道,国庆之后,人民银行力推的货币互换迎来了最具标志性意义的里程碑。

  10月10日,人民银行透露,经国务院批准,2013年10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与欧洲中央银行签署了规模为3500亿元人民币/450亿欧元的中欧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除了美联储之外,欧洲央行是世界范围内最有影响力的中央银行,被冠以“世界央行”的头衔。而早在今年6月,人民银行还曾与英格兰银行签署货币互换协议。美联储、欧洲央行、英格兰银行这三家“世界央行”中,目前,人民银行已与两家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

  “意义非常之大,除去美元之外,欧元是拥有最大影响力的世界货币。”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项协议的签署也表明人民币受到的认可程度非常高。

  欧洲央行执委科尔也称,货币互换安排显示人民币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地位迅速上升。

  货币互换里程碑

  欧洲央行10月10日称,从欧元体系的角度来看,互换协议旨在作为一项备用流动性工具,同时确保区内银行可持续获得人民币供应。

  通过货币互换,将得到的对方货币注入本国金融体系,使得本国商业机构可以借到对方货币,用于支付从对方进口的商品。这样,在双边贸易中,出口企业可以收到本币计值的货款,可以有效规避汇率风险、降低汇兑费用。

  人民银行则表示,与欧洲中央银行建立双边本币互换安排,可为欧元区人民币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流动性支持,促进人民币在境外市场的使用,也有利于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

  下一步是否是美联储?

  进入2013年以来,人民银行推进货币互换提速的迹象十分明显。在与欧洲央行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之前,人民银行在2013年就已经与7个国家的央行及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互换协议。

  具体来看,人民银行分别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巴西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匈牙利中央银行、阿尔巴尼亚银行、冰岛中央银行和印度尼西亚银行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金额分别是3000亿元人民币、1900亿元人民币、2000亿元人民币、100亿元人民币、20亿元人民币、35亿元人民币和1000亿元人民币。

  与欧洲央行、英格兰央行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之后,下一步是否有可能与美联储签署类似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涂永红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中国央行和美联储签署货币互换协议的可能性不大。

  涂永红的理由是,货币互换主要基于现实需要。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目前都不存在这种需求。美国不缺乏美元流动性,如果需要人民币,可以直接在市场上买入;而中国的美元外汇储备非常丰富,并不缺乏美元。

  在全球范围内,美元享有独一无二的世界货币地位。数年前,美国国会成立的一个独立委员会曾表示,10年之内人民币可能对美元在国际上的主导地位构成威胁。

  “与美国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中国是主动的、愿意的。但是美国可能担心人民币的国际化将影响到美元的地位。”宗良也认为,近期,人民银行和美联储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有一定的难度。

  尽管与美联储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存在困难,但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众多分析人士持十分乐观的态度。

  根据近期汇丰集团的一项面向全球企业的跨境人民币业务调查,人民币国际化在全球范围的认知度已较广泛,近半数(48%)受访企业表示它们对人民币国际化有较为足够的了解。

  汇丰中国工商金融服务部总经理何舜华预计,2015年人民币将跻身全球三大跨境贸易结算货币之一。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