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驹懒进化
- 来源:微型计算机Geek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山地车,公路自行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12-01 10:23
山地车,三国鼎立
近年来,好像所有的行业制造商都会用细分产品线的方式来增加销量。以前他们告诉你需要一辆硬尾XC车辆,可以让你更好的高速竞技。后来他们说买一辆AM车辆吧,150mm的后避震会让你下坡下到High!OK,我买单!
可是,现在这些厂商又告诉我们:你需要一辆更大轮径的山地车,我们有27.5和29轮径的山地车可选,它们有更好的通过性和更高的速度。这时候真想用不文明用语问候一下各厂商。
我们都知道山地车的轮子是26英寸,这个源于上世纪30年的行业习惯后来变成行业标准。我们所谓的26英寸山地车,其最初的定义是在使用2.125英寸外胎的情况下,外胎外径为26英寸,这种尺寸的山地车使用的车圈直径为559mm。长期以来,我们都将26英寸作为山地车的标准,不过近年来北美开始炒热轮圈直径为622mm的山地车,并将这个直径的山地车命名为29er。这些大轮子的新山地车风靡全球,并很快流行在包括奥运会、UCI World Cup在内的各大赛场。换个角度想一想,这也算偷懒偷到理直气壮、气壮山河了……
29er山地车更大的轮径,给山地车带来了远胜于26英寸山地车的通过性、稳定性和舒适性。相同情况下可以让你骑得更快,相同的碎石颠簸路面29er来的会更加舒服,对于小震动过滤效果非常优秀,复杂地形时也让骑手更加的自信。然而更大的轮径降低了转弯的灵活性,对于一些更多急弯的道路其体验就要比26英寸山地车差。
既然有不足,那么如何处理?最近,部分厂商(尤其是Giant为首的亚洲品牌)大力推广轮圈直径584mm的山地车,一般叫做27.5或者650B。27.5的轮圈直径正好介于26与29er之间,看上去更像是一个折中方案,骑乘感觉和26英寸山地车区别不大。但当仔细体会,似乎觉得确实要比26好骑一点,但也仅仅是那么一点。由于29er车几何较大,因此主推27.5的厂商则打出了27.5更适合亚洲人身材的卖点,事实上,身材矮小骑29er也不是任何问题。
今年,很多厂商已开始将重点全部放在29er市场,慢慢淘汰26车型,而另一些厂商则将重心转移到了27.5上面。27.5和29er的前景不好现在做推论,但26英寸山地车会也许会慢慢退出市场。所以,各位请好好珍惜自己胯下的26英寸良驹吧,搞不好是你最后的一辆。
公路车,更快更轻
当各个车厂在山地车轮径上面开始分道扬镳时,今年的公路车市场却空前的统一,所有的努力只为一个最简单最重要的目标—更快更轻,让你懒得更理所当然!
今年春,Cervelo低调地发布了顶级车架Rca,这是继R5ca之后Cervelo有一款轻到极致的车架,54码车架只有667g。对比R5ca,Rca在重量减轻的同时头管部位强度增加3%,五通刚性则仅仅降低了3%。Rca采用了虚拟尾翼设计(一种兼顾空气动力学与刚性的管型设计),拥有更好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可谓做到了轻量、刚性与破风的完美结合。
2013年中国国际自行车展,来自香港的年轻品牌QUICK展出了一台只有4.16kg的公路自行车。这台公路整车由Quick自己打造的碳纤维车架、碳纤维轮组与SRAM RED套件组成,搭配了其他超轻配件,如全碳纤维把组、全碳坐垫,甚至连夹器也使用了碳纤维材质,整车装配用的螺丝则使用了钛合金螺丝。碍于UCI公路整车不能低于6.8kg的规定,虽然不能参赛,但对于彰显品牌实力来说,效果毋庸置疑。
在空气动力学领域,今年动作比较大的当属Giant了。当各个厂商在空气动力学领域早已开花结果的时候,依然没有一款当家破风花旦,面对Cervelo、Specialized这样的劲敌,终于在今年初发布了旗下第一款破风车型—Giant Propel。
虽然比较晚进入气动车型领域,但Propel却一点也不嫩,来自Giant官方的数据表示Propel可以在40公里计时赛(平均速度40km/h)提供12到36秒的时间优势,显然Giant在气动设计上拥有不俗实力。要命的是,Propel在如此破风的前提下,重量控制非常优秀,M码(包括前叉、一体座杆、整合刹车)仅仅1675g,这要比竞争对手轻很多。其他方面,Propel也悉数配备了Giant的核心车架科技:OverDrive2头管,BB86 PowerCore中轴,非对称下叉,Ridesense整合式无线测速设备,T-800碳纤材质、隐藏式空气动力学刹车。
